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国初期南昌私营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南昌市政府在开展金融、商业领域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打击投机、稳定物价后,私营工商业发生了停工、歇业和工人失业现象,大批经营户歇业倒闭。对此,南昌市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全面调整,如缩减国营公司经营范围,降低工商业税收,加大对私商的贷款,适当放宽市场管理尺度,协调劳资关系等。这些调整措施最终使南昌市私营工商业走出困境,重新获得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呈现一定的困难状态,主要表现在私营工商业囤积居奇,存在投机性、依赖性和盲目性等情况,脱离国营经济的领导;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上,存在推翻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处理不当,私营工商业发展空间被国营经济挤压,私营工商业企业压低工人工资待遇,损害工人利益,以及工人要求高工资高待遇使私营工商业难以为继等问题。为改变私营工商业发展困难的状况,发挥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资改造     
《湘潮》1991,(11)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历史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展,其特点是:商业多于工业,手工业多于现代工业,小型工业多于大中型工业,小商贩多于座商和行商,形成了行业多、分布广、人员多、资金少、技术设备落后的结构和布局。这种落后的私营工商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共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国后,湖南逐渐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实施了差异化的税收制度,拉开了工商业个体经营和合作经营之间的税负距离。这种制度安排对工商业改造产生了杠杆作用。税收征管过程中国家与工商业之间一系列博弈行为加快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及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策略和实践等方面,对建国初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做了简要分析,试图勾画出毛泽东建国初期的和谐社会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6.
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初始经历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新民主主义建设方针,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实施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党和政府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扶植,并对违法经营的私营工商户加以打击,同时在私营工商业经营发生困难时前后两次进行政策调整,保证私营工商户的合法经营和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载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的市场建设,对于建立和完善湖南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湖南市场回眸新中国建立以后,我省市场的发展,曾出现三次大的起落。第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国营和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后,中央认为市场上有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两家即可满足城乡人民生产、消费的需求,集市贸易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应该严格限制。因此,私营商业被改…  相似文献   

8.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的召开不仅是对建国头七年社会主义革命经验进行的有益总结,同时也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开始。中共“八大”制订的方针,政策,对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的历史前提下,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是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党心民心的旗帜。它的形成诚然是在改革开放十多年积累经…  相似文献   

9.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居重要地位。它由小到大的发展,与执行正确的私营工商业政策分不开。了解山东抗日根据地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对当前更好理解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提出的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引导、监管的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山...  相似文献   

10.
林木 《党史博览》2011,(12):2+57-F0002
①在上海私营工商业申请合营的高潮期间,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陈丕显(中)与工商业者代表座谈。②武汉市商业局把直接吸收为国营的批准书发给土丝业代表。  相似文献   

11.
从 1937年 7月日本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 ,悍然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制造的这两次国共摩擦 ,美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即从第一次的不干预政策到第二次的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为什么美国会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呢 ?这同它的对华政策及当时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本文试分别析之。(一 )日本在 1937年 7月 ,开始了全面侵华 ,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国共两党终于停止内战 ,重新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它反共的政策 ,在 1939年 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 ,确立了“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 ,自身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3.
政协章程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按全国政协“全面把握政协章程精神实质”的要求,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政协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政协的性质、职能内容和实质,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略一词被引用到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新名词——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的本国或本地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针。 经济发展战略,是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东西。经济发展战略对头了,就能保证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顺畅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发生失误,就可能阻碍或破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自 2 0 0 3年 1月 1 0日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来 ,朝核问题成为一个牵动人们视线的重大国际热点。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关系到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大业 ,为此 ,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斡旋 ,作为朝鲜的近邻和友好国家 ,中国应当站在客观立场上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独立判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形势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共党史校勘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党史文献校勘校勘的对象一般是文献资料 ,即手写、手抄及各种印刷的文献资料 ,也包括刻写的及视听型的文献资料。文献在写、抄、刻、印等过程中 ,往往因为各种疏忽造成字、词、语句的错讹 ,甚至错简 (错页 )、脱简 (脱页 )等 ,必须进行校勘 ,订正讹误 ,保持文献的正确无误。中国古代文献流传的技术现在看来较原始落后 ,初为抄写 ,继为雕板 ,后为活字印刷 ,故而文献中的讹误不少 ,古代学者把校勘视为读书的第一步基础工作。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中说 :“欲读书必先精校书 ,校之未精而遽读 ,恐读亦多误矣”。不校书 ,读的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