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论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刘少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可分两大部分来阐述 ,一是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理论 ;二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一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科学构想1 .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长的、不可逾越的、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刘少奇预计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搞新民主主义 ,第二步是搞社会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 ,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以便稳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 :“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  相似文献   

2.
涂金坤 《求实》2005,1(12):72-75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善于“利用”能实现“跨越”张兰君兰华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积累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要解决这一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抛弃旧的思维方式,从分...  相似文献   

4.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全国解放后,建设新中国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据决议的精神,建国以后继续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使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在迅速恢复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使新民主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增加,一俟条件成熟,即向社会主义转变。 为了贯彻决议精神,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同时,为提出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做准备,在连续召开了几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以后,毛泽东于1953年2月上旬,离开北京沿长江到部队、城市、农村,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随去的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  相似文献   

5.
“和平演变”战略具有一定的伪善性、欺骗性、奸诈性,为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必须就与“和平演变”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一、“和平共处”与“和平演变”“和平共处”的思想最早来自列宁。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列宁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同资本主义和其它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保持和平关系,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论,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相互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方建国 《理论学刊》2002,3(2):40-43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认为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保存着市场的作用 ,无产阶级国家应当利用市场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基于这一看法 ,马克思对过渡期间所有制实现形式作了积极的探讨 ,认为股份制和合作制可能是国有制的较好的实现形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长期忽视了市场的作用 ,形成了一段“空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原因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组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之后,我们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中国革命胜利后不久,毛泽东即把原先"将来"过渡的设想,调整为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多种观点。本文试就这些观点作一综述,并相应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就是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70多年来,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二、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克服原有模式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这一学说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脱离社会的公共权力的回归社会,也就是使监督国家机构(官员)不脱离群众和向社会机构的转化;同时还指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正确的执政-领导方式,这种方式是,鉴于无产阶级国家是国家与社会(自治)结合并向社会(自治)过渡的政治组织形式,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国家(民主)的管理方式、社会(自治)的管理方式和推进国家向社会过渡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党政关系主要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关系。大体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苏联的“以党代政”型、罗马尼亚的“党政合一”型和南斯拉夫的“党政分开”型。一、苏联的“以党代政”型苏联“以党代政”式的党政体制,发端于列宁时期,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十月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党政关系,曾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今天,认真研究70年来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确立了苏联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苏联的党政关系,形成于列宁时期。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党和政权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了党政关系的一系列思想,确立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党与国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列宁指出,“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不实行强制”,而苏维埃“是新式的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90年长期奋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9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认真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 ,反思本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规律性问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使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了新的变化。一、要“按自己的方式进行革命和建设” ,寻找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目前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的共产党都已经认识到 ,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各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越南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从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至今已是71年了。71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提出,我们觉得,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十月革命的胜利能否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开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领导苏维埃国家的七年,能否看作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间提出的有关理论,能否看作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对建国头七年若干问题研究情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党史界对建国头七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不少的文章、论著发表。在去年召开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学术讨论会上,也收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下面对头七年研究的一些情况及有争议的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一、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提法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前后出现过四种不同的提法。第一种提法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正式提出,革命胜利后,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梁伟 《党史博采》2015,(2):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周恩来的基本思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必要并应较长存在的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应当采取和平的方式。与毛泽东和刘少奇相比,周恩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虽然有不少共同点,但亦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1.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状况将被克服。各国左翼政党和理论界将依据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以及本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道路的多样性、方式的多样性、体制多样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各国党在对本国发展阶段的估计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上,由于强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和估计,更是变得多种多样、更接近实际了。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列宁认为,当时的苏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是一个“文肓的国家”。这一点,正是阻碍苏俄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苏俄文化落后的状况,苏俄需要一场文化上的革命。而“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基于这种认识,列宁结合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文化的建设同苏俄经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是为“文化革命”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逐步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用渐进方式,必然会在各种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出现不成熟、不完善或需临时过渡的新问题。在此,笔者对在渐进式改革中如何正确推进双轨过渡,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渐进式改革及双轨过渡的提出及其含义  从80年代末开始,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改革道路。一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即所谓的“休克疗法”,让权力整体崩溃,重新建立权力体系,其实质是在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向…  相似文献   

20.
人民掌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究竟依照什么来治理国家,实行何种治国方略,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长期都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回答共产党执政后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列宁虽然开始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也没有明确提出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