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正 《湘潮》2018,(10)
正民歌是从《诗经》的"坎坎伐檀"声里流淌出来的,是从"八百里秦川一声吼"里浸染出来的,每一个字里行间不仅有音律跳跃,更有哲思闪耀。"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布依族的这首民歌,越听越值得玩味:越是刺梨蓬中之花,越有脱俗之美;越是坎坷崎岖之境,越能砥砺人生——年轻干部的成长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5,(4)
<正>"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的重要论述,也是习总书记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阐述。"民之所好"贵在心中有民,公仆"好之"重在行动为民。党员干部要树立心中有民、行动为民的政绩观,解决好为谁谋事业、怎样谋事业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制度贫困"看"城乡统筹"的必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理念--"五个统筹",并把"城乡统筹"放在这个新时期伟大发展战略的首位。中央为什么于此时把"城乡统筹"提到如此空前的高度呢?笔者曾从"人文贫困"的概念出发提出农村"制度贫困"一说,今应《学习月刊》之约,要我谈谈对"城乡统筹"的认识,那就让我们再次从农村"制度贫困"的角度来体会一下"城乡统筹"的"历史沉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我要回到农村为农民做点事.不管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对农民有帮助就行."周小丽这段真情告白,道出了她回到农村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正春秋时齐国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说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它明确指出领导者"所贵、所先、所好"的"御民、道民、召民"的方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祸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也体现着对为政方略的重视。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伊始,便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诸多行政治国方略,展示了  相似文献   

6.
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完成后,我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相对贫困治理的前提是相对贫困测度标准的确定。关于农村相对贫困标准,学界主要有单维贫困标准论、多维贫困标准论和基本需求标准论。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不仅指相对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贫",更指其社会发展的"困"。应建立体现经济之"贫"与发展之"困"并重、农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适度的复合测度标准。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既要解决相对贫困主体经济收入问题,又要解决其发展能力和发展权利问题。应以提高工资性收入为重点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之"贫",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其发展权利之"困",以志智双扶解决其发展能力之"困",构建以"贫"与"困"为主要内容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指出"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出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从"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到"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从"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年来,"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关键词,鲜明醒目。  相似文献   

8.
爱国可贵的民魂□程桂芳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都把祖国颂为伟大的母亲。这不仅因为她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还因为她是护我安全、维我尊严的强大后盾。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都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更为祖国所遭受的伤害而悲愤,并英勇斗争。爱国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的重要论述,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阐述。民之所好贵在心中有民,公仆好之重在行动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是为民造福。心中有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为谁谋事业、怎样谋事业的根本问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清朝文人梁章钜在  相似文献   

10.
出路在思路——贵州扶贫攻坚纪实(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中国所有的思想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的确,有几千年农耕传统的守土之民,滋生观念的源泉自然是故乡的土地,也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是,当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时候,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正他始终把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解牧民之所难,视牧民群众为亲人。无论是在何种岗位,牧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我是个党员,所有的牧民都一样,都在我心里,我帮了他们,他们受惠,我也快乐。"他说。他,就是五师八十八团牧区牧民心中的好书记——左进国。自1990年到八十八团工作以来,左进国始终把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他帮助扶持过的牧民一个接一个富起来,在他心里,改变贫困牧民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两会好声音     
<正>抓实扶贫,就是要摸清"贫困家底"。做到脱贫的一个不留,贫困的一个不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要让"主角"真正唱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真正的创新不是"管"出来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扶持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李希  相似文献   

13.
正梦想是我们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有的愿望,是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所树立的航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要事来办,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以为民务实清廉的"精气神"来圆梦。学习之"精"为圆梦之起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是从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上山"思想源于古代农民起义和大革命中的农民运动实践,而付诸实践则是在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的"引兵井冈".对"上山"思想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要有客观认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认识上所产生的第一次飞跃,而"上山"思想则是它的初级形态..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我党永葆先进性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是社会经济良性运转、协调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根基。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我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立足之本。因此,始终做到坚持以民为本,就要想民爱民、尊民贵民、富民惠民、安民乐民,唯有如此,才是我党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任市、县、镇党代表,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的严文富是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村支书,1970年5月生于贵州开阳。自大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严支书铆足一身劲为村民发展致富想点子找思路,总结出"合力富民、合群惠民、合心聚民"的"三合工作法",重点关注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所急所难,探索出一条具有三合村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为贫困人群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体的生产生活现状。多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贵州省农村拔尖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低下的生产力使我深切感到,导致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必须加强科技扶贫,向农民传授点石成金之术,才能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上世纪80年代初,我经常在贵州农村采访,目睹边远村寨的农民仍沿袭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种一坡,收一箩",终年辛劳,不得温饱。农村低下的生产力使我深切感到,导致农民贫困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贺锴 《先锋队》2011,(17):44-45
马怀兰和丈夫周银柱身患重病,做了手术后,本来是要回村养病的。不曾想,看到父老乡亲如此贫困,于是挑起了率民脱贫致富的重任。马怀兰说:"只要阎王爷不要我的命,我就要为乡亲们做些事情。"如今走进新井沟,鸟语花香,人喜气顺。井沟感谢你们!昔阳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不愧是党的好儿女,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9.
我参加高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正逐步推进,恢复高考成为当时重视教育的"拨乱反正"标志之一,城乡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在我生活的山区农村,尽管实行土地包产到户责任制,可农户还未从过去长期"大集体"的贫困中解脱出来,物资依然匮乏,生活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实践是思想之源,思想引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扶贫思想就是小山村里产出的一个"大学问",它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精准和务实。学习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做好扶贫大文章,重在"三为"。精准扶贫要肯于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消除贫困、改善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