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的悲哀?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老年农民自杀和受虐待死亡等非正常死亡现象有所增加,究其原因,既有子女们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有社会救济渠道缺失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舆论对这些现象的不当宽容。某县高某乡张某村村民反映,该村近年来因为身患疾病无力看病或子女升学无力继续负担或因与子女在养老花费上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在透视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基础上,简要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幸免逃生的当事者认为,消防延误和政府管理缺失是酿成18人死亡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原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从根本上扭转诚信缺失现象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诚信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原因确定有时较为困难,尤其在多种原因并存时,更为困难。但死亡原因又是法医病理检验后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在最近的法医学实践中遇到1例机械性窒息和CO中毒联合致死案例,死亡原因分析较为困难,现报告如后。案例资料某女,40岁,农民。某日晨被邻居发现死在地上。同日进行法医病理解剖:尸斑呈淡红色,分别布于背侧,指压褪色。双侧睑结膜见多个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右口角附有血迹,右上唇内面一0.6cm×0.2cm浅裂创,左上、下唇见数个细小裂创伴出血,右上、下唇及口腔粘膜出血,上颌右第一切牙,左第一、二切牙缺失,缺失牙龈窝…  相似文献   

6.
从诚信视角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这是我国现存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缺失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对犯罪黑数现象存在原因的一般性解释仍属现象性解释,而非根据性或本质性探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或"贱讼"观念、"和为美"之道以及"二元论"法学观的缺失,才是我国犯罪黑数现象存续的真正根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了解,权益受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被侵害.而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政府机构执法力度不严、独立学院的重视和引导力度不够、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对于这些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从制度、学院、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的保护独立学院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养路费事件,谈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不知法、不守法现象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代中国法治信念的缺失、立法质量的低劣和我们对违法行为制裁措施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10.
悬赏目击证人和职业目击证人的现象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产生,既有法律上的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从法律上看,我国证人证言法律制度的缺陷导致大部分证人不敢、不愿作证,这为两种法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从社会根源上观察,无讼意识、权利义务观念的缺失、"经济人"的形成及就业压力的剧增,是这两种现象产生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失地难民现象"法理透视和制度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培忠 《法学杂志》2005,26(5):40-42
土地制度问题和权利的贫困及救济的不利,已经使得中国农民成为弱势群体--中国失地难民.从法理的角度透视农民失去土地沦为难民的原因,必须从制度和权利的角度进行,尤其是农民权利的缺失和权利贫困(poverty of rights)是中国农民失地难民现象的原因.具体解决问题的基本假设是土地制度意识的突破和建立土地自由制度及允许自由交易,防止形成失地难民现象,提升和丰富农民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主要归结于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本文认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基层政府权威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导致基层政府权威缺失的主要原因则可以归结为基层政府的行为失范。同时,部分农村出现"大宗族,小政府"的现象,"长老会"以及乡村"能人"成为农民群体权威的集中者,这些地方权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政府的权威。本文拟从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角度来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权威缺失的原因以及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蕾 《法制与社会》2011,(20):197-197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造成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和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最后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范雯雯 《政府法制》2012,(28):46-47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存的“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现象因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巨大影响,一直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而青少年犯罪则更成为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正日益突出,犯罪率上升,主体低龄化、扩大化,犯罪现象复杂化、智能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其原因,有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个人原因,也有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的因素等。而在这诸多原因中,家庭因素是最直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眭鸿明 《河北法学》2007,25(10):29-33
本论题①缘自对邓正来先生关于中国法学"法律理想图景"缺失原因的思考.笔者以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未能形成自己的"理想图景",与研究中话语失衡现象很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垃圾下乡"即城市将垃圾以低成本转移到周边农村,在当今社会上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而且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之"公平正义"的原则,是一种环境保护上的不公平。本文揭示了"垃圾下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认为造成这种环境不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基于此探讨了初步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主观性上来说,死亡可分为意愿性死亡和非意愿性死亡,其中自杀就是一种意愿性死亡行为。本文指出自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本文主要根据涂尔干的《自杀论》来剖析世界特别是中国的自杀现象,首先讲述了自杀的现状,然后结合涂尔干的理论来分析自杀的原因,最后进行了一些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浅议名人姓名被抢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向业 《法制与社会》2011,(20):298-298
近年来,名人姓名被抢注为商标的事件越来越多,除了利益的驱动外,我国法律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抢注名人姓名不仅对名人姓名权、名誉和利益造成一定的侵犯,也有损社会公允,因此需要采取对策对该类抢注现象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里,因为自然人死亡或单位破产、注销等原因导致经济交往意外中断,并引发纠纷的现象,显见不鲜。随着人们诉讼活动日益频繁,前述死亡、破产等现象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诉讼阶段,从而引起既有诉讼程序的意外中断,此时,既有诉讼程序如何发展──继续还是终结──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中部崛起的有力保障,全民对法律的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现阶段,中国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法治的实现。因此,本文在总结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农民法律信仰的建议: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力度,培育农民现代法治理念;完善"三农"立法,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