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治心理由社会的经济和建立在经济上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农民在我国人口比例上占绝对优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特征,可以为我们制定农村政策及采取政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社会心理依据,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在此基础上促进政治认  相似文献   

2.
在农民自我意识、市场意识、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 ,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总感到老办法不管用 ,蛮办法不能用 ,软办法不顶用 ,新办法又不会用 ,因而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 ,还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需要我们关注农民、研究农民、了解农民 ,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思想特点出发。第一 ,要讲群众的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 ,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基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 :不重视物质利益 ,…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被强迫命令、经济罚款和“小分队”抄家等粗暴的工作方法所代替的现象,目前这种现象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据了解,有的乡镇连催粮筹款、计划种植这些经常性的工作也要依赖经济罚款和“小分队”施以强行。农民群众对此议论纷纷,叫苦不迭。这类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已经成为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蒙珺  秦涛 《当代贵州》2011,(31):32-35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努力把农信社打造成“农民的银行、社区的银行、贵州的银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农民真实的思想意愿、情绪动态、利益诉求,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与党员干部示范相结合,与群众精神生活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树立身边的榜样相结合,让农民在潜移默化的自我实现中成为文明新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衡阳县针对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抽调3000名干部,在全县开展以“转变作风、转变方法、转变风气;帮助群众多办实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帮助群众安居乐业”为主题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几个月来,全县面貌为之一新:农民情绪初步理顺;越级上访现象明显减少;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财政税收明显增长。他们的基本作法是:一、贴近群众,进村入户察民情。教育引导农民,必须首先贴近农民、了解农民、研究农民,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思想特点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三变三帮”活动中,衡阳县委、政府把进村入户调…  相似文献   

7.
经常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情况,是党支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白云石、一渡河等党支部经常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情况,知道党员、群众在想些什么,他们的思想问题在哪里,讲党课、做报告、个别谈话,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说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去,因而使思  相似文献   

8.
袁辉 《共产党人》2013,(8):27-28
正农民群众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们来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梨花村、兴旺村、中圈塘村蹲点调研。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我们了解农村真情实貌,感受农民日常生活,倾听农民肺腑心声,深切体会到农民群众对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追求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憋足了劲头兴家创业的精神状态。"是移民搬迁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相似文献   

9.
王奎 《共产党人》2006,(13):42-44
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发展的需求是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从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做起一是农民群众期盼经济致富的要求愈加强烈。当前围绕致富问题,农民群众希望有政策、资金、技  相似文献   

10.
《发展论坛》2000,(5):37-38
近年来,沂水县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加快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针对山区农村影响市场农业发展的思想障碍,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农民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农民群众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把组织群众走出“山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作为重要教育形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全县开展了“万民思想大解放”活动,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  相似文献   

11.
夏树  黄朝武 《党建》2013,(8):36-36
农业系统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打交道最直接、服务最具体,最需要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最需要对农民有真感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三农工作者就是要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得真知,到基层去寻找真经;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更有准头。"带着技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农业部要求全  相似文献   

12.
村支书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东海县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去年底在农村党员进行冬训的同时,组织农民冬学,为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去年7月,东海县委从宣传思想战线抽调一批人员,深入到近百个村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他们发现一些地方的群众常年得不到系统的教育。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不靠勤劳致富却钻歪门邪道。个别地方封建迷信盛行,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县委决定在组织农村党员冬训的同时,集中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带领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头人。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群众得没得实惠,就看有没有好的领头人。这些带头人,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在他们身上,不仅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而且体现了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懂政治,就…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至2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长张中伟等陪同下,到广元、巴中、南充等地检查春耕生产工作.温家宝到田间地头察看小春作物长势和大春作物备耕情况,到农户家中了解群众的生活,同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研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07,(5)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在思想道德、民主政治、社会治安层面存在不和谐因素。有效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农民致富、夯实组织基础、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式、净化社会环境、解决群众困难。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稳定农村?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1996年至1998年,宁乡县部分乡镇因农民负担问题发生过几起较为严重的事件。事件平息后,宁乡县委、县政府深刻反思,认为最大的失误在于放松了对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年来,他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致力于改善农村干部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使那些曾经躁动不安的乡镇实现了从乱到治的变迁。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认清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即为《婚姻法》,其意义在于将婚姻制度作为打破传统的缺口,实现重塑群众思想和整合社会的目的。通过对个案县贯彻婚姻法运动过程的系统考察,详细了解党和国家如何利用妇联等组织进行宣传和动员。妇联以党组织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的围绕婚姻法动员和发动群众,重塑农民的意识形态,使婚姻法逐步通达乡村社会,重构农村的婚姻家庭、社会结构和网络与关系,将缺乏政治意识的妇女整合到国家体系,建构起她们的国家观念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即将出版的《农民学法用法100例》,是一本专门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法律知识而编写的书。当前,普及法律知识工作的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亿万农民学法、用法的活动正在逐步展开,这是广大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有10亿人口,8亿居住在农村,搞好对农民的普法教育,对于提高全国人民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精神素质意义重大。为了适应农村普法工作的新形势,北京市司法局普法教材编写组根据广大农民的需要,编写了这本《农民学法用法100例》。这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全书100题,都是针对农民干部和农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