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关的送礼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从造礼者的刻意为之,到送礼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礼者的坦然接受,最后到中间环节上的各色人等,送礼经济以一种一年上一个台阶的气势在腐败楼房中越爬越高。有人形容说,送礼经济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发展成用公家的钱送礼,再用公家的权还礼的怪异之物。送礼,已成为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违规送礼出现“新神器” 【互联网+】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  相似文献   

3.
淡化送礼     
我这里说的是私人交往中的送礼,至于求官跑官的送礼、公事私办的送礼,在此不论.送礼,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内容,是谁也免不了的,故有"礼尚往来"之古语(当然这个"礼"不单纯是物).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2,(18):56
画外音:中国人尊崇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到如今,送礼这一亚文化,绑定了利益与身份,其规格也逐步升级。在官场上,相互馈赠礼物已经成为上下级之间及同事之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公款送礼更是以礼尚往来为借口来实现礼品赠送和收受双方的私欲。逢年过节,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会下达专门文件,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因公款送礼而受行政处罚或法律追究的案例寥寥无几。因此,要刹住公款送礼之风,必须对现有的禁止公款送礼的法规进行归类梳理,将公款送礼的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简单适用、易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和制度。其实,法规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落在实处和有效管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习惯把接受送礼称为“润滑油”,因为送礼能办成许多无法想象的事情;把杜绝送礼称为“防锈漆”,因为涂上“防锈漆”,成了清高孤傲、没有作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官为何要打送礼的?因为"送礼"之人,居心叵测,图谋不轨,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国外有句谚语说得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在2008年12月29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企业给官员送礼似乎不足为奇,但细心人还是发现了送礼者很讲究送礼文化。例如,给收入较高的银行、商检等部门送名牌服装,给级别较低的街道干部则直接送现金。送礼,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4):55-56
文辉在1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中国作为最讲究礼仪的国度,大约是举世公认的,由来已久的礼仪之邦之说便是明证。眼下正值牟关,国人的“礼性”行动正在规模空前地展开。晚辈要给长辈送礼,孩子(家长)要给教师送礼,企业要给关联单位关键人物送礼,方方面面要给官员送礼,同在官场,下级更是挖空心思忙着给上级送礼。政府及相关部门呢,大约也没有闲着,正在本地、异地大肆举行各类答谢宴会、联谊活动,大量派发礼品礼金。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品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就显其高风亮节。 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说,萧县送礼风成灾,政治生态恶劣,不一定始自毋保良担任县委书记之后,但作为县委书记,他一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毋保良既是送礼风的推动者,也是送礼风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人文历史     
《支部生活》2015,(2):48
包拯婉拒皇帝寿礼宋仁宗时,朝野上下送礼之风盛行。在官场中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反而成了一种会待人交友、显示德高望重的殊荣。所以许多人更乐此不疲,以收礼为荣,多多益善。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始终持反对意见,曾几次奏疏皇帝,请求颁诏禁止官员之间送礼收礼的恶习,以开廉洁之风。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8):22-23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刹节日送礼风,但是,官场送礼歪风却在向更隐蔽、更高科技化发展。“送礼新趋向”是公款送节礼已穿上从地上转入地下的“隐身衣”,这背后是一些经销商对公款消费等畸形商业形式还抱有幻想,一些党员干部对纠正“四风”还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官场送礼风难除,根本上是因权力而生的利益输送中,不行贿就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省委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办公室统一安排,省委办公厅不久前下发了《对违规收送礼金、红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12月29日到2015年3月10日,对违规收送礼金、红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通知》指出,收送礼金、红包行为,腐蚀干部,败坏党风。从我省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暴露出,腐败分子大都是从接受礼金、红包开始,聚敛大量钱财,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因此对违规收送礼金、红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接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来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节日“送礼经济”,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活经济学家,也会对节假日礼物形成的“送礼经济”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满足,但是一旦在市场化框架下被任其发展而不对“送礼经济”进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那么势必在整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制度的藐视和道德的颠覆,这就是今天“送礼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吴作明 《新长征》2007,(4):64-64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朋友常告诉我,现今时代,要办成一件事非送礼不可。我就不服这个劲,难道不送礼就不行吗?我的领导常对我们说,该办的、能办的,不送礼也能办;不该办的、办不成的,送礼也不能办。有一次,我到外单位办件公事,一切手续都具备,办事人也不说办不了,就是让我一趟一趟地跑,跑了六、七趟,也没办成。回来和大家一说,大家说我缺现代意识,没“那个”。我明白了,因我没送礼。我想试探一下。我带了一些东西去,东西不多,但真好使,这次给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  相似文献   

18.
也谈荣耻观     
周旋 《共产党人》2008,(19):54-54
前不久,中青报披露了娄底市民营企业在网上曝光的"送礼日记"(新消息报最近有转载)。这其实已算不得新闻,正如当地一干部说:"如今社会环境就这样,送礼无法回避",言下之意是报纸少见多怪。  相似文献   

19.
别具一格的礼物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以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  相似文献   

20.
送礼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遍的现象,美国人也送礼大多在圣诞节的时候,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之间也会送些小礼物,但美国政府对公务员在这方面的道德规定和要求很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