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拉德将创作的视线投向浩瀚的大海与原始的丛林,使得他的小说虽然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包含了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部分——对机械文明的批判、对现代人物质主义的挞伐以及对相对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崇尚。生态批评可以为我们解读康拉德的小说开启新的视野,并由此管窥康拉德生态关怀背后对道德危机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哲学角度揭示了乌托邦思想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即批判与引导功能;考察了整体主义与乌托邦工程的关系,批判了波普对于整体主义的不公正态度,但也指出了他对于集权、暴力考察的合理之处;最后,以世界历史理论为依托,论证了乌托邦灭亡的必然命运,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4.
费耶阿本德是本世纪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但又是科学和科学哲学领域的叛逆:他以多元主义方法论对传统科学方法论或科学合理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对科学哲学本身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假科学,他自己的任务是宣告科学哲学的终结。费耶阿本德认为,在  相似文献   

5.
王荣发 《湖湘论坛》2001,14(2):56-60
毛泽东同志的丰富的廉政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本文试作论述,以揭示毛泽东廉政思想与民族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   一、对儒家“德治主义”的改造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受其影响和熏陶。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又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清理,认为“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予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①。在廉政思想方面,他对儒家德治主义作了充分改造,就主要而言有这样几点:   1…  相似文献   

6.
反本质主义是波普的一个重要理论取向 ,这一思想成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对证实原则和本质主义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批判意义 ,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路标。然而 ,如同他在《历史主义的贫困》中一方面批判泛自然主义 ,一方面批判反自然主义 ,却没有为自己的证伪主义找到一个切实的立足点一样 ,在反本质主义与反工具主义的“二律背反”中也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作家将笔触伸向传统的乡土社会,以西方现代性文明为参照,批判社会的"病态"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等乡土作家则开辟了乡土小说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即以审美和崇尚的目光关注原始的自然性生命,使得乡土小说的创作潮流产生了分流与嬗变。但从改造国民性格、重塑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二者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
西方共同体主义是一种思想传统悠久并具有极强实践面向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是对作为西方主流政治话语的自由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完善,在原子主义自我观、权利优先论、消极自由观、政治碎片化和价值中立观的批判方面卓有建树。作为思想他者的西方共同体主义在质疑普世主义、构思公共领域、强调历史叙事意识、重构现代性观念等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赞 《理论月刊》2012,(1):65-69
作为西方思想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文明”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脉络.由于社会历史情境的显著差异,德国形成了与英法式民族主义判然而别的文化民族主义;新兴知识阶层和文化精英从德国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中采撷华英,力图挖掘和建构起德国文化的民族性,这一思想的历程既关联着对启蒙运动的继承与反思,也开启了一种富有批判意识和建构力量的“文化——文明”传统.英国的“文化——文明”传统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反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开启了影响深远的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哈曼和柯勒律治的个案分析,则说明了“文化——文明”传统两条脉络间的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10.
张博 《求索》2014,(9):75-79
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西方哲学的重大转折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德格尔以自己批判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世界中,“形而上学”已经是存在者的真理的象征,并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海德格尔以“生存论的存在论”作为批判的出发点,基于对存在的追问,进而从近代本质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深度的探索,从而探寻了拯救“时代精神状况”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万雪飞 《求索》2013,(6):103-105
萨义德对于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的批判,深刻揭露了隐藏在西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经验事实中的文化殖民策略。现代西方在东方主义话语中建构中国形象,一方面是通过树立“他者”之镜帮助现代西方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扩张进行意识形态的辩护。在“他者”文化仍然对自身文化的意义体系发出质疑与挑战的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觉的首要之义就是要走出“他者”困境,摒弃“自我东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闫寒英 《求索》2011,(7):213-215
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是一种新兴的类型小说,强烈的实用性与性别意识形态性是其突出特征。中国本土职场小说中的传统父权制意识形态在男性职场小说中被较多体现与认同;而传统父权制意识形态的现代变体,后女权主义也在男性职场小说中获得体现与批判——体现了男性中心主义式的性别分裂观。概而言之,男性职场小说中描写的男性职场刻板模式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3.
于倩 《青年论坛》2010,(3):136-138
郁达夫以反封建斗士的姿态登上“五四”文坛,但是作为一个处于新旧转型期的作家,他的身上仍然有着很深的传统文化烙印。在他的小说中交织着出世与入世、颓废与守礼的矛盾,这都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传统文人气质。在郁达夫颓废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深具传统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心。  相似文献   

