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王艳 《青年论坛》2013,(5):132-136
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汉语研究史上最早研究引申的著作,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标注引申义的体例.在标明引申义的途径上,徐锴采用了直接简单标注、援引文献用例标注、援引词书释义标注或佐证、援引经籍旧注释又标注、以词语(包括今、俗语)、成句来标注五种方式.徐锴标明的引申义中,涉及到的引申类型主要有延展引申、条件引申、比喻引申、邻近引申和词性引申五种.标注引申义是徐锴有意识的行为,这一点还表现在他在部分引申义的标注上不只是简单地标注了引申义,还分析了引申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故谓”、“通谓”、“言”、“喻”四个训诂术语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3.
“分”和“份”是两个独立的词 ,用法上也都有各自的规律。但常有人在写文章时出错 ,对二者往往分不大清楚。“分”的用法要好掌握一些 ,用“分”开头的词有分别、分布、分辨、分辩、分贝、分步、分头等 ,用“分”作词尾的词有部分、区分、安分、处分、充分、秋分、工分等。“份”的用法稍为复杂一些 ,用“份”开头的词有份内、份外等 ,用“份”作词尾的词有月份、人人有份、分成两份等。“分”的用法基本上没有变化 ,“份”的用法有了一些变化。如份内可写成分内 ,大家常用的身份、成份等词中的“份”可写成“分”。股份、(吃 )份儿饭、 (…  相似文献   

4.
郭齐 《求索》2014,(7):142-147
经书中“献”字指人之用法春秋时期即已消失,人们已不能理解,从而导致了今人对经书的误读。然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献”字指人这一古义作出新的准确诠释,以廓清两千年来对相关经文的误解。首先从“献”字指人的用例、历代学者对“献”字指人的训释、关于孔子考礼的有关记载等方面可以证明上古“献”字确有指人的用法;从文化史的角度、“献”字本义及词义引申系统、通假说、近义说、错字说、引申说诸方面探讨可知“献”字指人具有其学理依据;通过考辨,可知相关“献”字的确切含义及其由来,这对经文的准确诠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认知模式的差异对“上”“下”二词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可以从认知模式的角度来解释。认知模式的差异在“上”“下”二词中体现为认知角度和认知维度的差异,“接触与离析”,“二维”与“三维”使得二词在认知难度上形成差异,“上”的认知难度低于“下”,故使用情况强于“下”。  相似文献   

6.
兼类词指的是在一定的词类系统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类的词。[1](p259)本文从词义引申、词类活用、语言接触、方言影响、语法化等五个方面考察了兼类现象的成因,认为词义引申导致词语语义—句法功能的转化,词类活用及"入句变类"衍生固定的新义,语言接触产生欧化语法现象,对方言用法的吸收合并以及语法化现象的影响扩展词义,并指出词义引申尤其是词汇语义—句法功能转化是兼类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韩国媒体几年前首次造出了“CHAIWAN”这个词.来预期两岸实现经济整合后的前景,但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这个词已被台湾岛内媒体接过来,成了时下描绘两岸经济交往发展的常用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竞发端于去年9月爆发的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8.
引申意义上的“网”之用法,是相当多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我们常听、常看也常说到的一句。既“疏”,而又不“漏”,怎么可能?过去不大留心,近日却有了疑问。  相似文献   

9.
刘权  吴修奎 《前沿》2013,(16):130-131
本文以动词“来”和“去”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对比和分析汉泰语中“来”和“去”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  相似文献   

10.
魏艳伶 《求索》2011,(11):225-227
在现代汉语的量词中,有些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反复出现的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包括“次、遍、回、趟、下、道、度、顿、番、遭”等。这些表次数义的动量词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有着各自的使用场合和使用特点,弄清这些动量词的用法对母语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均有重要价值。“度”和“次”这两个动量词表次数义时有些场合两者可以通用,有些场合则不行。本文试对“度”和“次”语法和语用两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以求对探究表次数义动量词的用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音近、用法近的特点把“恶”、“安”、“焉”三个疑问代词放到一起考察它们的使用条件,通过对它们各种用法的描写分析,判断出“恶、安、焉”应该标记的是同一个词,是一个词的三种不同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12.
趋向动词"上"和"下"都可以表示"到"的意义,但是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可以从两个相应的方位词"上"和"下"的意义差别找到根源。方位词"上"、下"的部分意义通过隐喻映射到趋向动词中,只是映射到的空间各不相同。通过观察表示"到"义的"上/下"与其宾语所构成的短语的语义构成情况,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分类,并将这些系统的、条理化的信息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群众声音     
《群众》2013,(8):1-1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要在“密切”上下功夫。在“言”语上,讲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话,用语言贴近老百姓,从而在心灵上融为一体;在“手”语上,和群众握手,用心去握住老百姓的手,让老百姓感到热乎、有力;在“眼”语上,和老百姓说话,眼睛要注视对方,让老百姓看到你的真心实意。  相似文献   

14.
文立 《中国保安》2001,(5):56-57
近来,一种自以为“前卫”的消费行为──到影楼拍摄人体写真集在上海、武汉、成都等地渐渐出现。如何避免其误入歧途,以及对这种经营行为如何管理,成为摆在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面前的新课题。“人体写真”悄然风行  拍写真集过去一直是演艺界明星的“专利”,国内一些电影演员出版过自己的写真集,国外影星拍写真集更是数不胜数。“写真”原是个舶来语,在日文中的意思是“照相”,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词开始变得暧昧起来,似乎与裸体沾上了说不清楚的关系。  关于写真的讨论尚无定数,拍人体写真已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征鹏 《今日民族》2013,(1):19-21
傣家人称节日为“摆”。称过节为“毫摆”。“赶摆”是汉、傣语混用词,“赶”为汉语,“摆”为傣语。连起来意为过节。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意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  相似文献   

17.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相似文献   

18.
漫画     
不认识GQ吧?那么认识 IQ、EQ吗?对,这里 的 GQ,叫“官商”,是摹仿 IQ智商、EQ情商而来的一个词,我“创造的一个缩写词,土洋结合的一个词,G,汉语拼音的缩写,Q,英文第一字母的缩写──援用IQ、EQ之惯例。以上算是解题。 最近读报,说,深圳公开选拔官员,出一题,让应考者考考对“坐怀不乱”之柳下惠的行为评价。读后喷饭。我们的官员的智力水平是不是都有问题了?这个题目还用去考?起码的道德准则还要去装模作样“测试”?就这样,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GQ”新词来…… 按此思路,突然发现这“官商”确实是个…  相似文献   

19.
“些”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作不定量词和语气助词两种用法。从两种用法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音上的联系来看,不定量词的用法当源于语气助词的用法。这一现象证明了实词可由虚词演化而成。关键词:虚词实词化;不定量词“些”;词气助词“些”;实证  相似文献   

20.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