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童伟华 《新东方》2012,(3):14-17
主张和维护南海主权,除了以历史依据维权外,必须同时加强对南海的有效治理。应设置地方政府强化主权,即在南海岛礁设置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加强对南海的实际控制。要重视对南海特别是西沙的经济开发,以经济开发凸显主权,推动南海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应以严格执法和司法维护主权,以军事存在保障主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分别声称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岛礁、海域拥有主权,并不断加快勘探、开发那里的石油资源,使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断激化。因此,必须正视南海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研究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有序推进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利益和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3.
海洋开发决定着每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在当前南海主权争端的困局暂时无法破解,周边各国纷纷加快开发步伐的形势下,中国也需要在南海开发问题上奋起直追、有所作为。要通过战略的调整和政策的制定,实施积极稳妥、全面有效的开发行为,强化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和影响,这既是宣示主权和实际存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5)
正不管什么人、什么机构、想干嘛、干什么、怎么干两岸坚决对南海仲裁案说:不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议。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随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和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南海周边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纷纷对南沙群岛提出全部或部分领土主权要求,其中部分国家派兵占领部分岛礁。南海问题由此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保护自由通航为由逐步介入南海的争端,并将此作为实现其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的介入对中国南海主权权益的维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增加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难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并采取了切实措施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研究院主办主办的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7日至28日在海南海口举行。本次会议以“凝聚两岸共识.推进务实合作”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南海地区形势发展与评估、南海资源管理与开发、两岸南海渔业合作、南海海上通道安全、南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育、南海法理研究与执法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研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南海地区新的形势特点,论证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水域的主权.并探讨了落实中国权利主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制定南海发展战略 加快南海区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海拥有丰富的油气能源资源、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航道。维护南海权益,开发南海,事关国家主权和尊严,事关我国核心利益,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早已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但中国至今尚未全面展开海洋开发特别是南海开发。前段时期,南海局势日趋紧张和  相似文献   

8.
杨光海 《新东方》2012,(6):10-16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最高指南,南海问题的处理也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指导.南海问题涉及的我国国家利益完整地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土主权、资源开发、睦邻关系和战略安全.由于这四方面利益都很重要,而且前两方面利益与后两方面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必须把寻求利益平衡作为我国南海政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0,(1):I0001-I0002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是代表国家对南海及其诸岛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政治实体。50年来,该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南海问题的战略思想及方针政策,站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的高度,以国防安全、政治稳定、维护主权为大局,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海岛,艰苦创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开发建设海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宁清同 《新东方》2015,(2):7-12
我国强化南海渔业权之国际法保护具有完全的正当性,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表明:我国在南海九段线内享有自然资源主权,我国渔民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为强化南海渔业权的国际法保护,须适度调整"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原则,转而实施"积极开发,强化主权,欢迎合作,争取和平"之方针;须大力宣传并主张我国渔民在南海之传统捕鱼权,积极行使我国对南海之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权,对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时采取经济制裁,对经常造成严重后果之侵权国适当运用对等报复措施,努力争取《公约》明确肯定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明代基于巩固南海安全,保护海上贸易,不断发展以海防为核心的海疆文化,特别重视海南岛行政划分和岛内治理,建立由卫所、水寨、烽堠组成的海防体系,编绘南海地图和加强海洋意识,有力地维护南海领土主权,标志着南海海疆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6)
正为抗议违法悖理的"南海仲裁案",由台湾东港渔民自发组成"护主权,保祖产,保渔权"的船队返回母港。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组织百人团队热烈欢迎渔民船队顺利完成伸张历史正义、维护主权的义举,以表示团结支持和由衷的敬意。维护主权,人人有责,既是权利,亦是义务。众所皆知,应对"南海仲裁案",如果没有积极对抗的作为,而任其成立生效,则随南海主权的沦丧,渔民也会丧失赖以维生的传统捕捞渔场。此次东港渔民果敢挺身出航太平岛,不仅强烈表达了捍卫传统渔权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9,(3)
海南从一个普通的地级政区升级为海南省,对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维护南海九段线海洋权益、推动我国和沿海省区向海洋发展战略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南作为一个"海防岛",当前对捍卫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海洋开发和管理发挥着重大作用。海南建省30年的成就显示,这一政区改革不仅是海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成就。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海中国策 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复杂化,面对南海主权声索各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在南海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菲律宾、越南等国正不断大力加强对南海争议岛屿与海域的控制,试图以此强化其对主权声索的依据。在一些岛礁上,这些国家建立了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其意图不言而喻。假如中国的行动一味迟滞,则可能陷于更大的被动,甚至面临“出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雷蕾  周斌 《协商论坛》2016,(7):52-55
2016年7月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提出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出并公布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上演了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然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尽管近代以来曾屡遭外敌入侵,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21,(1)
"更路簿"这一名称有其文化特殊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称,而是涉及中国南海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文化概念。以文化概念翻译的意图与理据研究为着眼点,重点探讨"更路簿"名称的英译与南海维权。以近年来媒体发表的英语文章和学术期刊发表的与"更路簿"研究相关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为例,对其进行分类与分析,并提供参考译文,以期为"更路簿"提供准确、规范和统一的英文名称,这对中国争取南海主权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南海主权争议正是因为美国基于霸权利益的政治和外交干涉,正在变成东亚区域安全脆弱的根源。虽然美国在嘴上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担心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围绕着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难言之痛。不仅是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即便是东盟国家内部,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之间也存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解决这些争议,不  相似文献   

19.
南海渔民是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也是我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宣扬者,其在南海海洋经济与政治发展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南海渔民遭遇海难时,除了普通主体所进行的合同救助外,国家主管机关也需对其进行行政救助。但海难行政救助的类型不同,国家主管机关对南海遇难渔民报酬请求权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基于保护南海渔民权益的考虑,可以引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设立南海渔民强制救助损害赔偿基金,尽量减轻南海渔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是打造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纠纷,南海地区摩擦不断,形成当下各国在南海的对立状态。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出发,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般国际法律文本等为依据,剖析南海周边各国在"硬性"主权层面(九段线的合法地位、岛礁的法理地位以及"灰区"划界问题等)和"软性"权益层面(海事规则制定与资源"共同开发"等)上产生的争议,找出相关主张的法理依据及其不足,为我国回应质疑、占据法律与道德高地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