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2.
“拉美政治改革”研讨会综述1997年7月7日拉美所政治研究室召开“拉美政治改革研讨会”,第一次对拉美国家的政治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与会者近40人,其中除本所科研人员外,还有来自外交部、人民日报、国际关系所和《世界知识》杂志社的专家和学者。研讨会上,学者...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拉美学界十分活跃,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学术研讨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国际学术论坛“2004~2005年的拉丁美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主办了“全球化时代的南北关系:美国与拉美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25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政治研究室举办了“查韦斯—莫拉莱斯—乌马拉现象及其启示”研讨会。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社以及拉美所等单位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拉美所青年学者王鹏在题为《查韦斯对新发展道路的探索》的发言中,重点评析了委内瑞拉总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拉美所国际关系室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大使论坛“巴西的大国地位与大国战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会议室举行。巴西驻中国大使路易斯·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内维斯作了“巴西———发展中大国及其国际战略”的主题演讲。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所、日本所和拉美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等新闻单位的中外代表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4日,智利驻华使馆和中国社科院拉美所主办的"能源与环境:智利与中国合作模式探索"研讨会在拉美所举行.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出席了研讨会.拉美所副所长宋晓平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自邓小平提出著名的"东西南北"命题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上述变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终于能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为改善南北关系提供了动力。作为南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与拉美的关系也受到上述变化的影响,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31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主办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拉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讨会.外交部、商务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社科院<院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世经政所及拉美所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分"拉美国际竞争力的宏观研判"和"拉美国际竞争力的国别研究"两个单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月 1 0日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国别室组织召开了“阿根廷经济危机”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银行、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及社科院拉美所等单位的 5 0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阿根廷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阿根廷现政府的经济政策、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长期实行货币局制度、财政赤字数额庞大、外债不堪重负以及国内党派斗争和政见分歧是造成阿根廷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另外 ,经济的长期衰退造成贫困化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满等因素 ,导致 2 0…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7日,拉美所召开了"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联部、外交部、人民日报社、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中石油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Brazil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bilateral ties between them could have an impact upon the South- South relations and the emerging new world order. The two countries announced the formation of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as early as 1993. As a matter of fact, Brazil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have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China. Since the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covering almost all areas.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日本逐渐将其亚洲外交的重心转移到印度,印日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关系正在进入蜜月期。印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将给中印关系带来潜在的影响。本文试对印日关系的发展对中印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中俄新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 ,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之后 ,美国单边主义凸现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导致大国关系错综变幻 ,反复调整 ,历经波动。事实表明 ,惟独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 ,以其基础之坚实 ,状况之和谐 ,协作之周密 ,进展之稳健 ,成为当今邻国和大国关系的楷模。中俄之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型关系 ,如今又处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 ,通过胡锦涛主席今年 5月下旬对俄罗斯的访问 ,进一步展示了两国全方位合作的远景 ,因而格外引人关注。在新型基础上奠定关系中俄新型关系有着鲜明的特征 ,既不同于上世纪 5 0年代的中苏“兄弟国家…  相似文献   

14.
De facto states are political entities unable to achieve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their sovereignty that therefore remain largely or totally unrecogni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vereign states. Yet, recognition can vary to certain degrees. Instead of taking federal schemes unconditionally for granted, the avenues open for current de facto state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ve to be analysed first. Kosovo, Taiwan, North Cyprus, Abkhazia, Transnistria, Nagorno-Karabakh and Somaliland have all received some kind of recognition (negation, boycott, toleration or quasi-recognition), securing their standing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public spheres.  相似文献   

15.
过去10年中,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不断建构和拓展了共同利益,为双方关系的继续推进积累了经验。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推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会继续深化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中非关系和欧非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特点.中非交往历史悠久,并一直以和平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尽管这种交流缺乏持久性和经常性;近代以后,欧洲与非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且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因此,双方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斗争.进入现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属性把中非关系推上新台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使中非关系不断发展;欧洲有关国家在战后虽然失去宗主国地位,但是仍对非洲保持很大的影响,由于欧洲的传统思维依旧存在,欧非之间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还需时日.中非关系与欧非关系都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寻找和扩大共同点,加强合作,是中国、欧洲、非洲处理彼此关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皮军 《南洋问题研究》2005,23(4):20-25,19
冷战后,经过艰难的谈判,越南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快速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背后各自的战略意图及其对东亚格局的影响,并对越美关系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Indi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re important geopolitical actors in the Indo-Pacific, and their relations bear on the Indo-Pacific concept's richness in connotation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dia introduced the "Look East" policy an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ts relations with ASEAN. As the idea of Indo-Pacific emerges, India has also claimed to safeguard the regional centrality of ASEAN.  相似文献   

19.
中俄关系中的上海合作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战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组织,是在冷战时期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两国在该地区的猜疑与冲突的合作平台,有着对两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由于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两国对于上合组织的期望目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该组织中的竞争。但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保持合作的主流不会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20.
This year is the “Year of Russia”in Chinaand marks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the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Treaty of GoodNeighborliness and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