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作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全新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以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以资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生态城市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建立了不少好的实践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很多环节和领域出现了循环经济难循环的"梗阻".我们认为,要想切实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使循环经济成为破解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困局的"金钥匙",就必须清醒认识和有效破解这些"梗阻".  相似文献   

2.
《天津人大》2013,(3):2+49-50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重点合作项目,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交易示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5,(7):15-17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面对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短缺、要素紧张、生态环境负荷日益加重的新形势,温州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力破解产业"低、小、散"难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却还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至少要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确立合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等观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作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它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环境保护的一个战略选择,并就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提出了5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颜弘 《前沿》2012,(22):93-94
绿色营销是21世纪营销的主流,绿色营销是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营销动力系统和环境影响度等方面分析了绿色营销模式,并提出绿色营销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且对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杨 《中国发展》2005,(1):21-24
有关部门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对循环经济提出了不同认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内涵和国情的分析,循环经济应理解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首位目标是节约资源,其次才是保护环境.只有通过减量和循环手段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列入循环经济的范畴.发展循环经济应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主要依靠综合经济部门来推动,环保部门起评价和导向作用.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政策创新,构造循环型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应首先在建设、生产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将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作为现阶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提出后,世界各国逐步开始践行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尝试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其发展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生态价值重构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高污染行业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通过"811"环境污染整治验收,加强省级临港重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北仑模式";实施空气质量、内河治理、绿网建设三大工程,打造蓝天、碧水、绿地;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举措.但发展循环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它会受到要素结构和原有增长方式内涵的利益结构制约,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取代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加强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国外一些成熟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经验,根据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可以把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任务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修订宪法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将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改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把循环经济确定为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国策。二是修订《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单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生、再生利用规定。三是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四是修  相似文献   

12.
色布格 《前沿》2006,(2):187-189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思路对策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蓝波 《桂海论丛》2013,(2):121-124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成效主要表现在:构建起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考察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主要有:强化法律约束,制订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注重监督和服务并举,以规划为先导,重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技术体系建设等。作为中国"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应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完善逆向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这为新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1.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需要不断完善。虽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但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经济、价格等激励措施与机制尚未建立,对林业循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7,(22):I0004-I0004
近年来,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循环经济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针对产业"结构偏重、耗能偏大、污染偏重、层次偏低"的"四偏"状况,从增强工业企业节能意识入手,坚持节能宣传教育与节能技术改造"两手抓",实施节能重大技改项目,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全市环境污染三年整治行动,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7)
正基于当前"节能、减污、降碳"的目标框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理念、战略和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化,为"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闭环、二重点、三创新、四保障"的升级部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前途的重大谋划。发展循环经济,则是打造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效率的角度深入认识循环经济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湖南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湖南要谋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湖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危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企业绿色再造、生态工业园、产业生态系统是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五种途径,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五者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机制。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和本质分析了以上五种途径的形成机理、内涵、国内外实施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