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面条,但是每斤四毛钱的面条,当时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每晚煮菜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面条,我常常对父母说:"放一些‘钢丝绳’(面条)下去吧,这样煮出来的菜才有味道哩!"如果是用南瓜苗和面条一起煮着当饭菜吃,那可是我少儿时期的美味佳肴,我总觉得什么肉都不比它好吃。我曾经用一小撮面条和一瓢羹的辣椒煮来当菜送饭吃,结果被村里的同龄孩子们嘲笑了好长一段时间,还编了一句顺口  相似文献   

2.
家乡年夜饭     
每年吃年夜饭,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满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下筷子最多的,还是辣乎乎的"腌鸡煮豆腐"。我的老家黟县方言里,腌菜不叫腌菜,要念成"腌ji",与鸡同音。腌菜煮豆腐,说出口,就变成了"腌鸡煮豆腐",迷惑了不少外乡客。在那个豆腐凭票供应的年代,即使这样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百姓人家的餐桌上,非年非节,或没有贵客临门,也是难以  相似文献   

3.
正除了白发、皱纹和老花眼,哪些状况提醒你开始变老了?又有哪些疾病常被误认是变老的正常现象?这几个变化说明你老了眼睛容易疲劳:常眼睛干,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楚,对强光比较敏感。吃东西状况多:因为腮腺分泌的唾液减少,易口干。由于吞咽、咀嚼能力变差、面部肌肉松弛,吃东西容易呛到,进食速度慢,或抱怨食物煮太硬,咀嚼时常不小心咬到脸颊内侧的肉等。口味比以前重:人老后味蕾减少、嗅觉细胞退化,食物吃起来变得较无味。尤其对甜、咸感觉不敏感,煮菜容  相似文献   

4.
对比     
沈英 《人民公安》2011,(13):60-60
在那个粗衣敝食的特殊时代.“忆苦思甜”恐怕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各地形式不一,但基本套路大致相同,即有组织者,大都是单位、机关、学校,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野草、树叶甚至是锯木掺和在粮食中蒸煮成一种猪狗都不肯食用的物件来.有时也用野菜之类,但特意为使人难以下咽而特别掺入稃皮之类。  相似文献   

5.
《新疆人大》2013,(6):48-48
一、高温爆炒在炒菜的时候有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莱,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极不科学。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6.
女保安如歌     
张国栋 《中国保安》2014,(11):74-74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对队里的那群女保安是挺看不惯的,一个个都像娇滴滴的公主一样,一会儿埋怨自己心爱的长发被一剪刀剪掉了,一会儿抱怨食堂里的饭菜难以下咽,一会儿又对保安队长的管理方式提意见。特别是到了训练中喊口号的时候,一大群女保安喊出来的声音小得就像蜜蜂嗡嗡一样,不知道她们嗓子眼究竟被什么东西给堵上了。  相似文献   

7.
一没有探索就没有人类。鲁迅曾在一篇短文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想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84年的中考竞争中,被通县第一职业学校蔬菜栽培专业录取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对蔬菜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之中,我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的,当我知道自己被职业学校录取时,心里真不知是啥滋味,心想:上职业学校有啥出息呢?第一,高考没有希望,第二,学完后也不包分配,况且我学的又是蔬菜专业,毕业后还得回家种地,真没意思。亲戚、家长都替我感到惋惜,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人根本就看不起职业学校的学生,我在不知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观察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来说,既能怀抱山水又能进城上楼显然就是理想的幸福生活方式。然而上楼之后的他们却发现和原来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在自家院里种点蔬菜、养点家畜不容许了,住在这里还需要交物业费,这些都让他们非常不习惯。原来的"自由"已经没有了,面对的  相似文献   

10.
1961年的那个冬天,对他来说很寒冷。作为卡车司机的父亲出车祸失去一条腿后,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每天餐桌上,都是母亲捡来的菜叶和打折处理的咖啡,餐餐难以下咽。失去工作的父亲,一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每日借酒销愁,变成了一个酒鬼。只要他稍不听话,父亲便大发雷霆,挨打就像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1.
常言说得好:“百招全不如一招鲜。”百招全,就是说事事懂得个大概,样样都有两刷子,但要论起真来,恰似滚水中不耐久煮的肉菜饺,迟早会露馅儿。百招全的人是通常所说的“万金油”,名头蛮好听的,这种人似乎放哪儿都行,又似乎放哪儿都不行,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只是那种浅水池中的游泳高手,到了江边,腿肚子就会抽筋。一招鲜,走遍天下风光无限,是因为这一招够威够力够精湛够灵验,总之是高水平,一招就能吃通,一招就能通吃。身怀长技,身怀绝技,走那儿都是人才,甚至是天才,放那儿都能脱颖而出,而且出类拔萃。从前,…  相似文献   

