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50年中国水环境治理成就与21世纪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玉梅 《中国减灾》1999,9(3):25-30,46
水环境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是自然环境中水的形态、水的质量和水的分布状况。水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又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祸患。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历史上危害甚重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泛滥范围北到天津,南至淮河流域。洪灾不仅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暴雨洪水引起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地贫脊,还导致河流淤积,水环境污染,疾病蔓延和有毒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全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饱受水患之苦。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近年来洪涝灾害更有加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治国  王建 《中国减灾》1997,7(1):40-43
川中丘陵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水土流失面积7.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6%,年均泥沙流失总量高达5.69亿吨,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破坏了土地资源,造成耕地生产力降低,面积减少,淤毁水利工程,缩短使用寿命,抬高河床,加剧了水、旱等自然灾害,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对兴建的三峡工程及长江中下游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进行了川中立核区水土流失灾害的防灾治理效益研究。经实践证明,水土流失灾害的综合治理是减轻水旱灾害,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合…  相似文献   

4.
一件提案催生“双百万”工程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占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的60%,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40公里;草场严重沙化、退化、碱化,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尤为严重;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入1.8亿吨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积,加剧了黄河的断流。1999年1月28日至2月1日,时任中共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大批住宅小区开发工程纷纷上马,在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使环境保护与小区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住宅小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区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住宅小区建设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建设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改变,大面积的开挖导致植被丧失、水土流失,从而使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或破坏。二、在施工过程中,对区域环境造成的污染。施工期间的主要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们对环境生态保护的警醒和思考。为此,近日在吉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24名人大代表对如何搞好一江两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多暴雨洪水的国家,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繁、破坏性最大一种。如1991年淮河和太湖流域洪水,倒房214万间,有数万家工矿企业进水受淹,导致停产、半停产,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均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411亿...  相似文献   

8.
闫志壮 《中国减灾》2004,(10):14-16
2004年灾情概况截至8月20日,我国灾情的特点是:灾情虽较常年同期偏轻,但局部灾害非常严重;大江大河汛情虽基本平稳,但局部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风雹等灾害发生频繁,危害较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8月20日统计,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8137.6千公顷,绝收2145.5千公顷;受灾人口15579.8万人,因灾死亡1001人,紧急转移安置245万人;倒塌房屋53.3万间,损坏房屋290.2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3.7亿元。(一)洪涝灾害(含滑坡泥石流)今年1至5月,全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进入6月,南方地区降水频繁,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出现三次强降…  相似文献   

9.
王卓 《中国减灾》1998,8(4):44-47
近些年来,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和人工围垦使湖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洪涝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1998年6~8月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就是和长江流域地区的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和防洪能力差等因素分不开的。本文就洞庭湖的演变及其对洪涝的影响做一综合评述。1研...  相似文献   

10.
王傲兰在1999年3月26日《经济学消息报》撰文认为,有四类经济不可取。第一类是“灾害经济”,指那些能够导致各种灾害发生或加剧的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如乱砍滥伐、盲目开荒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而使洪涝、干旱频繁发生;人们对“三废”的乱排滥放造成环境污染、疫病流行等。第二类是“泡沫经济”。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加上投机过度,导致股市、房市过热,价格猛涨;信贷利率和货币汇率往往也随之攀升。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中也积存了相当数量的泡沫。例如前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过热,结果空置房屋达六七千万平方米,占压…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由于南溪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下降,造成中下游龙海市的部分乡镇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督促政府除患兴利,为广大人民群众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生命线,成了龙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首先指出水土流失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接着分析了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肯定水土保持对防洪有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从环境因素看,气候条件、湖泊变化、土地资源是促使宋代长江沿线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宋代长江沿线的农业活动表现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水利田的开发与应用等新特点,沿江的农业生产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和改进。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发展也给宋代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地冲突加剧、水土流失频繁、土地质量损耗严重等。宋代长江沿线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呈现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使受灾地区农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受灾人口多,灾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如果发生受灾群众大规模盲目外流,不仅会影响灾后重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会给春运带来新的压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5.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使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长江流域已经进入了包括洪涝灾害多发的新时期。1998年的大洪水使人们对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有了清醒的认识,大水过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长江的堤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长江的堤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和一些控制性工程的陆续建成,在不久的将来长江流域因洪水造成的灾害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它并不表明因降雨而形成的灾害就不存在了,而是说长江流  相似文献   

16.
美国近现代西部开发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因素,也曾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等环境灾害.美国为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主要产粮区洪涝灾害与粮食增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的主要产区 ,自然资源优越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1 996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66%,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 63.7%。然而 ,地处江河中下游的三大产粮区也是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受灾面积最广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区 ,平均经济损失占全国60 %以上。洪、涝、渍、旱、碱造成大面积的中低产田 ,其中未治理和中、低标准治理的低洼易涝、盐碱中低产田面积 2 0 0 0多万公顷 ,如果全部得到治理 ,粮食最低可望增产 50 0 0万吨左右 ,占全区粮食总增产量的56.8%,同时 ,还可避免或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 ,因此 ,主要产粮区的防洪除涝减灾对于 2 1世纪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的感受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造成的影响,生态领域主要表现为:1.森林锐减,湿地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生态环境恶化;2.农业和农村的水源污染;3.生物多样性锐减;4.资源人均占有量降低;5.生态功能衰退,工业废物剧增,大气污染严重,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9.
正入汛以来,湖南强降雨过程频繁发生,受降雨影响,出现了多次洪涝灾害。在这个洪灾多发的夏天,湖南各级干部深入洪涝灾害一线,投入抗灾救灾中,或加固堤坝、或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或运送物资……筑起了抗洪的堡垒。长沙被称为"四大火炉"果然名不虚传,刚踏上这片土地就感受到了它的"热情",骄阳烤人,空气湿的好像能拧出水来。7月25日,我随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组来到了湖南省娄底市新化  相似文献   

20.
由于铁路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之中,铁路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铁路本身的建设质量,也直接决定于铁路同周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现在,铁路灾害有加剧的趋势。为了保护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状态良好,必须重视抗灾减灾工作,加大对抗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增强对抗灾减灾工作的管理。1对铁路抗灾减灾工作的认识1.1引起铁路灾害的社会因素1.1.1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资源开采、土地开发方面相继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工程被破坏,给铁路防灾增加了一些难度,当然,铁路灾害防护工程需要占用土地,甚至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