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于种种原因,职务犯罪被告人会出现当庭翻供现象,这将直接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公诉人如何正确、有效地应对这类被告人的翻供,成为认定案件的关键。本文从翻供成因入手,寻找了解决职务犯罪被告人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贿赂案件主要以言词证据为基本证据,相比一般案件容易出现恶意翻供的现象,如何应对恶意翻供已然成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难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分析贿赂案件恶意翻供的表现形式及成因,从而提出侦查阶段应对恶意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华明 《法制与社会》2013,(36):253+255-253,255
受贿案件主要以言词证据为基本证据,相比其他职务犯罪案件容易出现翻供现象。而新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即可以介入案件,反时强迫自证其罪,使得受贿人翻供的可能性增大。如何破解受贿人翻供问题,成为检察机关反贪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翻证翻供是当前办理职务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翻供,在审查起诉阶段翻供,以及当庭翻供的现象不断增多。如何鉴别和防止口供出现虚假变异,公诉人负有审查判断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定案证据中的重要地位,犯罪嫌疑人出于畏罪、侥幸等心理常会作出翻供行为,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办案理念的进步,也使得翻供现象有增多趋势.侦查人员在办案实践中对待不实翻供行为应认真分析原因,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提高证据质量,巧妙运用谋略等积极应对翻供现象.  相似文献   

6.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也是一种智能型犯罪,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丰富的社会经验,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权;其犯罪行为被发现后,最直接的反侦查活动就是翻供。“趋利避害自我保全”是犯罪嫌疑人翻供、变供的最基本心理,也是他们翻供、变供的心理共性。但由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是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案件的主要证据形式。由于其具有言词证据固有的可变性强的特点,以及职务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翻供翻证现象大量存在。这大大增加了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赵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3,(22):134-13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贪污贿赂案件。近些年来,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案件的翻供翻证问题,这一现象随着案件的发展而不断地出现,对于侦查人员来说,他们在侦查案件时,也必须要提高防范意识,翻证翻供也是查办职务犯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贪污贿赂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翻供翻案的问题,侦查人员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贪污贿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翻供翻证,就要采取对策做好案件的细节工作,避免其有翻供翻证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庭审制度改革后,庭审的对抗性日趋激烈,被告人当庭翻供的越来越多,尤其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被告人,由于其社会阅历深、见识广,对外界信息十分敏感,当庭翻供比率极高,加大了公诉难度。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贪贿案件的侦查人员共同出庭支持公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之于职务犯罪侦查具有排除无辜认定疑犯、辅助讯问突破案件、审查鉴别言词证据、防止翻供翻证、提供侦查方向、深挖共犯余罪、预防刑讯逼供、提高办案质量效率的重要作用。实践中应科学对待、正确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以提高职务犯罪侦查水平和破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对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同步录音录像,是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权正确行使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有效地促进办案人员自觉依法办案,有利地固定关键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和诬告办案人员,推动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和高科技手段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恒星 《法制与社会》2012,(35):249-250
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翻供的现象时有发生,至于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只有树立树立轻口供重证据的观念、注重科学有效的讯问方法、严格实行"三录同步"制度、坚持快侦快结的办案原则、加强监管场所的检察监督、践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才能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徐望实 《中国检察官》2003,(1):24-25,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数额不断增大,犯罪者职务由低向高演变,犯罪的隐蔽性越来越大,犯罪手段愈来愈狡猾,加上贪贿案件证据的相对单一性,案件当事人翻供翻证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反腐败斗争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何防止贪贿案件的翻供翻证是查处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嫌疑人当庭翻供现象频发,究其原因,不少就是因为办案不规范。全程录音录像,既能规范执法,打击犯罪,又能保护干警,锻炼干警,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以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东台区检察院自2005年8月份起,对职务犯罪审讯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办案试点工作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翻供之辨析与翻供者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较为普遍。翻供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或者自我归罪的表现,同时又能生成新证据,因而具有法律意义。翻供虽然具有降低诉讼效率的负面效应,但翻供者的人权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在我国,翻供的产生具有深层的制度原因,因此解决翻供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即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转换侦查思维方式、扩大辩护律师的诉讼参与、防止刑讯逼供等等,从而确保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基础上切实减少翻供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深入开展,执法程序逐步规范,对证据的采信要求越来越高,笔迹鉴定作为法定证据,在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中,其重要价值得到了近一步体现.特别是笔迹鉴定结论科学性、客观性较强的特点,不但为侦查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准确的方向,而且还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犯罪嫌疑人不供或翻供现象,对增强公诉效果,认定犯罪事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监控音像技术破解职务犯罪办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职务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隐蔽化,腐败分子反侦查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审讯突破难、证据收集固定难、确保办案安全难、因翻供翻证导致的起诉和判决难,成为制约侦查办案的“瓶颈”,一定程度上使职务犯罪难以得到有效的打击。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监控、音像技术,在指挥办案、突破犯罪心理防线、收集和固定证据、发现办案安全隐患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在侦查过程中,运用监控音像等视听技术为手段辅助办案,往往可以巧妙破解这些办案难题,大大提高办案准确性和效率。笔者结合我院办案实际,就如何运用监控音像技术手段破解职务犯罪办案难题作一粗浅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彦春  李宁 《天津检察》2010,(2):36-37,41
同步录音录像是指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对讯问过程实施不间断录音录像的一项专门技术工作。如果询问证人需要录音录像的应当事先征得证人同意。检察机关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规范检察机关办案、固定办案证据和减少被告人当庭翻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是一项新兴的检察业务,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当前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袁翠玉 《法制与社会》2013,(20):132-133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遗憾的是在实务界适用这一规则的案例微乎其微,但在职务类犯罪中,如果被告人当庭翻供,法院将会直接面临一个难题,即是否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的审查机制。职务犯罪侦查中,因为对口供和证人证言的过度依赖、破案的压力以及放纵罪犯与维护程序正义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非法证据排除难。而且对人民法院来说,对非法证据"不会排、不想排、不能排、排不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试析纪检口供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文华 《河北法学》2005,23(11):100-102
当前,在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翻供的情况比较突出。在此情况下,可否以纪检口供直接定案,成为司法实践中十分棘手的问题。通过考证现行立法及有关证据法理论,发现纪检口供并不具有刑事诉讼的证据能力,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要解决这一司法难题,必须对现行反腐体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