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笔者有一位当领导的朋友,组织上安排他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担任要职,时隔不久他又回到原单位并荣升"一把手"。短短的年把时间说他干出了多大的成绩,有多大的功劳,笔者不敢恭维,向他讨教个中秘密,他答曰:"穷则思跑"。笔者听了哑然失色。选派领导干部到贫困地区任职和锻炼是为了让他们增加工作经验,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到了经济贫困或落后的地区,却受不了那里的苦,跑不惯那里的路,不是一门心思扑在改变  相似文献   

2.
台湾老哥     
正十三年前,我前往美国达拉斯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女儿。女儿住家不远有座大公园,我常去那里走走。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见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草地上打太极拳。他打完拳,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说:"您好!"我好惊喜他也说中文,心想可以找个人说说话了。上前同他握手:"您从哪儿来?"他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什么亲人在这里?"我说:"女儿和女婿。还有  相似文献   

3.
在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陈云同志说,对功劳要有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是个人才智。他特别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这就是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功劳观。 这一功劳观,不仅反映了共产党人谦虚的美德,更反映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正确的唯物史观。应该说,共产党人并不否认历史进程中个人的作用和功劳。比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算得上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明君。一次,齐威王向朝中官员们询问外任官员的情况,不少官员异口同声说:“最好的是阿大夫,最坏的是即墨大夫。”齐威王没表态,又问邹忌,邹忌说:“先去下面调查调查吧!”过了一段时间,齐威王召集官员议事,同时也召回了两大夫。众官员上朝后,只见殿上烧了一锅开水,大家不明其意。齐威王把即墨大夫叫上来,大家都盯住即墨大夫,认为齐威王一定会惩罚他。没料到齐威王声色和蔼地说:“我派人作了调查。你那里的庄稼长得好,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是你的功劳。只因你没有给朝中官员送礼,他们都说你的坏话。我加封你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而闻名.   一次,有个人问他写作的秘诀,他说:“我写作时,站在那里,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我校阅我的东西时,我就坐下来,这个舒适的姿态,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余的东西。”   ……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7.
金克木先生谢世一年 了。回想去年四月的一天上午,我去看望他,他精神还挺好。只说拔了一颗牙,镶了新牙,还不太习惯,没听他说有其他不适。那里知道那次别后,竟成永诀。 金克木先生是我的老上司。我们相识于一九四九年夏季。是年,南京解放。我那时在南京国立东方语专任教。七月,语专与北大东语系合并,我随校来北大。我和金先生在同一个组。他是我们组的领导。从那时起一直到文革他一直是我的领导。他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课,但是我平日受他教益,获益匪浅。他的为人,他的学问,都是我所钦佩的。他为人正派,道德高尚。他学贯中西,治…  相似文献   

8.
陈邃衡先生是我多年的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尊敬他,我悼念他。他的很多业绩、很多功劳,好多同志都写了,史料也有记载,我只讲我所认识的邃老,只讲我的感受。我是1951年加入民建的,当时徐州还没有民建,我  相似文献   

9.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0.
我曾多次找过三道湾的老穆,终不得见。一位开理发馆的姑娘告诉我,老穆搬到了米泉,说是他在那里办了个什么厂,这边的房子已卖给了别人。我找老穆没有其他事,就想叙叙旧。30年前,我从南疆搬到乌鲁木齐,租住的就是他家的房子。他家的院子是北边有一排三间房,西边只有一间半房,我就住在他家的西房里。西边原没有房,我去与他联系租房时这里只是个有四面墙的土围子。老穆是个热心人,听说我没有房子住,他就让我等几天,说他要把这房子盖起来。老穆那时是个泥瓦匠,跟前有一拨儿  相似文献   

11.
汉高祖刘邦靠着淮阴侯韩信的善战,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司马迁说,韩信的功劳可以和周公、召公及姜太公相提并论。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  相似文献   

12.
苹果树     
晓忱 《青年探索》2005,(6):19-19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在树下玩耍的小孩子了。现在我喜欢的是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真遗憾,”苹果树说,“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身上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买你喜欢的玩具了。”男孩听完后非常高兴。他摘下并卖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得到了买玩具的钱。失…  相似文献   

