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解读“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山 《工会论坛》2008,14(1):135-136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一个国家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软实力和硬实力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关系。我国也要重视和大力发展软实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当今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党政治的世界,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党合作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科学民主决策、政治参与、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凸显出强大的政治软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关键在于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在政党政治时代,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居于突出地位的政党制度,自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疑不是同成熟的政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成熟的政党制度或者适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鉴于目前对中国多党合作与国家软实力问题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本文试从概念、关系、途径3个方面予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要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若干紧要的关系,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元主导”与“百花齐放”、“事业性”和“产业性”、“学习”与“创新”、城乡关系以及“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将软实力建设提升到国家实力构建的战略层面,对外援助是一个能将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资源综合起来以更好地展示、发挥一个国家吸引力、建设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非洲援助对于塑造中国和平、合作、互利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等具有促进作用。但中国对外援助机制尚不成熟、中非文化的差异、援助国间的竞争等不利因素对援非效果的发挥具有限制性作用。因此,中国应通过重点加强对外援助的制度化建设、鼓励援非工作人员与当地的多种交流、并重视在援非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中国援非水平以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迭己所愿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通过广泛的传播,所产生的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从外延上说,它主要是能反映一个国家特征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民族精神和科学技术等所产生的吸引力。它具有吸引力巨大性、政府非控制性以及价值取向差异性等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提高文化领导力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内在要求。当前执政党在领导文化建设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信仰缺失;意识形态淡漠化,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政党文化说服力、亲和力、影响力面临挑战;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文化影响力仍然比较有限。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必须加强政党文化建设,提高政党文化吸引力;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能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是国家形象塑造与竞争的基础,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构关系.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人权为具体的国家制度创新奠定了价值基础并指出了发展方向,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人权发展在经济发展、文化吸引力、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议程设置、媒介传播效应、行为合法性等方面推动软实力提升.对中国来说,在人权软实力建设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走向世界,必须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国际社会包括人权交流在内的各个层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提升体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主流文:化。其着重点包括:增进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满足大众文化普遍需求的协调统一;强化主流文化原创性和共享性的紧密结合;实现主流文化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增强主流文化市场吸引力与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田小瑞 《工会论坛》2014,(2):125-127
软实力是文化折射出来的意识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丰富的文化资源若要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播与“中国梦”的实现互为因果和动力。因此,要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必须增强新闻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切实提升,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