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辱”一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以一种“耻感文化”的呈现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名言警句,彰显了“荣辱”的价值判断对于中国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了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气节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遵循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4.
弘扬井冈山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弘扬井冈山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不是孤立的和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两者互相映衬,烘托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凸现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中,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的荣辱观配置有效的制度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宣传提倡的是非、荣辱观念的一个总体性概括。这个概括精辟凝练,便于记忆,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大有裨益。我们知道,人的行为来自思想,受思想的指挥,一个不明是非荣辱,不辨善恶美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高尚的道德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念,在国家、人民、科学、法纪、生活、作风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对“光荣”与“耻辱”的精辟分辨与深刻阐述,形成了周恩来荣辱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曾盛聪 《探索》2007,(1):144-147
荣辱价值认知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的情感认知与体验,是“人心的世界”。荣辱观确立是社会认知导向与主体价值建构的有机统一。国家对个体的荣辱价值灌输与导引,是主体荣辱观确立的前提。荣辱观的主体性、情感性特质,又决定了主体价值建构的重要性;主体价值建构的使命就在于实现荣辱价值的“国家伦理”形态与“个体道德”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首歌造成一个人的荣辱、兴衰,记录着中国当代史上令人不堪回首、却不能不回首正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说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才更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此言自然不乏几分道理。生活状况、经济地位不能不影响一个人乃至一部分人包括荣辱观念在内的精神面貌。一般来说,在食不饱腹、衣不御寒,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很难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精神追求,荣辱观念淡漠也不难理解,出现一些打家劫舍、伸手乞讨的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0.
华建宝 《实事求是》2007,195(2):11-13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荣辱问题。“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传统荣辱观的立论基础;“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是传统荣辱观的目标价值;“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不同也”,是传统荣辱观的内涵要求;“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是传统荣辱观的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变化密切相关,就说“腰”的变化,就与人的荣辱升降、奖惩褒贬息息相通,很能反映出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微妙心态。受到表扬昂首挺腰,遭到批评低头哈腰,春风得意摆头晃腰,仕途坎坷叹气捶腰,  相似文献   

12.
当官,竟然须“跑而优则仕”,“要而遂心愿”。此风不刹,后患无穷。 有那么一些颠倒荣辱、善于钻营的人,自信“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一听说人事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开始钻门子,找靠山,拜码头,察言观色,自我吹嘘,溜须拍马,送上钱物,直到“乌纱”拿到手,方才“一跑凯歌还”。  相似文献   

13.
尚志发 《奋斗》2007,(5):61-61
“八旗子弟”是中国古代史最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这一特定的群体或集团的兴衰荣辱,几乎使自17世纪以来至清末连绵300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所有的方面。都打上了它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被时代大潮激活的年代,有的人在雁阵中搏击当先,云唱风和;有的人在深不可测的欲海中荣辱沉浮,不能自己,张国武属于前者。他的人生哲学很率直:做人行事都要横平竖直走在“正”字上。  相似文献   

15.
勿忘“民心”标准王锦春读史使人明智,常常又让人沉重得掩卷叹息。与历史对话,冷峻地评判前人的是非得失,并非为了潇洒地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昭示后人的是两个大字──民心。民心向背,事关成败荣辱。一国之君对关系到民众的大事小情,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这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日记中的一段文字。怎么做人?如何做官?怎样做事?这“三做”,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是值得深思的。先说做人。人之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理性思维,人懂得荣辱廉耻,人能够明辨是非,人可以鉴别好赖,人善于洞察真假,人能认知善恶美  相似文献   

17.
司马牛 《实践》2006,(7):47-48
谈到如今一些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有学者说这是由于国人耻感的弱化、麻木所致。对此,他们认为应加强对国人的荣辱观教育,弘扬“耻感文化”。知耻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就曾有言:“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但现实的问题是,胡锦涛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3,(2):54-54
摘录: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电”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历史学家所记录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荣辱,各少数民族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过是因为与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一笔带过。如果你有兴趣读它,如今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9.
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每个人来说,养成“荣进耻退”的良好道德素质,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荣辱之别常常体现在生活的小事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口说脏话……这些事情看起来小,但蕴涵着荣辱问题,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下。再说,积小可以成大,小耻也会给整体和全局造成坏影响。你在城市里生活,如果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合说脏话,这些赶巧被外来的宾客看见和听到了,那就损害了整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出租车司机为了多挣几个钱,拉着外地客人故意绕道走,即便是偶一为之,…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官气正而民风清”。由此可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行得咋样,做得如何,是国人赖以学习的一面镜子。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荣辱观应是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起码道德修养。知荣辱方能成人,知荣辱才能为官。官员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