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确理解师德内涵,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高校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师德建设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而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人格的基本特征和人格效应,分析了高校教师人格素质塑造的途径:即塑造超群的智慧人格、高尚的道德人格、健康的情感意志人格、正确的审美人格和富于创新的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2.
韩松 《工会论坛》2005,11(4):92-9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教师应成为人格影响者、学习指导者和心理咨询师。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党员应该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先进力量,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党员教育思想先进性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从而使他们能够言传身教,更好地教书育人。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少数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偏颇、党性观念较弱,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高校教师党员保持教育思想先进性,并发挥其对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教师压力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压力应对是个人在面临压力时的认知、情绪和动机的自我调节努力。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面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压力抵抗者的人格特征及其在面临压力是的自我调剂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高校教师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交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是认知的又是社会的,认知发生、交流达成的关键是差异和矛盾。高校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实践,做课堂互动的激活者、社会情境的创设者、经验的分享者和意义发生的促进者,并将平等、爱、谦逊和信任融入教育,做学生完满人格的守望者,从而有效应对角色危机,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校各课程教学渗透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所有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艺术类专业课教学渗透道德教育是专业课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专业课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迫切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艺术类专业课教学渗透道德教育要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关注艺术类学生个性特征,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努力做到:拓展专业教学内容,夯实人文素质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道德教育渗透吸引力;坚持互动交流,强化情感熏陶;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渗透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的师德培养,不只是理论上的学习和领悟,还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规范与展示。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真履行职责义务是高校教师师德培养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既有"教"与"学"的传承关系,也有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对等关系,高校教师在履行其职责义务时,只有准确把握传承关系与对等关系的度,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和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9.
魏红卫 《工会论坛》2007,13(2):107-108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神圣职责。师德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人格、学习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师德存在的一些问题令我们忧思,必须根据新情况,在铸师魂、强保障、稳队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高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分别从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老师、学生三个不同角度,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校管理者均属高校教师范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人民赋予其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存在发表错误言论,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敷衍教学甚至不履行职责、不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学生安全教育、被害预防教育力度,有效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师生法律意识,特别是重视教师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都是预防高校教师产生违法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管理与制度、学生和教师自身。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总体强度较大,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占主导的职业压力源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个体拥有完善的道德人格,是形成良好道德风气的基础,公安院校塑造学生理想道德人格是警察这一职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学校应加强引导,全方位营造德育环境,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青年学生进行人格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格与品德、审美、意志等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审美、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格因素作为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已往的研究只考察了学生现有英语水平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我们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 ,对大学生人格特点进行了测查 ,并分析了学生高考成绩、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力。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有密切关系 ,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做事认真负责 ,有毅力。在大学阶段 ,英语成绩提高较大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 ,在稳定性、怀疑性、恃强性、自律性等多种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对于我们开展因材施教 ,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评价科学化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比较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中的各种问题,指出了教师教学质量受多元化因素影响,不是学生一方打分就能确定的这样的观点。该文就如何改革目前有的高校仅靠学生打分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单一做法,提出了科学化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面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的现状,提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要以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创造中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懂得理解,感恩。  相似文献   

18.
培养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但学界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和框架维度尚未达成共识。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发现,它们以促进教师全过程发展为目标,并根据每一素养维度划分难度等级,但在内容上又基于教师的多种角色各有侧重。对比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可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应强调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数字领导力、数字福祉、数字化意识及其对学生数字化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国际经验和高校教师的独特性,本研究针对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出了维度补充、维度调整和维度拓展三个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人格是公安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警体教学以其独有的教育优势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新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培养,是对高职素质教育内涵的提升和深化,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的人格要求的理解,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养的意义、目标向度、实践路径做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