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监狱矫正实践看其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狱是一个国家法制、社会状况的窗口之一.监狱矫正对改造罪犯重新成为守法公民起主导作用,成功的监狱矫正有利于防止罪犯再次犯罪.近年来,我国重新犯罪率之所以升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狱改造质量不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监狱职能与矫正效果、矫正方法与重新犯罪、监狱生活与重返社会、法制建设与罪犯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利于提高监狱矫正效果,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司法文明的演进,非监禁刑罚逐步取代监禁刑罚成为新的国际行刑趋势。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非监禁刑制度的革新,社区矫正制度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矫正的主要形式,能够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有利于促使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并且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新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刑满释放人员违法犯罪思想根深蒂固、社会控制力弱化、改造存在缺陷、出狱人员保护措施不力等因素,导致我省重新犯罪率上升,犯罪种类多样化、新型化,犯罪手段职业化、团伙化。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必须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完善刑满释放人员保护制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此有了法律依据。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预防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途径和方法,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一种新兴的非监禁型罪犯处遏方式,即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充分调用各种社区资源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防止重新犯罪的矫正方式,符合刑罚人道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犯罪人的回归社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已取得了相当的工作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法律界定不明、行政权主体分散、法律普及不足等问题,仍需相当改进。  相似文献   

7.
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是罪犯出监前和社区矫正前的重要环节。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中的难题是如何选取预测效度高的指标。提出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并指出犯罪人刑满释放前的敌意态度、特定的人格特征、犯罪风险知觉、社会适应性,可能是预测重新犯罪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降低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率。但是,社区矫正对象还存在重新犯罪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社区矫正对象自身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交往不良、心理因素复杂、犯罪的职业化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歧视、教育欠缺、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不当、监狱行刑效果不佳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罪犯劳动刑罚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有关规定,导致罪犯劳动的保障性缺失,并引发监狱劳动改造质量降低,诱发犯罪尤其是重新犯罪发生的严重后果。建立特殊的罪犯劳动保障制度,是将解决刑释人员生活问题的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前置到罪犯服刑劳动期间,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预防重新犯罪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体系建设——基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区矫正仍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社区矫正的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司法所的压力不断增加,给预防重新犯罪带来更大压力。为此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果和质量,在预防重新犯罪机制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具体策略有:建立统一的刑事执行体系,继续强化社区矫正分类管理,加强社区矫正的惩罚属性,进一步落实教育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略论社区矫正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矫正机制的建构应当遵循三项原则: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原则;与监狱改造相结合的原则。社区矫正对象的界定,矫正机构专门化,矫正的工作内容和具体方式要符合社区矫正的规律,体现社区矫正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手段筹集资金,保障社区矫正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提高出监前罪犯的回归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罪犯出监后安全稳定地回归社会是回归工作的基础和立足点,也是有效预防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犯回归工作还十分缺乏。在心理学视野下对罪犯回归问题进行省思对我国的罪犯回归工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监狱行刑特殊预防的含义 监狱行刑的特殊预防是指通过监狱对罪犯的管束和改造剥夺罪犯在行刑期间危害社会的能力并使其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一段时期内不再犯罪.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日益为立法者和法的适用者--法官所看重."法官适用刑罚的意义,则是在于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适用刑罚一方面是可以对犯罪人进行再社会化,同时也能起到将危险的犯罪人与社会相隔离的作用)".②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是现代监狱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国监狱学家许章润先生指出:"现代文明社会的行刑一般都以(或应以)最大限度地矫正罪犯、预防再犯为行刑目的,"③监狱行刑特殊预防的含义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狱内侦查是指监狱的狱内侦查部门运用公开、隐蔽手段,防范和打击在押罪犯中重新犯罪活动所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而狱内侦查中的反常行为则是在押罪犯中重新犯罪分子在实施重新犯罪行为以后,其心理不能保持平衡状态,使其主体行为违反本身正常活动规律,表现出与平时或者他人截然不同的行为特征。由于在押罪犯的重新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5.
罪犯来源于社会,回归社会。监狱矫正罪犯,从基本理念的确立到具体路径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基本要求。回归的价值导向,决定了监狱矫正罪犯的内容和路径不能仅仅满足监狱自身的需要,而是应立足于罪犯回归的需要。对罪犯的矫正与改造,其本质的涵义就是通过教育,转变罪犯的心理结构,能够使罪犯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文化知识、道德法律规范和社会交往能力。以教育为核心,就是需要在罪犯矫正的全过程贯彻教育人、矫正人的宗旨,能够发挥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使其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势必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因此,应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的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使其顺利回归、适应、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势必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因此,应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行刑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8.
转型社会存在重新犯罪与转型社会之间深层矛盾的关系:有计划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无序、无保障的人员迁徙;迁徙、变动、初偶犯急增与单纯的"严打"方针;短刑犯、在押犯的构成与传统以重刑犯为重点的行刑体制……因此,实行营造和谐的社会政策,以治本、创新、以人为本的罪犯改造技术,以治恶、完善配套法律是实现重新犯罪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监外执行就其广义讲,凡是在监禁机构外执行刑罚的制度和活动,都称监外执行。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主要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以刑罚执行活动为基点,从监外执行制度到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我国的行刑理念、行刑目的、行刑主体、行刑手段...  相似文献   

20.
缓刑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因而不能完全实现适用缓刑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