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07,(8):121-122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这是重庆市梁平具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邓平寿为虎城镇的百姓无悔奉献着,即使要将他凋任到县里工作,他都拒绝了,只是为了他曾经的承诺。而2007年2月1日,邓平寿却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和眷恋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初,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首先发现原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这一重大先进典型。《当代党员》在今年第三期首家对邓平寿的优秀事迹进行大规模集中报道后,受到市委领导高度重视,3月下旬,全市媒体纷纷进行集中宣传报道。邓平寿爱民、为民、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被广为传诵,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踏实干事勤政为民克己自律●右尔本期发表的长篇通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留下的……》值得一读,引人深思。朱运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带病工作近10年,为集体、为群众东奔西走,不辞辛苦。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还心系全村的工...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07,(7):43-45
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生前被百姓们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他的事迹系列报道推出后,深深打动了众人。有的人说:看了邓平寿的报道,我流泪了!看了两小时,泪就流了两小时。编者选取了邓平寿身边人的一些回忆,希望读者从中感受到他平凡之中蕴含的伟大,生命瞬间展示的永恒。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7,(3):28-28
一、今年是市委确定的“作风建设年”,市委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廉从政、服务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感人事迹。邓平寿同志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干部作风的好榜样。各级党组织要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邓平寿这样的先进典型,切实搞好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当红网(http://www.1uckup.net)率先发布邓平寿病逝的消息《虎城镇万余群众含泪送别好书记邓平寿》,迅即在网友中产生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留言——  相似文献   

7.
邓平寿 《当代党员》2006,(12):60-60
《当代党员》编辑部:我叫邓平寿,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曾光荣地成为贵刊2005年第4期“封面故事”《一股劲一种情一个梦》里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泥脚书记"、"挎包书记"的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病逝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他送行。老百姓对他的感情如此深厚,是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从来不把邓平寿当做"官",而是当做兄弟看待。  相似文献   

9.
感慨 网友“刘志华”2007年3月10日13:14:08发表评论《怀念邓平寿同志歌》: 老百姓,朴实语,邓平寿,好书记。爱人民,知民意,想百姓,急民急。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7,(3):1-1
正当市委启动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之际,我们市委机关刊物郑重推出公仆楷模——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的“特别报道”。邓平寿堪称干部作风的典范,他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值得重庆的广大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11.
我1989年任虎城区楚家乡副乡长,邓平寿当时任乡党委书记。到2002年我离开虎城调大观镇工作,已和邓平寿共事14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口头禅,叫我难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07,(5):6-6
本刊在第3期隆重推出公仆楷模邓平寿特别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市委要求有关部门结合我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宣传学习好邓平寿这一重大典型。市委组织部于2月28日派出工作小组深入梁平县调查邓平寿事迹,并迅速向市委报送调查报告;市委宣传部经过认真研究,将邓平寿确定为市级重大宣传典型,并迅速制定《市级重大宣传典型公仆楷模邓平寿宣传方案》。与此同时,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全部转载本刊特别报道文章,新华网重庆频道、华龙网、腾讯大渝网等都在主页显著位置链接本社中国当红网《公仆楷模邓平寿》专题,网友热评如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14日,我一打开《人民日报》,就看到翟泰丰同志写的《痛失“一团火”——哭柯岩同志》这篇文章。由于这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宣部老部长写的文章,又因为他哭的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著名的人民作家,所以我非常动情地读完了翟部长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景莉 《当代党员》2007,(7):47-48
在市第三次党代会开幕前,市委隆重召开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暨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其中8名优秀党员的优秀事迹在会上报告传播。他们是:大渡口区春晖街道锦凤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景莉,巫山县公安局巫峡派出所所长陈祖鄢,彭水县如榔村党支部书记刘昌福,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常熟党支部书记黄建国,梁平县原虎城镇党委原书记邓平寿(已逝世,其女邓巧娟作报告),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板厂值班主任周亚平,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村民杨大可,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在这8名优秀党员中,有5人的优秀事迹本刊曾作报道:刘昌福(2007年第5期《如榔有个“刘闯王”》)、黄建国(2007年第5期《点燃山乡富裕的灯》)、邓平寿(2007年第3期《公仆楷模邓平寿》等)、杨大可(2004年第12期《杨大可入党记》)、夏庆友(2006年第8期《夏教授与300盒盒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另外3名优秀党员的事迹,本期特别选编了他们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15.
陈吉明是位土生土长的农垦职工子弟,对农垦事业情有独钟,1980年高中毕业后,在南平农场当工人、任教师。1987年8月到农垦三亚木材厂工作,先后担任宣传科干事,党委办副主任、主任,纪委副书记、书记,工会主席等职。1998年11月,任党委书记,这年他36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看完今年第1期《党的生活》,其中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那就是长篇通讯《被炸响的悲壮人生》。这篇文章讲述了齐齐哈尔市一位叫于尚清的英雄民警的感人故事。于尚清,虽然从警仅仅15年,但他生命中那段当兵的历史,铸就了他临危不惧的勇气、使命感和责任心。面对一个又一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危险装置,他义无反顾,甚至写下遗书,真正展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中组部、中宣部率20余家中央媒体到邓平寿的家乡虎城镇采访。采访团成员跋山涉水深入田边地角、单位车间,走访了大量群众,听取和见证了邓平寿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的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多年来扎根深山,带领干部群众,把虎城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远近闻名的富镇。邓平寿始终保持着浓浓的“土气”本色,始终在思想、感情、行动上贴近群众,始终把自己融入到群众当中,与老百姓心相通、气相投,坚持步行下乡,用脚步丈量自己深爱的土地,赢得了群众的拥戴。  相似文献   

19.
一心为民的“草帽书记”黄成模,以自己多年来身体力行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等朴素信念;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如今,一位和黄成模一样一心为民、绿叶无悔扑向大地的“草鞋书记”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那道坎。但这位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已经累倒在那道田坎上,永久地离开了他日夜牵肠挂肚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7,(4):32-33
本刊今年第3期报道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等乙根边远山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后,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我市“作风建设年”里,广大党员干部向邓平寿学什么,下面是5位专家学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