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虽然本案被告杨公立在此前的另案诉讼中与另案当事人签订的和解协议书中曾经认可出售过假冒板材,但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做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因此,在本案中,原告仅仅依据和解协议书来证明被告杨公立曾经销售过假冒板材,法院应不予采信。  相似文献   

2.
证据不能证明黄某等五被告与韦某之死存在着必然联系,但法院认为根据已认定的事实和生活常理,被告黄某等人殴打行为导致被害人韦某死亡非常可能,故被告需要赔偿。这个案件非常像美国的辛普森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一切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庭审调查的任务,就在于查实各种证据,以证据确认事实,为正确裁决奠定事实基础。庭审调查是法庭审理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认为是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检控方向法院提出认定被告有罪的证据,被告方对指控证据的态度和辩护证据,以及法院依职权主动收集的各种证据等等一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均依法得在庭审调查阶段进行公开查核。庭审调查对起诉事实及各类证据的查核,主要是通过询问被告人,询问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出示物证、书证等等,让被告人、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之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然而据笔者接触的涉及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案件中,几乎没有一个案件的卷宗显示出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笔者认为,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鉴定结论不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无疑会造成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不能全面了解鉴定结论,如常见的法医活体伤情鉴定结论,如不告知被害人,被害人不能了解法…  相似文献   

5.
重要鉴定结果曾缺失《中国审判》:在审理呼格吉勒图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孙炜:这个案子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基础太差,先天的证据基础薄弱。从客观证据来看,现场勘查并没有直接反映作案人的证据,尸检鉴定仅是被害人的损伤情况和致死原因。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血型鉴定)检测出呼格吉勒图指甲缝内附着物为O型人血,与被害人血型相同,另有一份检测呼格吉勒图血型的物证检验报告。其中唯一有联系的只有血型鉴定,但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当时的调查重点主要在于口供,而缺乏一些很有价值的鉴定,如被害人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陈述是指作为自然人的刑事被害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依法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就陈述主体而言,作为证据法之被害人并不包含所谓的单位被害人.被害人控诉、被害人主张都是作为意见性的陈述,并非证据意义上的被害人陈述.被害人辨认是被害人陈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所谓被害人影响陈述则在外延上与作为证据的被害人陈述有相当之交集.  相似文献   

7.
论侦查阶段鉴定结论之告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之提出《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对此,《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205条作出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8.
四川合江县黄明通问:被告背着原告,于1993年用一份时间为1968年的所谓遗嘱,侵吞了应由二人共同继承的全部遗产,并办理了产权证。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对遗嘱字迹和形成年代进行鉴定。经鉴定,否定了遗嘱,法院判决遗嘱继承不能成立。但法院未公开伪造的真相,这是否属于隐瞒证据?答: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必须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和权利提出证据予以证明。这就决定了原告对其主张应负举证责任,被告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予以否认的,也要负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原告提出被告出具的遗嘱有假,要求进行鉴定,这属于在诉讼中需专门鉴定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日中午,被告张某在某村遇见了一个卖冰棍少女,以欺骗手段将该女骗至村外树林边。该女发现上当后未等走脱,张某便把该女拽进林内扒掉裤子,被害人挣脱后赤着下身跑出林外。张某追上被害人,再次撩倒猥亵后用水果刀扎刺胸部、脖子、背部数十刀,直至被害人死亡才逃离现场。被告夏某此时正在发案现场附近铲地,对被害人呼救和搏斗无动于衷。案发后公安机关三次找其了解情况,他知情不举,谎称“不知道”。当被收审后,才如实提供了证词。对夏某的定性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夏某见死不救,知情不举,其行为是包庇、纵容犯罪分子。且夏某的证言是张案的直接证据。可夏某却不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欧卫安 《河北法学》2012,30(11):86-91
作为一种证据规则,证据补强是针对某种证明力薄弱之言词证据,须与其他证据合并提出.证据补强规则与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质上具有相通性.作为一种当事人证据,被害人陈述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被害人陈述的可信性或者证明力.在口供补强已经被我国刑事诉讼法移植确认的情况下,确立被害人陈述之补强规则也是合理的.具言之,在被害人陈述成为案件定罪的关键证据或者仅有的证据时,应当对该被害人陈述进行证据补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品格证据研究的日益深入,被告人、证人品格证据已经有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是被害人品格证据目前在理论界和立法上都还是空白,亟待深入探究。本文首先阐述了被害人品格证据的定义、使用前提等基本内容,然后针对整个品格证据的共性问题相关性进行论述,进而提出被害人品格证据具有独特的相关性并对被害人品格证据存在的价值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由当事人分担,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理被告承担。在民事诉讼中,谁请求什么,谁就应当提供证据。原告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首先应当负举证责任。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原告提供的证据确能证明其主张的事实,而被告却没有提供或者提供不出足以推翻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才能作出原告胜诉的判决。否则,原告将败诉。被告在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答辩,反驳或者反诉所主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郭盛元 《中国审判》2012,(10):85-87
案引:司法现状的缩影被告人廖某与被害人袁某系邻居,双方因相邻权问题发生争执而互殴。被告人用砖块致被害人头皮破裂,经鉴定为轻伤,无残疾。被害人住院治疗2个月,花医疗费2.5万元。公安机关鉴于案情未羁押被告人,并组织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调解。被害人要求赔偿20万元,而被告人只愿赔偿10-15万元,调解未果,被害人就以自杀、上访相威胁要求逮捕被告人。被告人被逮捕后,被害人又将赔偿数额提高至24.8万元,否则坚决要求法院重判。被告  相似文献   

