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黎巴嫩武装冲突各方在九月二十五日达成停火协议之后,又经过了几番周折,终于在十月十三日举行了召开全国和解会议的预备会议。这些天,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土地上,大规模的战斗停息了,但局部交火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人们关注着这个已经打了八年内战的阿拉伯国家,能否从此取得转机,枪口一致转向以色列侵略者,真正实现全国的统一与和解。 黎巴嫩是当前中东地区的斗争焦点,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在国内,黎巴嫩教派和政党林立,并且拥有  相似文献   

2.
开罗专电 被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激进组织扣押的最后两名德国人质,51岁的施特罗伊贝格和31岁的肯普特纳,6月17日由黎巴嫩保安人员在黎政府大楼正式交给了德国政府特使、国务部长贝尔得·斯米德鲍尔。这两名人质于17日离开黎巴嫩抵达希腊克里特岛与家人团聚后乘飞机回国。至此,被扣押在黎巴嫩的所有西方人质均已重获自由,始于1984年的黎巴嫩西方人质危机从而告一段落。 这两名德国人质是德国一家卫  相似文献   

3.
贝鲁特专电 黎巴嫩穆斯林什叶派“阿迈勒”运动、穆斯林德鲁兹派社会进步党和基督敦“黎巴嫩力量”三大民兵组织的领导人在一九八六年元旦前夕签署的和平协议,为结束十一年之久的黎巴嫩内战、推动国内政治改革和民族和解迈出了重要一步。 旷日持久的内战不仅给黎巴嫩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也给以色列侵略者以可乘之  相似文献   

4.
林木 《瞭望》1991,(19)
黎巴嫩最大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黎巴嫩力量”4月29日宣布,遵守黎民族团结政府关于解散民兵组织和收缴武器的决定,向政府军交出武器。在这之前,另一些主要的民兵组织什叶派穆斯林“阿迈勒运动”和穆斯林社会进步党所属德鲁兹民兵等也向政府军交出武器。随后,黎国防部长米歇尔.穆尔宣布政府军5月1日起在原民兵组织控制区部署兵力,并收复被原民兵组织控制的所有机场和港口。这标志着16年战乱的黎巴嫩在民族和解道路上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贝鲁特专电 5月6日下午,黎巴嫩总理奥马尔·卡拉米宣布他的内阁辞职,以便“拯救国家”。在各方为新总理的人选频繁活动后,黎巴嫩总统赫拉维5月13日发布一项决定,授命拉希德·索勒赫负责组阁。由于黎巴嫩的政党、教派多,又有外国背景,各种政治势力和教派势力活动频繁、争斗激烈,因此,即使新内阁组成,黎巴嫩的政局仍以复杂多变为其特点。 卡拉米是在黎巴嫩经济、政治和治安形势明显恶化的情况下宣布辞职的。5月4日和5日,在黎全国爆  相似文献   

6.
贝鲁特专电 6月1日,黎巴嫩总理拉希德·卡拉米在结束了周末休假乘直升飞机从北部他的家乡特里波利飞往贝鲁特途中,被事先放置在他座下的炸弹严重炸伤,不幸身亡。正当黎巴嫩全国人民在沉痛地哀悼这位总理时,6月5日,议长侯赛因·侯赛尼又突然宣布辞职。这就使得本来相当动乱的黎巴嫩局势更为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7.
安曼专电 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内外磋商和争论,早就应该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终于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了。阿拉法特主席对这次会议的评价很高,说它将对巴解组织的战斗力,对巴勒斯坦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自从巴解放组织的主要力量被迫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从黎巴嫩北部的特里波利撤出之后,巴解的成员组织法塔赫就一直争取尽早召开全国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目的是要促进巴解组织内部和解,重振巴解武装力量,结束一九八二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巴解各机构的半瘫痪状态,并根据新的形势,确定巴勒斯坦斗争的方向、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各方武装冲突激化,局势十分严重。同时政治解决的活动也在频繁的紧张地进行,分歧依然明显存在。黎巴嫩总统杰马耶勒为缓和反对派的抵制,求得国内局势的暂时稳定,于二月十六日接受了包括废除黎以撤军协议,交战双方全面停火和由联合国部队取代多国部队等在内的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八点计划。但各方对此反应不一,已经严重恶化的黎巴嫩局势尚在进一步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贝鲁特专电 12月4日,黎巴嫩“伊斯兰圣战组织”释放了被它关押6年半之久的美国人质特里·安迪生。安迪生是美联社驻中东地区的首席记者,1985年3月16日在贝鲁特遭绑架,他是在黎巴嫩至今  相似文献   

