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车改革16年来,至今已产生了几种模式。不但收效甚微,每年全国公务用车消费支出仍然高达1500亿元至2000亿元;而且屡屡招怨,民众期待彻底改革的声音一浪高一浪。分析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14,(8):10-10
与禁止“大吃大喝”相比,取消地市县书记市长和大量官员的公务用车,给他们造成的“痛苦”要大得多。公务用车很多都是“奥迪”或类似等级的“豪车”、“好车”,从坐专车到乘地铁或者打出租,这样的变化对很多官员来说称得上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7月16日正式发布,公车改革全面展开。此次公车改革遵循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总体原则,除保留少数必要公务车辆外,取消副音B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相似文献   

4.
矢弓 《今日海南》2014,(8):27-27
<正>20年前,民间就有段子,某些官员:一口酒喝了一斤油,一顿饭吃了一头牛,一屁股坐了一栋楼。一屁股坐了一栋楼,是形容公车浪费和腐败。如今中央八条规定出台,公款吃喝受到遏制,嘴巴管住了。公车改革意见出台,开始治理屁股底下的腐败了。今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  相似文献   

5.
舒旺彩 《湖湘论坛》2003,16(5):39-40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 (主要包括公车使用、公款接待 )的实物消费方式 ,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延续至今 ,暴露出许多弊端 ,必须尽快改革。一、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实物供应的弊端1 浪费巨大。 1992年的报刊资料就显示 ,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支出达千亿元 ,每年公车支出也达千亿。 2 0 0 1年 ,全国有 5 34个县、11811个乡镇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拖欠额达130 41亿元。[1 ] 但一些领导干部还是涌向高消费场所 ,大吃大喝毫不皱眉头。陪同人数越来越多 ,接待标准互相攀比 ,年年攀升。公款宴上 ,主客双方为了不醉倒 ,常常将酒泼洒于地 ,而一杯酒常常花…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有关公车改革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1年将"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3月4日,财政部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首次将公务用车纳入预决算管理,  相似文献   

7.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到了一个微妙的关头。外贸顺差出人意料但注定不可持续,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强心剂,但投资效率不断下降,显示出投资可能突然减速的危险的信号。再加上过去几年新增生产能力可能带来严重的过剩,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快车会突然抛锚甚至重新陷入通货紧缩。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消费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近期政策关注焦点乃至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战略支柱。  相似文献   

9.
李秀江 《小康》2011,(7):84-85
号称史上最严的新公车管理办法,并没有赢得多少民众的喝彩,民意对新政的观望,并不是对公车改革的失望,而是不相信口号,只相信效果十七年,公车改革徘徊反复,收效甚微;十七年,公车依然坚挺,民意已然伤心。  相似文献   

10.
一、职务消费改革势在必行所谓职务消费,就是因为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支出。目前,我国的行政职务消费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消费成本高;二是支出随意性大;三是开支漏洞多;四是有效监督难。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有其合理性,加之又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问题很难界定和发现,因此,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原有体制和制度的不适应。体制上的原因,就是行政管理体…  相似文献   

11.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32):16-17
从1994年开始。公车改革在中国持续了20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少试点,也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公车使用货币化”,以广东为代表,被称为“广东模式”。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这一措施各地施行得最广,可以节省大量公车消费,但每个月少则几百、多则数千元的车补备受质疑。引起不小争议。  相似文献   

12.
13.
《人民政坛》2014,(9):46-46
陈杰人在2014年7月31日《齐鲁晚报》撰文《户籍改革的根本是实现权利平等》认为,这轮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从户籍二元制来看,这次统一登记消除了身份差别,有助于全体公民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14,(9):1-1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的这番话,依然振聋发聩。而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邓小平的另一番话无疑引发了更多的共鸣:“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实践》2008,(4):17-19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人大建设》2010,(4):55-55
杨军近期在《南风窗》撰文认为,中国重启改革的核心是政治过程民主化。经济去国家化同样需要民主化辅佐。民主具有价值意义,也是社会治理的手段,即为不同的利益诉求提供一个制度化平台。民主化最根本的是民众对政治过程的参与,“政治过程”即民众就有关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包括对市场的干预进行辩论和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承担流动人口管理职责的暂住证制度逐渐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日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困难重重,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居住证制度应运而生。居住证制度在全国多个城市实施,与暂住证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实施居住证制度要坚持服务管理并重,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居住证制度只是彻底进行户籍改革的过渡,随着二元经济的消失,人们自由迁徙权利的实现,它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刘尚希 《乡音》2011,(7):20-21
从经济循环的起点来看,公共消费对消费公平、能力公平具有重大影响。在公共消费不足的情况下,能力差距会在经济循环中不断放大,在这个基础上,无论在结果干预方面施加多大的力度,社会公平都难以改善,甚至因此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就此而论,扩大公共消费是改善社会公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陶盈竹 《小康》2006,(3):21-23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因为措施众多,而被许多媒体称为“改革年”。全能型政府退场,有限型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相继得到了确认,中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已经开始持续推进。但“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和不到位,与我国全社会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严重不适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我国进入人均1000美元以后,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更加突出。2005年,很多与公共服务有关的政策出台,其中,被专家视为重要性仅次于《宪法》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从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尤其是基层政府与社会逐渐加大。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先是各种"苛捐杂费"所造成的"农民真穷、农民真苦"局面的出现,从而产生了基层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第一轮冲突。城市也多少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大量国企职工的下岗问题。在中央的干预之下,特别是免除了农业税之后,农村基层政府与社会的矛盾有了缓解的机会。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