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不少农民这几年从事淡水养鱼尝到了甜头。 安徽农民说:“养猪不如养羊,养羊不如放塘(即养鱼)。” 广东社员说:“小小一口塘,赛过小银行。” 江苏农民说:“鱼塘一口,吃穿不愁;养鱼一千,胜过神仙!” 湖南一位女社员更有风趣,她说:“有鱼吃,有钱花,提着鲜鱼回娘家。”  相似文献   

2.
记得80年代末期,有首《富乐歌》流传于苏南农村:青山绿水,瓦屋几间,耕种几亩责任田;大米白面日三餐,的良涤卡身上穿;晚归妻子儿女话灯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它通俗而形象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们解决了吃穿住头等大事后的满足之情。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笑话,说是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神仙,想到人间找个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仙,结果遍寻不见。最后遇到一人,神仙指着石头对他说:“我把这些石头点成金子给你用,怎么样?”这人摇了摇头。神仙以为他嫌小,又指着更大的石头说:“那就点这个?”哪知此人还是摇头。仙翁心中暗喜:“总算找到一个不贪财的了!”便准备度他成仙。但为慎重起见,神仙又进一步试探道:“你大小金子都不要,到底要什么?”这人此时才露出真相:“我别样都不要,只要老神仙点石成金的这个手指头。”神仙当然不会慷慨到把自己的手指掰下来送人。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掰”下自己的“手指头”送人的傻事却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俺是河北蠡县武家营村的农民,过去的日子是罐子没鼻——别提啦。如今的光景,俺用个啥词来比方呢,求先生翻遍了大辞海也没找着,反正是够上“传奇”这俩时髦的字了。 俺的大号叫张树明,都怪俺是个穷光蛋,人们就蛋子、蛋子的叫开了,臊死人了!有啥法子,谁让你穷呢?十年前,有人给俺算过命,说是俺这辈子能盖上三间土坯房、买上两节躺柜,外加一辆“大水管”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程红根王阿敏河南报道入冬以来 ,河南各地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现场采访这些活动时 ,记者发现其中有不少给人一种“在农村赶集或参加庙会”的感觉 :在集、会进行之中 ,气氛轰轰烈烈 ,场面也很壮观 ,但集、会散了之后 ,人去楼空 ,留给当地农民群众的东西并不多。一些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也向记者反映 ,有时他们眼巴巴盼着“三下乡”队伍到来 ,但队伍来了之后 ,往往挂几个牌子 ,设几个台子 ,摆几个摊子 ,做几个样子 ,而后一走了之。这样的下乡活动 ,实际作用不大。记者最近在一个县采访一次“三下乡…  相似文献   

6.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当全国农民在筹划新的一年生产大计的时候,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这几天,各省、市、自治区正在召开会议,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许多领导干部也纷纷深入基层,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鼓励大家勤劳致富,给农民吃“长效定心丸”。这就象一阵阵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温暖着千家万户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记者碰到京郊农民谭秀珍,她急协地说:俺家今年打了11万斤稻子,合大米有7万多斤。可俺乡里的粮站说了,今年的粮不收了,自已去卖。说是十四大开完,就搞市场经济了。俺搞不懂,搞市场经济就不管俺农民了?我该上哪儿找市场去呢? 据谭秀珍说,她家住通县台湖乡田府村三队,1992年开春时,村里号召大伙儿承包土地种粮食,讲的是乡里粮站负责收购。这两年种粮没啥“油水”,别家都不肯多承包,只有她和丈夫张玉科“实心眼”,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到陕西勉县周有山镇留旗营村进行“三农问题”调查,在村里和一个农民交谈时,得知那个农民是来走亲戚的,他笑着说,“我也一样,也是来走亲戚的”。在场的村民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9.
陈健 《瞭望》1992,(13)
钟华生近乎一位梦想家,四部开发区明明是几百平方公里的荒山野岭,海水浅滩,他却给它起个闪闪发光的名子——金海岸;当年的白藤湖,也明明是一片沼泽地,他领着一群农民,对着这片沼泽地就敢发誓:这里要成为鱼米之乡,人间乐园。我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果然在这里诞生了。这片旅游胜地景色秀丽,  相似文献   

10.
都道是生姜还要老的辣,俺偏说出角的牛犊虎不怕。球场外指手划脚威风大:他那里盯人不紧;他早该切入篮下。“爹!待俺个儿与你一般齐了也,咱爷儿俩也上场蹓蹓唦。”  相似文献   