10.
存黎巴嫩境内居住着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由于一系列的原因,难民营与黎巴嫩政府、难民与黎巴嫩人的关系在过去的60年中不断恶化.恶劣的双方关系,加上黎巴嫩社会的排斥、孤立和歧视,使在黎巴勒斯坦难民处境艰难.贫困、绝望、孤立、混乱和权力真空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在黎巴勒斯坦难民营沦为诸多圣战组织滋长的温床,威胁到黎巴嫩和中东地区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贝鲁特专电 今年伊始,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接连发生绑架外国人的事件。连日来,绑架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增加了地中海的军事力量,致使人质危机进一步恶化,并导致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 1月2日,英国教会特使特里·维特为争取释放在黎巴嫩的外国人质第五次来到贝鲁特,同绑架者进行谈判,当天,设在贝鲁特西区的沙特阿拉伯文化处的一名官员被武装分子绑架;第二天,即在维特抵达黎巴嫩24小时以后,一名法国  相似文献   

12.
贝鲁特专电最近,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发动了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军事行动。从7月25日开始,以色列发动“清算行动”,动用飞机和大炮对黎巴嫩南部的纳巴蒂耶、苏尔、赛达、西贝卡等地的村镇进行轰炸和炮击。在7月25日至29日的5天中,已有1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约30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入侵以来,黎巴嫩即陷入动乱与流血之中。记者以访问黎巴嫩时的所见所闻,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的苦难和人民反对分裂、要求安定的强烈意愿,以及蕴藏在人民心底的、对和平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五月中旬以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西区的萨卜拉、夏蒂拉和布拉杰奈堡三个巴勒斯坦难民营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冲突的一方是黎巴嫩穆斯林什叶派“阿迈勒”运动的民兵,另一方是难民营内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冲突爆发后,驻守在贝鲁特东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6,(31)
杜照宇:遇难的联合国观察员北京时间7月26日凌晨(当地时间25日晚),中国派往黎巴嫩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杜照宇在以色列对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位于黎南部的一处观察站的轰炸中遇难。据了  相似文献   

16.
闻听纳斯鲁拉宣战之声,贝鲁特响起猛烈的庆祝性质的开火声黎以冲突7月19日进入第二周,以包列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不断升级。据黎巴嫩统计,以军的袭击已经造成约300名黎巴嫩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还迫使  相似文献   

17.
贝鲁特专电 8月20日,贝鲁特的东西区之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纽带。这是由数千名黎巴嫩青年结成的纽带,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要求统一的纽带,也是人心结成的纽带。 饱受12年战乱之苦的黎巴嫩人喜欢白色,他们深知和平的可贵,把白色看作和平的象征。 那天清晨,人们响应热爱黎巴嫩委员会的号召,举行和平示威。  相似文献   

18.
贝鲁特专电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使一九八六年的黎巴嫩局势雪上加霜。十二年战乱终于把黎巴嫩人民推向了饥饿的边缘。外部势力的渗透正在使南部变成地区性冲突的火药桶。人们对未来局势的发展并不乐观。 自从由黎巴嫩三大民兵组织领导人一九八五年底在大马士革签署的“三方和平协议”于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夭折之后,以总理卡拉米为代表的穆斯林各派一直抵制杰马耶勒总统的领导。黎巴嫩持续的严重政治僵局使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黎镑与美元的比价由一九八六年初的十八比一跌到七月底的四十六比一。黎镑贬值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给国内人民带来严重生活困难。进入六月份之后,“反内战”、“反饥饿”的群众性示威游行和罢  相似文献   

19.
刘顺  黄灵 《瞭望》2001,(30)
今年夏天,中东热点新闻不 断,巴以流血、冲突、真主党 袭击以色列、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叙利亚从贝鲁特撤军……最近,以色列又与联合国和黎巴嫩围绕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录制的黎真主党游击队“绑架”以军士兵的一盘录像带问题挑起风波,目前这场风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场风波是由真主党绑架以色列士兵事件引发的,而“绑架”事件还得从萨巴阿农场说起。以色列于2000年5月从黎巴嫩南部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撤出,但仍占领着一块名叫萨巴阿农场的土地。这块面  相似文献   

20.
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武装“黎巴嫩力量”中的主流派和反对派三月十二日发生火并。长枪党内部的公开分裂,顿使一直比较安稳的贝鲁特东区局势急剧恶化。 众所周知,黎巴嫩国内党派林立,有大小党派团体近百个,但主要隶属于基督教长枪党和穆斯林民兵两大教派。基督教长枪党是个较大的民族主义政党,对政局影响颇大。该党由现任总统阿明·杰马耶勒的父亲皮埃尔·杰马耶勒于一九三六年创建,有党员十万,武装民兵一万。一九四三年通过的黎巴嫩宪法规定,总统由长枪党党员出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