12.
暑期在农村老家住着,大姑姐经常做黑白相间的面条,看上去像猪耳朵,当地人叫猪耳朵面。猪耳朵面煮出来后,用凉水过了,配上细细的黄瓜丝和海带丝拌的凉菜,在暑热的夏天吃上一碗,让人不说爽也不行。尤其那黑白相间的花皮饺子,每次都让人吃饱了还放不下筷子。  相似文献   

13.
发现     
《创造》2014,(4):72-72
正智能炒菜机:洗炒放料全包最近,广东工大自动化学院的研究团队历时5年研制出一款全自动的智能炒菜机,最早将于明年初推向市场。据悉,这款炒菜机里面放着9种配料,人只需放进菜盒子即可,余下的工作诸如洗锅、炒菜、放料、出菜等,全由机器一条龙代劳。除了不能煎、炸和炒鸡蛋以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向湖北各地捐蔬菜的壮观场面,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其中一幕,就发生在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国难当前,我们能为湖北做些什么?"2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在"耿店之家"微信群里"喊"了一声,紧急召开了一场村民大会。"咱村是‘鲁西小寿光’,我们一起捐赠蔬菜吧!"经过商议,耿店村民共同作出决定——向湖北医护人员捐赠耿店蔬菜!此后,几乎天天有村民问"啥时候捐菜?怎么捐菜"?其实,耿遵珠比村民们更着急。  相似文献   

15.
同样的恩赐不同的结果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肥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相似文献   

16.
活出尊严     
活出尊严陈鲁民何谓尊严?《辞海》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就无法与世人平起平坐,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单个的人,还是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尊严。尊严,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昔日,尊严就是苏武牧...  相似文献   

17.
有专家在医院做过两组调查。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问题是,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对家人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8.
<正>听说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到小区收管道燃气开户建设费,家住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莲花五村社区龙昌里小区的刘碧云阿姨第一时间赶紧去交钱。"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刘阿姨说,"再也不用担心饭煮到一半没气的尴尬情况了。"莲花五村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990人、流动人口3149人,人口密度大,辖区内11个生活小区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的,都没有电梯,也没有铺设天然气管道,扛煤气罐上楼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常态。"用上管道煤气"一直是社区居民的期盼,早在十多年前,莲花五村社区居民就  相似文献   

19.
你是我的眼     
彭忠富 《中国减灾》2013,(3X):56-56
<正>中午11点半,老陈提议到餐馆"打平伙"。打平伙就是"从制"吃饭,大家薪水都差不多,谁也不吃亏。大家都说好,唯独张叔让我们先去餐馆候着,他随后就来。我们一行赶到餐馆,点好菜,就开始边聊天边等张叔。一直等到12点半左右,张叔终于气喘吁吁地赶过来了。我打趣地说:"张叔,你看我们就等着你开席了!"张叔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去给老婆炒了一份蒜薹肉丝,烧了一份番茄蛋汤,就赶紧来了。"我有些诧异,原来张叔回家居然是给老婆炒菜。难道他老婆就不会炒菜吗?非得要张叔亲自炒菜?这老张也真是的,爱老婆也不是这样爱的嘛!张叔的老婆邓姨我见过一面,穿着大方,说话得体,是个很有修养的知识女性。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是风韵犹存,年轻时一定是个人见人爱的漂亮胚子。张叔可真是好福气,能娶得邓姨作为终身伴侣。这也难怪,为什么张叔这样护着老婆,女人要是经常在厨房里打转,常年被油烟熏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初期,外地人来北京打工,曾流传过这样的话,“在北京,只要你弯下身,就能捡到钱”,当然,这里的弯腰并不是指真的趴在地上就能捡钱,而是喻指,在北京,不可能都来做老板赚大钱,只要你肯把自己的位置找准,做别人不愿做的,做被别人认为是吃苦受累的活,就能赚到钱,就能生存下来,甚至,在这里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当时,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服务行业。国营菜市场、副食店没有了,早点部没了,粮店没有了,就连理发店都没有了,可老百姓一天都离不了这些,于是,操着各地口音的人纷纷占领了市场空缺,有人披星带月,直奔蔬菜集散地,有人拉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