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鹏 《党政论坛》2011,(11):47-48
基层民主恳谈会是指由镇或村党组织主导,相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或村两委成员参与主持,并有广大公民和相关代表人物参加的,以处理基层各项事务、矛盾纠纷及商议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干群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2.
上海H社区的个案分析表明,协商民主能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参与的协商、沟通机制,而且还能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善治。但是,在思考城市基层治理与协商民主实践之间的关联时,必须要看到,城市基层治理所需要的是协商民主而不仅仅是协商的手段或方法,即必须使协商民主成为一种民主模式,进而使之成为政府与公民合作时不能忽视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复杂的农村干群关系,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江泽民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扩大基层民主并要求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处理干群矛盾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为我们处理农村干群矛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野里,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政治的生活化而不是生活的政治化。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与国家政权建设相比,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强调生活取向,强调公民在生活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与决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民主,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管理基层事务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社会正开始一场从“官治”向“民治”多中心治理的转变。而温岭市的村级“民主恳谈会”为我们探索这一治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的实践个案。民主恳谈会是“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成功制度实践,为村民提供了“沟通、协商和对话”的公共论坛。恳谈会成了群众民主教育的学校,让他们学会了平等和尊重。恳谈会还有效地缓解了民主参与的“广泛性”有“有效性”之间的张力。民主恳谈会的稳定有序运行需要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配套建设。温岭人长时期地受市场经济洗礼,使他们拥有了较强的“自主、平等和自由”意识,从而为民主恳谈会的建立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农村社会权力影响力结构的重塑,则推动了民主恳谈会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矛盾形式,暴露了我国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构建与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继续坚持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基层治理上,推广社区民主议事会、基层民主(民情)恳谈会;在社会领域内,培育民间组织自治发展;在虚拟空间中,重视网络协商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与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7.
赵绍成 《学理论》2010,(26):16-17
<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干群矛盾是处理新时期干群矛盾的前提。必须认识到新时期干群矛盾新的表现形式,认识到它的非对抗性、突出性和多因特征。要采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从严治党等多种手段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8.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民主恳谈就是一种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提升基层民主恳谈的效果,需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的交往语境,保持政府公共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加强基层民主恳谈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积极培育公民的自治意识和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仁标 《瞭望》2020,(9):62-63
民主恳谈是温岭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域二十多年实践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形式,在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协调公共利益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对推动高质朮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是公民享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体现 ,是公共政策执行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要求公民参与政策执行计划、沟通、监督、评估等基本过程之中 ,以人事行政参与、行政合同参与、社区自治参与和政务公开参与为实现途径 ,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民主化的真正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丁成际 《理论视野》2011,(12):44-46
民主权利、民主制度、民主作风构成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三个基本方面,基层党内民主在"公推直选"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组织本位"或"领导本位"的思维和路径、等级界限、程序性缺失、腐败行为严重的现象,这些严重地阻碍着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这需要加强公民直选活动、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公民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民主作为公民权利的形态,或者说行使权力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间接民主”,就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组成行使权力的代表机关受公民委托管理国家事务。“直接民主”就是不通过代表机关由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两者比较,“直接民主”是不是公民行使权力的最好方式呢?这就需要分析了。从历史上看,“直接民主”最早在六世纪前雅典城邦共和国实行过。它的最高机关是“公民大会”,由全体自由民和奴隶主参加,有权解决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每个公民都有参与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在大会上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和提出议案。雅典  相似文献   

13.
李发戈 《团结》2013,(3):12-14
我国协商民主的主体既包括政党、人大、政府和政协等政治组织.也包括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公众。其中公众既指公民个人.也指其他法人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商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政治事务,而且涵盖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等其他事务。在协商民主中,公众主要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协商民主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对于促进公共利益,化解各种复杂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望哨     
《瞭望》1998,(21)
望哨干群沟通矛盾少浙江晓冬日前,笔者与几位农村干部聊天。其中一位说,过去乡镇干部跑基层,走田头多,干群之间相互了解,关系也很融洽。现在不比以前了,有事一个电话就联系上了,时间一长,自然与群众接触少了,关系也就慢慢疏远了。另一位同志则有别一番感慨:平...  相似文献   

15.
民主行政视野下的问责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行政是完善问责制的重要向度,它有利于重构政府的责任链条,培养官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公民的监控能力。与传统官僚行政模式相比,民主行政理论更强调人民在国家公共行政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政府及其官员对人民的责任。政府责任范围应以公共利益为重,问责标准不应仅由上级政府或领导单方面决定,它的确立是一个公众讨论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细化到具体官员的过程。当前推行问责制应重点从公开政务信息、鼓励公民参与、向社会及基层下放权力、完善程序规定等方面努力,进一步促进行政的民主化,以行政民主化带动问责制的健全,实现民主行政与问责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侯福同  黄列 《团结》2008,(4):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有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当前,推进基层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民主,一要促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既要在宏观层面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也要在微观层面确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二要探索协商民主形式的多样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公共政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网上互动及电话调查等协商形式;三要改进协商民主操作策略,合理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公众参与的群体和协商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连接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作为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和网络,对于协商民主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社会资本在增进信任、促进互惠合作及参与网络的实现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够引导、整合不同利益、增进矛盾各方的信任、化解各方面的冲突.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社会资本,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协商民主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团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合作与协商.因此,社会资本是连接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增强公民间信任关系;构建协商民主的公共领域,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育第三部门和民众自组织网络,构建公民参与网络的新载体,从而为协商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渝 《团结》2012,(1):13-15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经由基层群众自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