14.
对刑事自诉制度现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明确规定了三类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其中第二类为“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该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最易产生认识误区,本论题着重对其进行研究。从上述法律规定看,该类自诉案件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二是“轻微的”。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恰恰相反,侦查机关与审判机关对同一案件是否属于自诉案件的判断与操作往往相反。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严格掌握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这一法定条件。笔者认为,这里所指的被害人所拥有的证据并不包括被害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诉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七种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就是其中一种。“被害人陈述”这种法定证据中的被害人,在实践中包含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也日渐广泛,许多种犯罪行为都可能是直接针对单位。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在法律中明确单位被害人就遭受到的犯罪行为向侦查、检察等机关所作的陈述具备自然人情况下的被害人陈述一样的证据效力,成为一种法定证据。一、现实中存在单位被害人可能性刑诉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如果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事纠纷是平等主体间的纠纷,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对其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对其答辩理由反诉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第三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举证要负担不利于自己的判决乃至败诉的后果,原告的证据充分,被告反驳举证不足以所对抗的原告胜诉。被告反驳举证充分,原告再行举证又不足以对抗的,被告胜诉,双方当事人举证都不充分,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样,作为民事案件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7.
霍宪丹  郭华 《证据科学》2010,18(5):548-550
死刑案件因涉及剥夺人的生命问题,其事实认定以及相关证据真假的确定特别需要包含科技含量的“铁性”鉴定证据予以确定。无论是涉及被告人生死的精神病鉴定,还是被害人身份确定及其伤残程度评定的鉴定对死刑案件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鉴定意见相对其他证据在死刑案件中凸显出特别重要的位置。目前暴露的佘祥林“杀妻案件”尸体没有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律与法制的进一步健全,物证鉴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物证鉴定的结论在刑事诉讼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关于物证鉴定与刑事诉讼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和法理联系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和研讨。本文从诉讼证据出发,引出物证鉴定的重要意义,希望能为相关的法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证据与物证证据是指能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犤1犦。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春季,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伊始,笔者接受了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害人近亲属的委托.作为刑事诉讼代理人,参与了该案的诉讼。由于该案在当地影响很大,又恰逢新法实施不久,所以法院、检察院对该案都很重视,在庭审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被害人一方的诉讼代理律师,在诉讼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与公诉人配合?如何维护被害人一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在办案实践中寻找答案。一、检囊机关对实件事实的认定本案的被害人刘新,已被二被告人张丰和李伟所杀害。检金院的起诉书将张丰列为第一被告,将李伟列为第二被告。起诉书所…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虽然法律规定可由被害人自诉,但其实质仍是公诉案件,公诉权行使并不完全受被害人意志所拘束。该类案件,公诉权和自诉权并行存在,在适用程序上采取自诉优先、公诉干预的原则。一定条件下,公诉、自诉可以相互转换。另外,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