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民事案件中,运用调解方法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已成为审判人员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案方式,而且往往使复杂的矛盾纠纷迎刃而解,妥善地得到了解决,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运用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发现审判  相似文献   

2.
笔者现就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三十四年前制定的《人民调解暂行组织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三条规定:“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为调解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这里的“一般”民事纠纷需要明确。何谓一般民事纠纷?法律没作具体规定。实践中,由于主观方面的因素,每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在调解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要么推诿、要么越权的现象,有些纠纷,这人认为是一般民事纠纷,可由调解委员会调解,而那人则会认为已构成民事案件,当由人民法院受理。尤其是现在以承包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以及未来企业股份制的广泛推行,城乡中生产、经营、分配的纠纷,“两户一体”间等各种经济纠纷更难以认定。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仲裁程序较之诉讼程序因其独特的高效、便捷性广泛应用于解决民商事纠纷,更因其高度的意思自治而备受当事人信赖。然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作为民事纠纷的一种,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虽然也不例外的可以适用仲裁程序解决纠纷,但是,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予以特殊对待。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自身的特殊性着手,重点探析其在适用仲裁程序解决纠纷方面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4.
民事纠纷是当事人之间就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争议。民事纠纷一旦纳入民事诉讼程序,其争议的解决通常就是法院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就当事人主张的权利和相应事实范围内,对其事实的确认和对权利义务作出裁判,其裁判的效力是相对的,事实认定也是相对的,也就构成了所谓的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是对民事纠纷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一般情形的一种表达。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民事纠纷的特点,反映了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要求,也是法律思维和法律推理逻辑特点的体现和反映。以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实践活动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人们在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没有顾忌这一原则,纠纷一次性解决、穿透式审判等实践活动都可能存在跨界越边的情形。从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这一视角还可以发现人们实践中的所谓裁判预决效、同案同判或类案同判等习以为常的概念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这一原则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民事诉讼中纠纷解决的规律,认真对待民事纠纷解决中的特殊情形,为其设置相应的条件,构建有利于符合民事纠纷特点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本案中,县令用察言观色的断案手法找到了真凶,使蒙冤的李氏得以昭雪。当我们仔细审视案件的审理经过时,就会发现县令运用了“五听”的断案手法。首先,县令假说,死者昨夜托梦给他,说“下毒的人,右手掌会变青色”,接着又说“毒死我的人,白眼珠会变成黄色”。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是借死者之口对真正的凶手进行心理威慑。其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在大堂上的人,看到惟独侯氏与其丈夫反应强烈,行为异常。这些异常的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心里有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同样的道理,“做了亏心事,必怕鬼敲门”。县令…  相似文献   

6.
民事纠纷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求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源于人之主体性要求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作为成长中的法治国家,在法治信仰、司法权威没有普遍确立的今天,构建“合意”优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满足国民对公正司法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当前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纠纷难断,离婚纠纷尤其如此。一般的民事纠纷,调解起来就是“法”“理”“情”三个字,家事纠纷特别是离婚纠纷则更重视“情”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裴红艳 《中国律师》2003,(10):56-57
在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大量民事纠纷中,劳动争议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类(为便于区分,本文将除劳动争议之外的其他民事纠纷统称为“一般民事纠纷”)。由于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纠纷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二者之间难以区分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在产生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基础法律关系、管辖机关及向管辖机关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时间限制、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法律适用等诸多方面两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如何对两者加以界定与区分,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笔者代理的一起《劳动手册》纠纷案为切入点,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案情简…  相似文献   

