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李昂 《学理论》2011,(18):70-71
旨在阐述创新的概念和内涵的同时,认识的创新是创新过程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创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方式的统摄作用,从前瞻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的批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哲学的批判功能是哲学的重要功能 ,它是由哲学的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批判性是哲学的根本特性 ,哲学具有历史性、彻底性、学理性等特点 ,哲学批判的对象涵盖了科学、社会、现实和人生诸领域 ,哲学批判可以升华时代精神 ,养就人文理念 ,锻铸文化品格 ,当前尤应强化哲学的批判功能 ,充分发挥它在批判自我、批判社会、批判现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精神祛魅的现代性时代背景与知识场域中分析、认识党性修养问题,精神哲学视角成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指导下,本文旨在通过精神哲学对人的精神全貌的还原,在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统一体中认识党性修养,从而在一种完整性的人中提升党性、提高修养。党性修养的精神哲学形态表现为辩证发展的两个方面:其一是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表现为党员价值意识的单一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同一性张力;其二是行动论的意志形态,表现为党员作为党性践行者的行动能力,现实的实践精神。一种完整性的人的视阈下的党性修养,即表现为政治信仰、社会实践以及个体生命活生生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生活哲学视野下和谐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哲学视角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总体框架;指出政府、群体、个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6.
晏辉 《理论视野》2015,(2):21-23,57
哲学把握对象的方式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方面,即学科的高度和问题的深度。学科高度表现为系统化和理论化,是用经得起检验的范畴和话语表达学术和思想,而不是意见和情绪;深度表现为对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的把握,而不是对于个别的、表面问题的纠缠,其所面对的是事情自身,是事物向来是其所是的东西。依照这两个标准,对转型中国之法律事实和法律现象的把握,就梳理出中国问题与问题中国两个方面。而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的乃  相似文献   

7.
郑敏 《学理论》2008,(20):73-74
语境作为一种动态的经验性理论构建,对它的研究是任何理论和思想体系获得生命力和发展潜能的强劲依托。本文从语境与哲学研究的关联点出发,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语境研究再阐释的基础上,找出二者之间内在贯通的接榫点和路径,通过对中国经验语境研究的探讨,提出了在语境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6,1(11):44-47
从现代性维度审视马克思哲学变革,可见资本现代性经济形态与现代形而上学思辨形态的内在关联,"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境遇反映了现代性基本特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资本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批判揭露了异化的现实与资本增殖的秘密,同时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意义引向纵深的历史视域。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科学普及"模式的科学传播,是一种以理论优位为核心的科学传播模式,传播者将科学视为纯粹的知识,而将受众视为千人一面的整体。20世纪末,英国学者对科学普及的弊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替代性的"公众理解科学"方案,强调公众与科学的关系的本质在于理解科学。这一模式,依然将科学视作一种知识,而理解科学的目的依然仅仅是知晓科学知识。随着实践论科学哲学的兴起,实践论本身包含了对科学传播新的理解,以及在实践思想下,公众在科学实践中所处的地位的思考。实践论科学哲学认为,公众在科学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形塑科学的重要角色;在科学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其转译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进来。从而为重塑和建构实践论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传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包括文化类型学(文化学)和哲学统一论(一般哲学)两个研究维度,并且在这两种不同的研究视阈下,俄罗斯哲学将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文化哲学是现代自觉的哲学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其研究向度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文化模式和文化反思三个层面。从文化哲学维度出发可以综合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的优长,能够更完整深刻地展示出俄罗斯哲学的思想独创性和精神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治哲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政治现象起源 ,反思既存政治关系和为政治发展提供价值指向的理论体系。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奠定了政治与道德一体、人类通过政治实践获得德性生活的基调。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抽象人性论和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性生活的至上性 ,因而完成了政治的世俗化进程。但是 ,从人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这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分析 ,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只能是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而不是理性单纯从属于感性、个人独立于社会并优先于社会的价值序列关系。因此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中介 ,通过对人的劳动实践的分析 ,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由的全面发展 ,国家必须以真实的自由和全面的平等为基本理念 ,通过倡导积极的公共生活而实现人的道德提升和精神自由的历史性命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 ,准确地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 ,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是需要哲学批判精神的时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是自己人民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批判精神根源于一切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导致了哲学批判精神的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把它同当今世界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3.
杨芳 《理论探讨》2008,2(3):137-139
公共政策学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哲学是公共政策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并规定着其价值方向.公共政策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共政策过程实质是政策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适应过程;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2)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摆脱了近代以来抽象思辨哲学的困境,并开始创建以实践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的新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本文试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及其可行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消解了实在因素、人的主体性和文化模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或是超越了科学主义而没有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考虑在内,而历史主义学派虽然打开了运用社会学研究的思路却因方法论陷入了相对主义不能自拔。20世纪70年代,SSK通过其强纲领以近乎激进的方式向科学哲学的研究发起挑战,科学哲学的研究也以此为标志开始了社会学转向。后SSK提出了更为彻底的实践观,与SSK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有了根本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两派在本体论、认识论、客观性等方面的全面决裂。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怎样发挥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改造客观世界功能方面的异同比较,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异化之异化论的构图是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始、在同一概念范畴内建构的三重各有特定语境的哲学图示,在每一重特定语境中对"异化"进行特定的理论建构和思辨解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属于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支流,他们之间不存在优劣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西哲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但如何实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交汇,却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独具批判性格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的哲学为基础,同时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之精华,重构中国的哲学,是实现中西方哲学融合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形态     
依据实体观、时空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可将哲学思想划分为六种形态。哲学从一种形态演进到另一种形态,表征着人类认识客体世界的逐步深化,同时,各种哲学形态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包含、互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精神生产范畴有三重界定: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三、从人学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本质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