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2.
管子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是我国春秋时期最早的、功绩最显著的改革家。在其辅佐齐桓公时期,大力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天下的霸主。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其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的思想,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管子的节俭思想、侈靡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管子的节俭思想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一直都是中…  相似文献   

3.
如何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党中央与江总书记关于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指示精神,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一、艰苦奋斗必然兴旺发达,奢侈浪费必然衰败没落《墨子·节用下》说:“俭节则昌,淫快则亡。”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一句著名的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如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则兴旺发达;如果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就必然走向破败衰亡。这是为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中,有三种情况很能说明这…  相似文献   

4.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坚决刹住党内“舌尖上的浪费“”楼堂馆所的豪华“”车轮上的铺张”等奢侈浪费之风而提出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的学理根据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节约观、中国共产党的勤俭节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节俭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内涵要义,表征在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践行路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党员树立消费观的科学指南以及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等方面。新时代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于力戒奢靡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遏制腐败滋生以及建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5.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2):17-18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不能砍伐,那么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规定减少污染。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如果把灰土等废弃物随意丢在大街上,就要被斩断双手。刑法虽然残酷,  相似文献   

7.
搞改革不转变观念不行,转变了观念却丢掉了好传统也不行。原先的勤俭节约之风,之所以改变成时下的奢侈浪费之潮,正是某些观念上的偏差所致。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李商隐的两句词告诫全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企业急待摆脱困境的今天,有必要甄别...  相似文献   

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生活上乐于俭朴、凑合,反对奢侈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周恩来同志在这方面便是一个典范。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时不用说了,即使在革命胜利,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他担任总理后,同样在生活上坚持凑合。他在中南海的住房,年久失修,管理部门多次要修理,他都不让,说“可以凑合”。他的外套和衬衣,总是缝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10.
感悟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原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后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少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读得心潮起伏,激情喷涌。悟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之深意。在梁启超的笔下,少年之中国,中国之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是那么美好、“有力量”、“思将来”、“能进取”、“敢创新”,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97治奢大行动文/陈建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之风既是事关亡党亡国的腐败痼疾,又是最为人民群众所切齿痛恨的腐败现象。1997年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笔,这就是中国’97大治奢!’97中国,我们面对...  相似文献   

13.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俭,勤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一个人形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应当从幼年时代开始。本文通过中国幼儿节俭现象分析,探讨中国幼儿节俭意识养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幼儿意识养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俭与奢,小而言之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前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由于留有余地,生活虽不丰足,也能有所积蓄;而后者却寅吃卯粮、过度消费,由于坐吃山空,难免荡尽家产,贻害子孙。大而言之,俭与奢关系到一个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风气、传统与兴衰。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有句名言: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其意思是说,金戈铁矛的作用也比不上谦恭节俭更有威力。比喻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节俭传统不可丢,奢靡之风不可长。  相似文献   

15.
郝春燕 《理论学刊》2007,8(1):119-121
任何一种西方理论在中国生根,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莱辛的《拉奥孔》在王朝闻的接受中即展示了一种中国式的阐释状况。在《拉奥孔》中,王朝闻发现了对形而上研究方法的反对,发现了“不到顶点”的艺术魅力说,还从《拉奥孔》中寻找到观众意识与艺术本质关系的论述,从而以西方理论开拓了中国诗画同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阿房宫赋     
董立人 《党建》2013,(10):13-13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然而统一的秦国却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的速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反省,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总结出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今日重读此文,对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无警示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郭文婧 《奋斗》2006,(9):61-61
8月1日是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减肥、丰胸、增高、药品、医疗器械五类电视购物节目实行“禁播”的第一天.但从凌晨到1日下午.各类甩脂机、丰胸等禁播节目仍无视“禁播令”的下发,播出频率极为密集.让观众应接不暇.其疯狂势头不减往日。截至8月1日下午3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致电12家违规播放广告的省级卫视的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撤下明令禁止的违法广告。(《新京报》8月2日)  相似文献   

18.
毕诗成在3月12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农民素有"勤劳节俭"之名,传统思维中,勤劳就能创造财富,节俭就能积累财富,所以"勤劳致富"一直是自勉口号。然而,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勤劳的中国农民近些年几乎是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孝道,以致明清两朝把孝道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推行以孝治天下,追根溯源,还是与《论语》密切相关。近读《论语》,细细品味孔子关于“孝”的论述,感悟颇深,情不自禁,胸襟臆间不时涌起对父母虔诚的孝敬之心和浓烈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20.
张峥峥 《学习月刊》2012,(8):104-104
“孝”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千百年来,暑产它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孝经》中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