13.
“无论组织上把我安排到哪里,我首先想到的是那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现任胡日哈苏木政府苏木达助理、非党青年干部孟和乌力吉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14.
寻访大麦地     
我有个朋友七十年代当知青时就在大理市大麦地山区。当他听说我要到那里采访就说:大麦地是大理市最贫穷的地方,当年他们在那里吃的除了包谷饭就是洋芋,吃不到蔬菜,还常常受饿,直到现在一提起包谷和洋芋他就害怕。走出大麦地参加工作后,因交通不便。他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他估计不会有多大变化,山区嘛,要改变也难。 据大理市农工部的同志介绍,截止1985年,大理市仍有4个州属重点扶贫的特困村,大麦地村首当其冲。当时这个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人均粮238公斤。去年,这个 村年人均收入已达 2031元,粮食自给有 余,…  相似文献   

15.
尔雅 《中国保安》2005,(14):50-52
认识龙彪是在一次比较正式的宴会上,当时朋友介绍他的身份是深圳某保健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与周围西装革履的人不同,龙彪穿着一套红黑相间的休闲服,显得特别另类和精神。后来,龙彪给我敬酒,旁边有人说他会少林功夫,我自然不信,大家起哄说:“那就当场给你演示一下!”我开玩笑地说:“好啊,不然这酒我就不喝了!”众人又劝,龙彪推辞不过,当场一个漂亮的后空翻,跟着一个劈叉,动作轻盈敏捷,一看就是有功夫在身的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呆了,然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我得知,龙彪的确来自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他在那里呆了13年,后还俗下山,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出家门,对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我。母亲把他带到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你越一无所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种种的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去处理,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17.
煤窑沟今昔     
退休后,儿女们把我接到乌鲁木齐与她们住在一起。可是,我常常思念过去生活、工作的地方——煤窑沟,想回去看看。每当提及此事,儿女总是说:"煤窑沟就那么让您难忘吗?"是啊,我难忘在那里度过的岁月,难忘30年前那里的荒凉、贫穷、落后,难忘改革开放后那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窑沟在吐鲁番市以北28公里处,与我工作的煤矿相距只有几百米。1976年我调到煤矿工作。不久,我发现不少职工下班后去煤窑沟,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在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也去了煤窑沟。我向赶毛驴车的大爷询问煤窑沟在哪儿,他指了指说:"西面捡石头的地方。"我走过去,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老乡和他家人正在捡鹅卵石。我问:"捡这些石头干啥用?"他说:"卖钱。"我又问:"你们家去年挣多少钱。"他叹了口气说:"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我心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人约我写篇纪念文章,一时我不知从何写起,只觉得这位民族伟人,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丰碑。回忆把我带进了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当我作为他老人家治丧委员会的一员,首批瞻仰他的遗容时,看到他静静地躺在北京医院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周总理陪我们到毛主席那里作客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在会议室休息,我与周总理握手时,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我是盐城人,总理是淮安人,同在苏北,可算是江苏同乡。周  相似文献   

19.
好人周明旗     
原呼盟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周明旗走了一年了。大约在一年前,听说他在北京治疗晚期肝癌,并且听说他可能不久于人世,就很为他担心。我从统战部的一位同志那里要来了明旗在北京住处的电话,想问候他,可又不知怎么开口,忧疑了几天,还没打。没过几天,在一个春光明艳的日子,他很让人感到意外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十分坦然地说从北京治病刚刚回来,说自己得的是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在北京做了一段化疗,眼下是好一些,但自己的时日已很有限。他还说因在家里呆不住,每天都要到单位转转。我听他坦然地说着自己病情及治疗的情况,那神情完…  相似文献   

20.
正画之生活小时候我家乡那里有一个所谓的算命先生,街坊四邻的人们都去找他算,因为认为他算得准。那个先生对我说,你40岁后才能上大学。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我在中国国家画院进修了4年,我戏称这4年是读本科。那时候也就是40多岁,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生于1962年,上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