9.
医患纠纷在当今已成为社会问题,也是律师业务中常见的纠纷形式。医患纠纷本是一种民事纠纷,由于没有解决好而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时有耳闻。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应该为解决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的良好运作,落实到人民法院的工作范畴,其重要一点就是要解决好民事纠纷。调解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曾臻 《法制与经济》2009,(20):89-91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的良好运作,落实到人民法院的工作范畴,其重要一点就是要解决好民事纠纷。调解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与民事纠纷的适应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剑锋 《现代法学》2000,22(6):59-62
民事纠纷纷繁复杂 ,纠纷的性质不同、类型不同 ,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也应当有别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解决不同类型纠纷的体系 ,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同时 ,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 ,创造解决纠纷的非诉讼方式 ,也是司法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田越洋 《山东审判》2004,20(6):62-64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种类繁多、形态 各异的民事纠纷案件快速上升。在现有的司法资源条 件下,如何增强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机能,如何将有限 的司法资源在各类纠纷中合理配置,减少诉累,以达到 纠纷解决效果的最优化,使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 果达到统一,是目前应着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进 一步强化作为我国民事审判成功经验的司法调解,是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司法调解也称诉讼凋解,是 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各方当事人自愿就各种 权益争议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并由法院监督执行,从  相似文献   

14.
程凯  吴大华 《政法学刊》2011,28(6):79-81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现实社会中解决矛盾与纠纷的重要手段,承载着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功能。其表现在法理上的特征值得仔细研究,对其司法调解中的限度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当前法治中的现实困境对纠纷解决机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任重 《政法论坛》2021,(3):94-103
民事纠纷一次性解决回应了“诉讼爆炸”且“案多人少”的社会现实,因此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积极响应.遗憾的是,其限度并不明晰,相关司法实践出现任意适用倾向,并可能在结果上变动甚至架空《民法典》中的实体法律规范.纠纷一次性解决最先在新旧诉讼标的论争中被提出,随后逐渐从法律意义扩展到生活意涵.相关司法实...  相似文献   

16.
刘艳 《法制与社会》2013,(31):257-257,259
近几年,农村基层经济环境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状况比较复杂,基层群众之间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近年来,司法机关受理的涉及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信访案件逐年上升,并且信访人已不安于在当地司法机关解决问题,他们出于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并从严、从快、彻底处理问题等复杂的心理,不惜荒废田地、舍家弃业,越级上访,常年奔波于信访路上.这一不良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我们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化解矛盾纠纷,避免案结事未了,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事检察和解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具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也有民事检察和解是否存在法律正当性、是否会弱化抗诉、和解协议是否会引发新的纠纷等质疑。民事检察和解体现了公力救济架构下当事人处分权的作用,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权的同时也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在司法实践中大力推广。推行民事检察和解办案模式需要注意与法院执行的衔接、不能因民事检察和解而忽视审判监督、制定完善办案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邵明 《法学家》2002,(5):20-27
一、法律视野中的民事纠纷 “纠纷”进入法律视野,人们极其重视其“可诉性”(Justiciability),即由诉讼或审判来解决的纠纷所须具备的条件或特性,亦即纠纷具有适于诉讼或审判解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侯登华 《山东审判》2005,21(3):88-90
民事纠纷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属私法领域①。它具有纠纷当事人主体地位平等、内容仅涉及民事方面的权利义务、纠纷有可处分性等特点。与民事纠纷的这些特点相对应,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包括了从属于自力救济范围的当事人和解至社会救济的调解、仲裁,再到公力救济的民事诉讼等多种形式。民事诉讼作为国家公权力(司法权)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而存在,其目的同和解、调解、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一样,也是为了止纷息争、解决纠纷。因此,本质上说,民事诉讼是私法诉讼,强调私法自治②。诉讼中,当事人处分权应居于主导地位,正因为如此,不告不…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财产纠纷解决模式主要包括诉讼、仲裁、行政处理、调解、和解、信访等方式,这些解决模式于实务中各有利弊,纠纷当事人往往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进行选择。然而,为了切实地保护农村集体及其成员的利益,农村集体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权属纠纷由行政机关解决不妥,应由法院作为民事纠纷直接受理;土地征收标准纠纷不应以行政方式解决且产生终决性效力,应界定为民事纠纷,赋予法院享有此类纠纷的最终决定权;集体财产收益分配纠纷应明确引发纠纷的集体财产分配方案属于一种特殊法律行为类型,法院应受理此类纠纷。同时,现行农村承包纠纷仲裁存在的弊端甚多,应将其纳入《仲裁法》的仲裁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