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五五”普法实施以来,北京市昌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坚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科学有效工作措施,积极推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夯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基础工作,昌平区从健全机制建设人手,坚持“1+3”模式,即建立1个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抓好3项制度,调动了全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努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会议是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的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要做学法用法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学法的自觉性,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模范。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本领。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这对于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具体落实“四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山西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在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良性机制中,积极推行学法考试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既是对学法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学习的监督制约机制。1996年9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安排意见》1997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就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问题,又以晋发(97)1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组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考试的对象、内容和方式作了明确规定。《意见》要求全省党、政、群机关的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是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报告在阐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时,强调“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这就把法制保障提高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更高层面,把学法依法用法纳入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这些精神,普法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的提升,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要有新的举措。一、适应党和国家对制度建设的日益重视,对法制教育的功能要有新的认识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十六大报  相似文献   

8.
“五五”普法以来,福建省三明市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李建华 《中国司法》2009,(10):10-10
在全国上下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召开这次会议,要求领导干部要作学法用法的表率,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过去几年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成果展示会、经验交流会,又是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动员会和部署会,对于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切实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刚才,全国普法办主任吴爱英同志就“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情况作了全面总结,并就下一步深入落实“五五”普法工作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作了部署、提出要求,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下面,我就领导干部要作学法用法表率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林发强 《中国司法》2001,(11):35-36
历时15年的全民普法教育,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我们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把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的"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曾拟定的"署名权,即决定是否表明作者身份以及如何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的表述,都以偏概全,名不副实。其实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表明作者身份权又是保护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建议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将"署名权"改为"主张作者身份和反对损害作者身份的权利"的保护作者身份权。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著作人身权应当由保护作者身份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发表权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2.
王德志 《时代法学》2009,7(1):40-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和开放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了保障财产权的法律法规,使人们获得了广泛的经济自由以及私有财产的安全,这不仅向立宪主义的价值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且使我国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繁荣,并验证了个人自由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睿 《行政与法》2010,(4):123-125
我国侵权责任法对隐私权的确认不是一个普通的法律事件,还是一个昭示时代精神转变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从宣扬"无私"到习惯"疑私"再到接受"隐私",这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自由是当代法律的精神所在,也是隐私权制度的核心价值,换言之,隐私权就是自由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15.
抵抗权观念是西方宪政传统的重要基础之一,和自然法观念互为表里,但它常被误解。从历史实证维度来看,抵抗权与自然法理念共荣;从分析实证维度来看,抵抗权难以制度化为人权的法定形态;从价值分析维度来看,抵抗权观念在宪政秩序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殿兴 《中国司法》2005,(10):105-105
有媒体发消息,为北京市工商局在网上的官民互动谈政风叫好。其实呢,更为广义的更应叫好的官民“互动”还很多。比如说吧,官员要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公民要依法办事、依法行事,这大约是不难知晓的常识。然而,当因不依法而动造成官员侵害民权、公民危害公共利益、社会秩序时,又当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在理论上逐渐成熟并在实践中推广开来。诱惑侦查的价值虽然颇受争议,但大部分人都认可诱惑侦查在一些无被害人的案件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应当在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上加以进一步规范。同时,诱惑侦查这一诉讼手段在实体法上会产生相应影响,由此产生的"因诱之罪"的未遂、预备犯罪形态,与一般犯罪主体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有所不同,所以处罚时应当适当予以减轻或从轻;"因诱之罪"中的既遂、中止形态,由于司法机关的主动引诱而应相应减轻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听证制度这一源于英国古老自然公正原则的程序制度,作为程序法治的核心而载誉悠久,影响深远。何来听证制度有如此之盛誉呢?其关键就是:任何人在受到不利裁决之前都有申辩的权利,即“让人有说话的机会”。如此说来,不是听证制度好,而是如何让人“说话”制度备受人们的青睐。现代  相似文献   

19.
吕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0):73-76
在近年的"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分析了"人民币"名称的缺陷并提出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元"的合理性.但他们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或只是感性地提出这一问题,从法律角度比较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还不多见.从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视角审视了"人民币"改称"中元"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7,(4):29-29
1、“物”在民法上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不可移动的物,比如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可移动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2、“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3、“所有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全面支配的权利。4、“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5、“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