14.
在《阿格尼丝·格雷》中,安妮·勃朗特以女性布道者行文,从牧师的布道内容、布道方式和个人品质三个角度,批判了体制宗教的代表人物海特菲尔德,赞赏和支持了传播福音主义的韦斯顿牧师。安妮·勃朗特借助这部小说,以女性布道者的身份,阐述了女性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批判了传统维多利亚社会中的男权体制宗教,体现了安妮·勃朗特独特的女性宗教观。  相似文献   

15.
西方发展观的反思与新发展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反思与批判在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的辞典中 ,“现代化”就是“发展”的代名词 ;支撑“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原则是“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主义强调发展中国家要以创新、合理、绩效、合作的理性文化精神为指南 ,走上西方现代化发展之路。体现这一宗旨的发展主义的典型形式 ,是美国50、60年代盛行一时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现代化理论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的现代化 ,它是“二战”后美国政府第三世界援助政策的理论基础 ,也代表了西方发展主义理论的主流形态。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他以…  相似文献   

16.
王栋  王聪 《求索》2012,(8):200-202
意义理论研究从最初分析哲学传统对指称确定性的追问,过渡到后分析哲学视阈中意义解释的不确定性。意义的解释的认识论基础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以戴维森的一元论为代表的后分析哲学意义理论对分析哲学传统中概念图式二元区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反对基础主义,认识论上表现为反对表象主义。但这种对基础主义和表象主义的批判不同于后现代哲学的反叛。后分析哲学视阈中的意义理论研究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的哲学后果。  相似文献   

17.
梁红艳  ;刘志红 《求索》2014,(4):150-153
摘要:斯蒂格·拉森是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推理作家之一,2001年他开始创作的“千禧三部曲”系列小说,以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组织故事情节,显示出一种双轨并行、交飞叙事的结构特点。与此同时,他将电影叙事中的“梦幻般的真实感觉”融进小说刨作,以梦境的虚幻镜像映射小说主人全现实人生以及自我存在的种种困境与假象。另外,他又用一种类似电影“摄影机”般的修辞技巧,使小说在“可视化”的描述中形成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情绪氯围。拉森小说的畅销经历说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大众文化对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并非只有消极面,在阅读的愉悦之后读者更能自然地获得发自内心的思考和体悟。  相似文献   

18.
蓝法典 《求索》2013,(4):107-11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建构了一种以"德性"为核心准则的政治形态。通过对上古三代之治作相应的"原君"、"原臣"、"原法"的思想考察,他将公众对"德性"的认可视为权力的最早来源,将上古的"人者"视为最为符合德性政治的圣王代表,而将"养民"的宗旨视为"德性"之于公共领域的外在运用。这种坚持"德性"立场的政治批判思想与他的心学思想是一致的。《明儒学案》一书可以视为黄宗羲从内圣心学修养的角度对其外王德性政治思想而作的深化研究。因此,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其说是一种启蒙主义的思想,或是颇具现代色彩的民本主义思想,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儒家旧传统的对理想中的三代政治所作的重构性解释,其思想的特质即是:"德性"的存在乃是权力与政治产生的价值源头。  相似文献   

19.
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探索过程中,对以往的现代性模式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既集中地表现为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西方“经典”现代性模式的批判,也体现为对以斯大林主义为指导原则的苏联现代性模式的反思.在对两种典型现代性模式的反思与批判过程中,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对现代性模式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20.
贺亮明 《求索》2010,(9):217-218,57
沈从文在他的整个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心理倾斜:对"乡下人"的热忱和对"城里人"的讥讽。这些构成他文学世界美与丑的两极。尤其是在与都市文明相对照的湘西世界里,沈从文透过对种种都市"病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复归湘西纯朴、自然、健全的人性的渴望,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文化冲突中,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