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冰 《江淮》2012,(12):44
多年来,安徽省水利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水利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水情的改革发展之路,开创了治水保安、兴水富民的新局面。突出防洪保安,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立足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统筹江南、江淮、皖北三大区域,建成了一批多年想上、但没有条件上的重大项目。十年来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34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6日,省旅游局在合肥举办了“新皖北旅游崛起高峰论坛”,重点研讨了如何推动皖北地区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扩大皖北旅游业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旅游业中的比重,构建  相似文献   

3.
《江淮》2010,(4)
<正>策划人语山清水秀风景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皖北美,美在地利人和,美在水起风生,美在月异日新,美在淮河两岸声名天下惊!皖北大地,既是粮食主产区,又能虚怀承载东部产业转移!正处于蓄势迸发的皖北,欣逢历史大机遇——近年来,吴邦国同志、温家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4)
<正>推动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水平的差距。这既是顺应皖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热切愿望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的必然要求,事关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全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皖北地区发展,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作出了重点扶持沿淮六县的  相似文献   

5.
重要言论     
《江淮》2010,(12)
<正>共同推进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充满激情、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并用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把皖北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0,(4)
<正>200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51.2亿元,实现五年增长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3.9亿元,增长19.2%,增幅位居中部第一,总量超过了湖南、湖北。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自主增长机制更加巩固。区域财政协调发展,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财政总收入达612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39.5%;皖北6市财政总收入达  相似文献   

7.
当下对于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和退出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通过对皖北农村宅基地状况的实证调查后发现,在传统农村腹地,既没有形成集体土地交易需求,也没有主导性的私有地权观,更没有土地交易市场。皖北农村形成的“宅田合一”的地方性规范,作为内生机制使农村宅基地通过“以地换地”的方式流转,而非市场化交易。此外,皖北农村的宅基地闲置状况并不突出,退出需求弱,但是建房秩序的失范一定程度导致了宅基地的浪费,问题的核心在于加强基层组织对宅基的规划和管控。当然,对于因进城、移居等有着现实退出宅基需求的农户,应允许其在集体组织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转让宅基地。  相似文献   

8.
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十一五”期间将“两淮一蚌”及皖北地区的发展与合肥、沿江地区放在同等的位置,着力打造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构筑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使之成为皖北地区奋力崛起的龙头。这一战略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皖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皖北的主要城市之一,蚌埠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大型产业基地,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优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皖北六市所辖的广大农村,又比皖江八市所辖农村更为落后,因此,加快皖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一、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使皖北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使皖北地区的农业比重下降,非农业产业比重上升。2.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使种植业的比重下降,提升牧业和渔业比重。3.进一步改变种植结构,使粮食作物的比重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4.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改变以往皖北农业生产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省委省政府实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以来,亳州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将紧紧抓住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的目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速亳州崛起步伐。加快建设五大主导产业。着眼打造千亿元中药产业,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庆跃先 《理论建设》2011,(2):101-104
安徽的"民工潮"和"凤还巢"名震全国。面对"十二·五"时期我省特别是皖北地区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单纯依靠招商引资,引不来一个现代化。发现和激活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力量",才是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全省特别是皖北腾飞的根本。本文以126名皖籍全国创业之星为研究样本,对他们及他们所办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先前进行的多次调研,对如何进一步促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全民创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文明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我市建设幸福美好皖北中心城市、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广大市民,创建  相似文献   

13.
卜锐 《当代贵州》2010,(20):67-67
<正>近年来,省工商局紧紧围绕发展做文章、使长劲,从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入手,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9月6日,遵义市衣姿达服装营销中心(普通合伙)在贵州省工商部门注册成功,成为全省首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实现全省利用外商投资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峥嵘岁月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与河南省接壤。阜阳历史悠久,是皖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阜阳作为全省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就在阜阳大地传播,1925年阜阳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1926年成立了中共阜阳支部,1928年初成立了中共皖北特委。土地革命时期,在阜阳掀起了席卷皖北大地的革命风  相似文献   

15.
滨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市,近年来尽管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许多经济指标在全省也保持较好的位次,但我市经济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又面临着知识化、信息化的挑战;企业在没有完成市场化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农业在没有完成产业化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加上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支付能力受限,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因此,我们在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作出了实施“追赶战略”的重大决策,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赶上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17个市中总…  相似文献   

16.
<正>贵阳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贵阳市将不断巩固省会城市首位度,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升城市的承载力服务力,积极应对新常态的压力,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遵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2015年经济工作,遵义市将迅速传达学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新常态下贯彻落实举措。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动遵义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十年来,贵州工业始终保持高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地区的赶超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安徽区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战略规划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当前"一圈(合肥经济圈)四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态势,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布局逐步明晰。但是安徽各区域发展不协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为此,要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安徽";高标准进行自主创新配套改革,打造"创新安徽";高品位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打造"文化安徽";集全省之力支持皖北经济发展,打造"和谐安徽";高速度抓好合肥经济圈建设,打造"崛起安徽"。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蓝图,新华章,"十二五"规划正在抓紧制定。新起点,新征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已经吹响。贵州正迎来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抢抓才可能赢得。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全省上下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确保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健 《当代贵州》2010,(21):34-34
<正>最近,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要求。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保安全、重民生、壮实力、增活力、求突破"的方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