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邵子华 《求索》2007,(2):170-172
文学文本阐释中的三重超越是指文本超越、时代超越和心灵超越。文本超越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和对话,时代超越尽力发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心灵超越追求主体精神的建设从而再造另一世界。这三重超越是实现文本价值必须经过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市场,总“板着个脸”,让市场主体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近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来自企业的报道”专题节目,三、四位优势企业经营者异口同声:市场就是超越 好一个市场就是超越!岂岂两字,蕴含内容深刻而独到。大家都上“清一色”产品不是超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才是真正的超越;“什么有效益就搞什么”不是超越,效益好又占市场制高点,没有追风赶浪之嫌,才是真正的超越;盯住眼前的市场见热就上不是超越,预测明天市场开发潜在的需求,一展先见之明才是真正的超越;一味实行产业拼盘、产品扩能,市场并未打开不是超越,发展规模经济又追求经济规模,使规模与市场同步扩大才是超越。  相似文献   

3.
自工业文明兴起以来,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部文化超越的历史。文化超越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历史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变革是现实基础,文化积淀是思想源泉,开放环境是必要条件,文化大师是主导力量。文化超越具体表现为异化出新、返本开新、合成创新三种形态,而每次文化超越总体上经历了思想观念突破——形成主导文化——文化秩序建构——文化俗化成风的过程。中国文化要实现新的超越,首先要在文化思维上超越"线性思维",树立多元互补、并行不悖的理念;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树立和而不同、会通超胜的理念;超越"匠人思维",树立辩证统一、自主创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和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读书     
《当代广西》2014,(19):58-58
正《中国超越》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6.00元《中国超越》:展现中国崛起之逻辑中国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而自现代以来,中国迅速"赶超"西方的背后是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总体成功,这种成功源于对中华文明底蕴的把握、对中国红色传统的承袭,以及对国际有益经验的借鉴。本书是作者走访百国后的第三本思考型著作。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经济总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等领域的超越。在这些领域中的不少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无疑是中国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浙江     
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同样,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多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的本质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持否定、批判和超越的态度。既成对象的类型不同 ,否定和批判的方式也就有别。从这一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我们似乎能发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三种具体形态 :一是对既成知识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知世界的发现辩证法 ,二是对既成现象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本质世界的再现辩证法 ,三是对既成现实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来世界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行政机关"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有着不同的内涵。"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超越了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界限,实施了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相关研究形成了受教育者的超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超越发展等丰富的意涵。实践生存论视域下,受教育者的超越发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内涵与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理想目标",完善"社会之我",趋近"自由自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本体维度。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的形而上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雨 《求索》2012,(2):179-181
文学的形而上精神是人的本性需求,也是衡量文学本身的价值尺度,更是它超越时空、穿越历史而魅力永恒的原因。这种精神表现出"超越性"与"超验性",内在地包含了道德超越维度、宗教超越维度以及两者辩证统一所形成的审美超越维度。要超越"物欲横流"去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学的形而上精神要处理好"超越性"所产生的"张力结构"以及形成这种"张力结构"的层级差异,要从构成"超越性"关系的二元范畴中把握文学的三种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住文学形而上精神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文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人间正道》精要观点摘编90年奋斗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超越这一切,即只有超越中国传统文明、马克思的理论、人类现代化的经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发展、超越中国传统文明和马克思的理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但在近代落伍了。从文化上看,则是由于旧的传统文化不能应对现代挑战所致。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就是革了  相似文献   

12.
李忠红 《求索》2008,(3):159-161
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超越性是人的生命存在与活动的根本属性和内在本质,超越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根本的目标,生命教育要在明了生命超越意识的不同路向的基础上,特别要引导人关注理想对现实、他我对自我、行对知这三个方面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在本体论层面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批判和超越活动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体现了横向超越的思维方式和稳健的风格。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既有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元批判,又有对科学技术、控制论思维方式和虚无主义的具体批判。  相似文献   

14.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品牌超越对手容易,而不断的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难题。芙蓉王是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引领了中国高端卷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可玉 《新东方》2011,(6):51-54
贾拉尔·丁·鲁米(Jalāl al-dīn Rumi)是一位伊斯兰苏非派哲学家和中世纪杰出诗人,他的哲学中时时可见一种超越的精神,与道家之庄子的超越精神有殊途同归之感。从超越精神的三个阶段、理想人格及修行方法等几方面对二人作一比较,不难窥见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现代性概念较之于资本主义现代性为好。理由有三,其一,从根性上判断,资本现代性比资本主义现代性更加接近现代社会的最本质层面;其二,从发展脉络来看,资本现代性发展历程囊括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阶段和内容,并不断创新和试图超越它;其三,从当前中国转型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看,超越的是资本现代性而非仅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只有辩证地看待资本现代性,尤其是当前中国资本现代性的特殊性时,从观念、体制、手段和社会层面的超越才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熊一江 《江西政报》2009,(15):46-48
赛车场上有种说法叫做"弯道超车",赛车手在直道上行驶很难超越对手,而在弯道上的竞争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为这时大家都在减速,谁的技术好,把握得当,谁就能超越别人。当前,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对于起步较晚、外向度不高的桑海开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道教信仰和道教生活一直受人怀疑,他诗歌中求仙访道、高举远引的内容因而总被强作他解。古人突出他的忠君爱国,今人强调他的现实关怀,都是同一种思维。如果以超越的概念来看,则无论其学剑任侠、入世事功还是出尘隐退,都是追求人生超越的表现,其求仙访道更是追求一种终极的超越,而其诗歌则是这种追求的真实记录。这样理解,也许更能进入李白的精神境界和他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