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碳关税自提出以来,其合法性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热点问题.尽管很多学者已从WTO规则的角度论证了碳关税的违法性,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当今,很多国家仍意欲通过征收碳关税来削弱贸易伙伴的竞争力,从而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面对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的碳关税,对碳关税合法性的再次论证就成为必要之举.作为应对全球气候恶化的措施,碳关税的合法性除了在WTO框架下进行论证外,还应在国际气候法的视野下进行考量,而现有碳关税的设计违背了诸多国际气候公约中共同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其合法性难以通过国际气候法的审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制定了立法案试图对外国产品征收碳关税。按照WTO规则分析立法案,碳关税制度在整体上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和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但很可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从政治角度而言,实施碳关税面临若干现实障碍。从长远来看,建立全球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制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合适方法,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2009年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碳关税本身的合法性和其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争议.本文试图从环保和绿色壁垒的合法性角度入手,浅析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说明我国应当积极应对碳关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下帷幕,"碳关税"这一具有时代色彩的非传统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碳关税的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这并不能掩盖碳关税的本质———新保护主义。本文通过权衡贸易自由和环境保护之利弊,探析了碳关税的合法性,并针对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措施,提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9年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由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碳关税本身的合法性和其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争议。本文试图从环保和绿色壁垒的合法性角度入手,浅析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说明我国应当积极应对碳关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低碳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不断出现,尤其以蓝色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为最,碳关税就是一个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少数西方国家提出以开征"碳关税"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引发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可能在环保旗号下推行保护主义的担忧。本文首先分析了碳关税的大体概况;然后分析了碳关税对国际法的违反,最后提出我国如何应对碳关税有力有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WTO体制下的碳关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单边提出征收碳关税引起了全球关注,碳关税措施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鉴于现今国际上仍未对碳关税征收标准达成一致的协议,需要将碳关税纳入WTO的框架中。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碳排放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文旭 《时代法学》2010,8(6):108-114
WTO与碳关税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GATT1994中的边境调节税、最惠国待遇原则、关税约束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一般例外条款等。碳关税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碳排放有关的进口环节边境调节税。GATT1994第20条可能成为碳关税合法的依据。WTO争端解决案例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碳关税的设计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符合WTO规则。  相似文献   

9.
洪馨 《法制与社会》2014,(10):169-170,173
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使得碳关税应运而生,碳关税与其相似概念存在交叉与区别,并与WTO规则上存在的模糊地带。  相似文献   

10.
姚瑶 《法制与社会》2014,(4):105-106
2012年多哈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代表经过通宵鏖战,通过了一揽子协议,明确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依然壁垒分明,并在"碳关税"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本文从减排责任以及WTO贸易制度的角度论证征收碳关税实质上是披着环保外衣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WTO框架下碳关税可能引致的贸易争端与解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为减少碳排放进而减缓气候变化进程,部分国家不仅已在国内开征碳税,而且正在考虑对进口内涵碳产品征收碳关税,以作为实施国内碳减排的辅助措施。一旦碳关税开征,必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引致贸易争端。作为世界工场的中国或许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应对碳关税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引致的贸易争端予以高度关注。尽管WTO框架下对成员方证明其所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的正当性有着诸多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WTO框架下对于碳关税未必能够兼容。对我国而言,与其简单地进行呼吁或驳斥,倒不如在现有WTO框架下有理有据地维护正当权益似乎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框架下“碳关税”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璐 《法制与社会》2010,(7):103-104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气候大会,与会各国对“碳减排”态度各异,而有些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更是在国际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本文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GATT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一般例外条款加以研究,质疑“碳关税”在国际法框架下的合法性,并阐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应坚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陈彬 《法制与社会》2010,(11):92-92,94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碳关税成为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新型的非对称的贸易保护武器。本文指出在低碳化经济发展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在WTO体制框架内共同抵制碳关税的征收。  相似文献   

14.
碳关税分析     
宗泊 《河北法学》2012,(1):139-140,141,142,143
碳关税将气候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将对中国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学与法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将碳排放量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中国在此问题上应有的立场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胡斌 《行政与法》2012,(4):120-123
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底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允许美国对来自没有采取与美国相当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国家的高能耗、初级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对于经济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又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行动,通过建立南北自由贸易区、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以及积极参与碳标准制定等方式积极寻求对美国"碳关税"壁垒的突破。在减排与贸易、环保与经济增长间寻得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碳关税将气候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将对中国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学与法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将碳排放量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中国在此问题上应有的立场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框架下“碳标识”认证合法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1,(6):101-106
碳标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工具,属于国内单边环境措施。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碳标识认证工作的开展,碳标识认证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际法框架下审视碳标识认证问题,发现,单边推行的碳标识措施有违环境公约在气候变化领域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而在WTO规则体系下,碳标识的设计与政府推进的"碳关税"相比,前者更容易通过合法性审核。  相似文献   

18.
刘冰 《海峡法学》2012,14(3):59-63,71
频繁爆发的极端天气,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异常,为此,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应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气候变化。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德班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并未实现这一愿望,相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为由,意欲推行碳关税以达到减轻自身承担减排义务的目的,而以WTO基本规则作为考量标准,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等重要规定,并且无法通过GATT第20条一般例外的审查,其本质为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21世纪初,低碳壁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低碳壁垒是以碳足迹、碳减排等方式对贸易产品设限而形成的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包含碳关税、碳标签、碳补贴、碳标准、生态设计要求等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低碳壁垒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构筑:一是通过国内低碳立法制约他国高碳产品的进口,二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力争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低碳贸易规则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冲击。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国内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及其不足,并从产业政策、国内外立法以及行政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范特性的考察(日)村濑信也张庆珍译秦之校一本文试图从国际法的观点出发,考察一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具有怎样的规范特性。众所周知。从战后到现在经过大约40多年的时间,确立了关贸总协定作为国际贸易基本框架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