11.
激变的年代     
一九八一年是河南农村奇峰突起的年代。这一年,它在激变中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已往任何一年。历史将对这一点作出应有的评判。 河南,旧社会“水旱蝗汤”灾害频仍:解放后农业也几经曲折。在农业生产艰难的年代,曾有几位地委书记自称要当“红薯司令”。河南由解放前的半年糠菜半年粮,变成半年红薯半年粮,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党的三中全会刚刚过了一年,河南农村就传来半年小麦半年粮的消息。一九八一年是三中全会后的第三个年头。秋后我去河南农村访问,一再听到农民提出“种好小麦吃全年”的口号。问他们现在吃的啥?回答都是:“一块面”。秋后农村市场上,各种粮价稳中  相似文献   

12.
唐瑾 《民主》2006,(7):44-45
平日交谈,读书看报,常耳闻眼见“粉丝”一词,其评说意见不同,褒贬不一。前几天,收到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李景端先生发来的E-mail,说他在香港听余光中先生谈“粉丝”有些感慨。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粉丝”的一点看法。“粉丝”是近年来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新词。它源于英语单词fan,“粉丝”是它的复数形式fans的音译,与沙发一样,都是音译外来词。在英汉词典中,其中文释义是:迷;狂热爱好者;狂热仰慕者。如:moviefans译为“电影迷”;crowds of footballfans译为“一群群足球迷”。“粉丝”一词最初多用于演艺娱乐界,它是继“追星族”、“迷”之后,…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不少地方来说,若能“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就足使人津津乐道。而豫北农区的沁阳,两年攀登十几个台阶,却也未见大肆张扬。 是这十几个台阶基数不大,档次不高吗?恐怕不能这样说。1992年,这个县级市的经济综合指数在河南已排在了第十七位,两年后更跃居至第三位。 时下,人们特别注意“水分”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检验“水分”的参考数据。比如看其农业、工商业是否真的发达,可参考用电量;看其效益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究竟怎样,可参考财政收入和老百姓的储蓄存款。沁阳这方面的情况是:1994年人均用电量全省第二;人均财政收入全省第五,去年前9个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又增长80%;人均储蓄余额全省第七,去年前9个月又增长21.3%。 大步跨跃而又不声不响,默默耕耘,蒸蒸日上。这是沁阳市干部勤  相似文献   

14.
王开林 《各界》2008,(5):27-30
身世惨变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政局日益糜烂,奉系施从滨将军的家庭却依旧温暖,妻子贤淑是不用说了,儿女也都聪明可爱,一根藤上结五个瓜,要个个香甜也难啊.施从滨却非常幸运,这份神仙福气居然落在他的头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进行全面改革的洪流中,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变化。农民想“致富”,工人想“效益”,而代表我们祖国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们,正在想什么?他们的思想有何变化?最近,我们到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同一些大学生和团的干部进行了座谈和交谈。我们发现,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77级78级等前几届大学生相比,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下面,我们以武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河南,何其难;河南河南,和不难”。一句顺口溜,打开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的话匣。徐光春说,这句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中原大省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和谐发展对9700万人民的重要和珍贵。河南和谐发展了,不断朝和谐社会迈进了,也就真的不“难”了。  相似文献   

17.
瞭望哨     
《瞭望》1998,(44)
不怕市场怕“市长”重庆唐春林前几天到一大型企业采访,负责接待的同志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尽管市场危机四伏,但他们的企业不怕市场,而怕“市长”,即手握大权的各路“神仙”。前不久该市人大一副主任带人前去调研,调研组在企业呆了6个小时,吃饭、休息就用了4个...  相似文献   

18.
“湖北有个杨小运,鲁北出了个回景振”的报道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后,回景振应邀来编辑部座谈。他用朴实幽默的庄户话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问:你把这么多小麦卖给国家,为什么不留着卖高价? 答:今年俺收小麦两万四千多斤,全家人真是喜得合不上嘴。俺祖祖辈辈,见也没见过这么多小麦!这是党的政策好。俺把两万多斤小  相似文献   

19.
唐卫彬  廖君  熊琦 《瞭望》2021,(14):41-45
“我还想再多活几年,活到一百岁,好好看看我们这个社会能发展成什么样。”“作为医护人员,最开始看着空空荡荡的病房也不适应,转念一想,这说明生病的人少了,一下子就开心起来。”“能想到最勇敢的事,其实是向前走,人间最宝贵的,是希望啊。”  相似文献   

20.
他是许多中外元首的座上宾,他是几代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过数十年不倒的老先进,他80多岁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他在全中国最小官位上任职时问最长却创造出最精彩的人间活剧——他就是当了46年村党支部(委)书记,有“中国农民领袖”之称的吴仁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