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世宏 《传承》2013,(4):10-11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民族利益、保证国家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期思想多元化的客观影响,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存在及其影响以及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缺陷等。分析这些成因对于我们研究和规划如何具体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若雨 《求索》2013,(8):84-8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建设也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意识形态范畴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实践性,使得它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研究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和政治发展的逻辑关联与互动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实践,这将有利于辨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实现意识形态的知识与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转型期的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社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革,文化发展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消除文化发展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创设转型期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文化发展以至整个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即意识形态)的文化,所讲的文化发展即社会意识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4.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 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坤城 《前沿》2010,(15):184-18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管理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全球意识形态管理战略已经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才能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管控,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坚强保障。新时代下,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战略围堵、社会转型期的挑战和网络媒体的信息侵扰形成夹击之势,直接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诱发意识形态风险。当前应从"固本、转型、定责"三个维度着力,探索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政治变迁与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助于降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7.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领域的现实表现与拓展延伸,已成为一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网络民粹主义内蕴着“二元对立”“垄断人民”的行为本质,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思潮兼容化、事实后真相化、群体蔓延化、话题泛批判化等重要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导致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战略机遇期,全面审视网络民粹主义的行为本质、显著特征与蕴藏风险,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公民的政治认同教育与优化民众意见表达方式妥善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变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地位的巩固以及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健康都需要高度关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大学生群体共同思想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用科学制度和先进技术管控意识形态传播权,大力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