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广大乡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好涉农问题。做好乡镇工作必须尊重农民 ,必须服务农民、引导好农民。  相似文献   

2.
鼓励、促进农民自主创业能有效整合农村地区现有各类生产要素,“积小胜为大胜”、加快农民由“打工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变,释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力量,激活深层次潜力,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后动。本文立足当前湘潭市农民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了其自主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和政权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而在当代中国,农民意识还广泛存在于农民甚至市民当中,其中保守落后的思想对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改造农民意识,培育新型农民,成为我们现阶段必须完成的重大思想工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农民组织的概念界定、历史沿革和发展意义的角度,研究农民市民角色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农民问题的实 质是农民利益问题,是如何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农民利益问 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利益不断增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从农民利益的现 状来看,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和增进农民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自我发展:传统农民嬗变的另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培育不是推动传统农民嬗变的唯一方式,农民也可以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嬗变。自我发展教育理论是提出“农民自我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农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是提出这一概念的内在依据,一些传统农民已经通过自我发展嬗变为新型农民是提出这一概念的现实依据。提出“农民自我发展”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农民自我发展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使现实中的农民和未来的农民具有更高素养和新知识、新技能,懂得经营与管理,成为知识化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贾玉斌 《理论前沿》2002,(14):42-43
当前农民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和变迁时期,农民利益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农民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从建立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造农民组织创新机制等几个方面重塑保护农民利益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中国农民人权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民作为人类家庭平等成员的固有尊严的承认,促使中国农民人权的兴起.农民人权是指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应该享有的平等权和公平对待权,以及差别对待和差别补偿权,是一种新型的人权.农民人权兴起的原因是农民的尊严和权益受到威胁或否定以及解决农民问题的客观需要.从价值角度衡量,农民人权的兴起,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的尊严、推动和实现形式以及实质上的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迟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有效配合,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农民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来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切实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完善立法,依靠立法强制执行;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缴费、转移、接续及发放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障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2.
避诉是当代中国农民诉讼意识的主流形式。避诉意识既有传统的诉讼文化的制约,又由农村社会现实状况决定,还受司法制度的缺陷影响。它的存在,妨碍了农民自身权利的维护,制约了农村社会文明的生活秩序的建构,阻碍了农村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挖掘传统诉讼文化的合理内核等途径,实现农民诉讼意识由避诉向健诉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增多。但是,农民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往往诉诸失范、无序甚至违法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严重影响到农村的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探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路径,以提高其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农村征地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分配,法律、政策、非正式规则之间的搏弈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征地所引发的农民失地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此带来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进镇农民的社会支持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41户进镇农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民进镇前后所建构的是一种同中有异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纽带,实际上这也相应地减轻了进镇农民的交易成本和心理成本。但有必要从正式组织资源角度扩大进镇农民的社会支持网,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在改革中经济利益受到了冲击 ,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 ,以试图影响政府决策 ,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处于转型期的农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手段性的特点。经济发展为农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原动力。只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自治背景下流动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农民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十分特殊的阶层,考察流动农民阶层的政治参与状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其政治参与权利日趋边缘化。如何将一个为数庞大的阶层的变化了的政治参与意愿通过制度化的办法予以满足,是政府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流动农民的政治参与,为流动农民的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政治环境;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清除流动农民政治参与的体制性障碍;改革现行的就业制度,促进流动农民市民化;提高流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流动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也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热情的政策,仍给我们以重大启示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民污染受害事件也频频发生,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益维护应该予以关注。在环境正义视野下对癌症村落污染受害个案进行分析,以国外相关救济方式为借鉴,分析其利弊,最终得出我国救济方式的应然选择:以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双重模式为基础,法律和经济相结合为手段,保障我国污染受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人口失去土地,变成无地、无业、无居的特殊群体,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难题与挑战。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失地农民问题治理的新举措,切实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