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反体系运动及其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11-12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学者、世界体系论主要理论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新的反体系运动》的文章,认为当前方兴未艾的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中心的反全球化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继毛主义运动、新社会运动和人权组织运动之后的第四波反体系运动。他还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正处于转型的时代,20世纪曾兴盛的运动和党派发现使用自己传统的作法要实现长期或近期目标都困难重重,它们不得不寻求转达变,沃勒斯坦对新的反体系运动应遵循的战略提出了四点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狂欢中抗议——感受2003年世界社会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月23-28日,第三届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论坛坚持了一贯 的左派立场,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倡导一种更合理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我们组织了 以下4篇文章,探讨世界社会论坛体现的变革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杨雪冬的文章 从切身感受出发介绍了本届论坛的情况。埃米尔·萨德尔、汤姆·默茨和沃勒斯坦的 文章从理论上对上一届世界社会论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世界社会论坛与左派政治、 草根全球主义和反体系运动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本届论坛提供了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24日-29日,第六届世界社会论坛亚洲分会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举行,这是世界社会论坛第二次在亚洲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约30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代表们围绕反全球化、裁军与和平、教育、妇女问题及贫困群体权利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该文认为,应该将几届世界社会论坛积聚的社会力量团结起来,开启一个全球性的公正运动。下面对本届论坛概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工人委员会2004年出版的工会信息手册国际版,发表了该组织国际关系书记处撰写的题为《在全球化中促进民主化,构建跨国工会运动》的长篇研究文章。其中《国际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世界社会论坛关系》一节,探讨了国际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以及世界社会论坛在民主替代新自由主  相似文献   

5.
德国《马克思主义革新》杂志 2 0 0 4年 3月号刊登了约翰娜·克拉格斯的文章《老世界主义者在巴黎》以及弗洛里安·弗勒斯海默和安娜·提托尔的文章《巴黎欧洲社会论坛的主题和讨论领域》 ,描述了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 的盛况 ,介绍了论坛的主题 ,分析了社会论坛运动的特征 ,展望了运动的政治前景。两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的盛况和论题第二届欧洲社会论坛于 2 0 0 3年 1 1月 1 2—1 5日在巴黎召开 ,来自欧洲几乎所有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的大约 6万名代表参加了活动。尽管规模如此宏…  相似文献   

6.
沃勒斯坦认为维持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正在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美国的衰落和为了霸权而斗争》,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同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与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由此,一场新兴的社会运动——反全球化运动勃然兴起。反全球化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参与人数最多和影响最大的当数世界社会论坛。在世界社会论坛的周围,汇聚了成千上万的以反全球化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分子、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以及社会运动等,因此世界社会论坛又有着“社会运动中的运动”①之称。世界社会论坛的诞生及其成功运转标志着全球社会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本文将对世界社会论坛的起源、发展历程、中心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深化人们对这种全新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4年3—4月号美刊《国际社会主义评论》发表了大卫·怀特豪斯题为《世界社会论坛首次在亚洲举行:世界左翼齐聚孟买》的文章,介绍了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的主要议题、风格、争论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6日一21日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WSF)在印度孟买举行,来自世界13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万名代表出席。世界社会论坛的宗旨是反对新自由主义以及反对资 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它的口号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dd 15 Possible)。 它力求为世界的社会运动和组织讨论替代方案、交流经验和加强联系提供一个开放的空 间。多年来,国际经济机构和跨国公司作出了很多对世界人民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决定, 而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民主控制。世界社会论坛的发起和壮大,将极大地改变这一形 一势。本刊曾跟踪介绍了前几届论坛的情况,这次编发的几篇文章除介绍和评论这次论坛 的基本情况外,还首次介绍了世界社会论坛的纲领。我们将继续关注以世界社会论坛为 中心的全球反新自由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4日http://www.yachana.org网站发表了题为《多中心的世界社会论坛:加拉加斯2006》一文。文章作者马克·贝克是美国密苏里州立杜鲁门大学的教授,从事拉美历史与文化研究。该文对2006年1月24—29日在委内瑞拉举办的第六届世界社会论坛之加拉加斯分会的盛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这次会议除了讲“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还提出这另一个世界就是社会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世界社会论坛(WSF)被称为“运动中的运动”,即世界社会运动的中心会聚点,很值得我们关注。下面三篇文章介绍了今年的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概况以及大会两个亮点,即查韦斯在大会上的讲演以及沃勒斯坦等人在大会上发表的宣言,这将使我们对本届论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世界社会论坛召开四届以来,有一些好的发展势头,如它给世界左翼运动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和加强联系的平台,其分论坛也正在全球各地迅速发展。但是它也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两篇文章就指出了世界社会论坛存在的非政治化、组织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26日至31日,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简称WSF)在其创始地--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举行.本届社会论坛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来自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非政府组织(NGO)代表、左翼人士、志愿者和巴西民众共约15.5万人以各种形式参加了本届论坛,会议期间共举行了大约2500场各种活动.应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之邀,笔者作为该基金会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本届世界社会论坛.  相似文献   

15.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世界社会论坛自2001年在巴西阿雷格里港第一次举办以来,迄今已召开十二届。论坛以其"开放空间"、松散的领导和组织模式为特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就人类关切的现实及未来展开讨论,并提出一系列主张。文章回顾了世界社会论坛成立的时代背景,疏理了其发展历程和各届会议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分析该论坛的特点、主张及理念,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0—21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政治学所在北京共同主办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的首届中俄思想家论坛,下面四篇文章就是四位俄罗斯学者提交给这届论坛的论文,涉及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苏联解体的原因、俄罗斯左翼政党和运动以及俄罗斯新的意识形态等内容。他们的观点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可供参考。现将这四篇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日http://www.iacenter.org网站发表了题为《把非洲推向前台的世界社会论坛》一文。文章作者约翰·卡塔里诺托系世界工人党成员、美国《工人世界》杂志主编以及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行动中心”的发言人。该文对2006年1月19日—23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行的2006年度“多中心世界社会论坛”的非洲分会及会前发表的《巴马科倡议》进行了报道。该倡议提出,在万隆会议50周年之际发布这个倡议,是为了再一次表达南方人民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反对,并呼吁重建南方阵营以制止帝国主义和美国军事霸权。该报道主要内容及《巴马科倡议》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独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墨西哥的社会运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农民抗议运动、社区教会运动、工会自主运动、学生运动以及原住民运动等。作为国家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墨西哥社会运动推动了革命制度党一党独大体制的瓦解,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如今,左翼力量的壮大和新社会运动的崛起为墨西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其中,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和争取社会变革成为两股民主潮流。墨西哥社会运动对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抵抗以及对社会革新道路的探索,对拉美乃至世界的左翼运动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