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以来,同德县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原则、条件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四注重”,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
最近,认真学习,细心感悟中央修订颁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新审视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思考。新修订的《条例》明确了选拔任用干部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规范了工作程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确了20字“好干部”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考实考准新方法;具有严密的制度防线,规范了选拔任用的程序;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了崇尚实干的导向。《条例》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了方向、画了路径、留了空间,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纲和核心轴。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就是: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这六条原则,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我们要把《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关键是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首先,要解决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认识问题。当前,有些同志对正常的监督存在误解,认为监督是对党组织的不信任,不愿接受监督;一些党…  相似文献   

4.
宣威市委五抓并举,加大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一抓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为做好占全市干部75%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市委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二抓源头,打牢后备基础。市委按照“一职三备”的原则,分级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求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提拔一个,补进一个”,  相似文献   

5.
林利育 《党建》2009,(6):41-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基层党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扩大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已成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迫切要求。与《暂行条例》相比,《干部任用条例》在“用人机制”前增加了“选人”二字——以前干部人事制度注重于“用”,“用”意味着自上而下的任命,而“选”则意味着要有一定程序,要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7.
选配好领导班子,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既是推进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和要求,着力“四个坚持”,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9.
程曙 《当代党员》2010,(7):53-54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标尺。如何在选人用人中真正把握德的内涵,公道正派地识别领导干部之德,切实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认为要做到“四看”。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09,(8):23-2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精神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抓好宣传学习,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注重严格程序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三是注重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注重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合力。但是,有些单位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不够规范、选拔任用监督不力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党历来坚持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组织部门要贯彻落实好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必须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干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群众期待和要求为导向,以群众公认和满意为目标,切实走好群众路线。一是要坚持"群众公认"导向。用人导向是干部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新修订《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标准写进了总则,坚持了"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拔原则,将"群众公认度高"列为破格  相似文献   

12.
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干部工作从制度上作出了科学、规范和严格的规定,突出了用好的制度选人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江总书记提出的“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的要求。《条例》明确规定要实行“十二项制度”,但对有关制度只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基层党委贯彻执行《条例》,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在制度上创新,从机制上完善。一、抓住关键环节,完善责任机制。贯彻《条例》必须明确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建立干…  相似文献   

13.
刘志华 《党课》2013,(4):57-58
随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从“29岁市长”周森锋到“23岁副县级干部”焦三牛,再到新近的24岁南京团市委副书记石磊,近年来各地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可谓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导向明显。在欣喜看到年轻干部选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以为,就当前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整体而言,仍需谨防以下“四种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出了科学、规范、严密的规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管理机制,对于选准用好干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贯彻“任人唯贤”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选贤任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组织路线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  相似文献   

15.
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基本依据和基本程序。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干部任用条例》的这一基本定位,全面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水平。我们说,《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是因为在整个党内法规体系中,《干部任用条例》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党内法规。它涉及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党章》的基本精神和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16.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的基本准则。认真学习宣传好《条例》,提高贯彻执行《条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的重要前提。乐都县委在按照《条例》要求,强化监督,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扩大民主,在新的时代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即“四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党管干部原则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由党来领导、组织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干部选拔和干部监督。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中央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崔玉国 《新长征》2010,(6):64-64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并非易事,因为政绩既具有客观实在性,更具有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要客观全面地考核政绩,使考察结果充分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四看”、“四防”。  相似文献   

19.
北京热线     
中组部《组工通讯》:事后要评议。中央组织部最近出台的《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简称“一报告两评议”)。这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2):31-31
立足事前,筑牢“防火墙”。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暂行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前移选人用人关口,规范动议和初始提名,避免干部选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立足事中,设置“过滤器”。出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暂行办法》、《选任科级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领导干部社会生活情况考察暂行办法》、《县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无记名投票表决暂行办法》,对干部选任酝酿、考察、决定进行全程规范,严把领导干部队伍“入口关”。立足事后,架起“高压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