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资本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偏低,且受其原有关系网络和新建关系网络以及组织化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弱关系、是否同市民交过朋友以及是否加入组织与职业收入水平显著相关;组织化资本与就业稳定性显著相关;弱关系与职业发展机会显著相关。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有必要保留城市中的农民工集聚地,维系和发展青年农民工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加强组织建设,丰富青年农民工的组织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山东制造业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青岛、临沂、聊城四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制造业青年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青年农民工就业渠道偏窄,并存在诸多差异;原因在于青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应的就业扶助政策不够等。因此,有关部门应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制度和法规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结合有关调查情况,对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原因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强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新时期我国农民工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继续推进全面市民化和高质量就业。本文聚焦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从理论上阐明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与市民化之间的关联,认为高质量就业是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全面市民化的基础。但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质量偏低,且面临老龄化加剧、就业灵活性扩张、工资增长相对滞缓等挑战,非但难以支撑起农民工全面市民化的发展目标,还存在沦为城市新贫困群体的风险。因此,新时期要根据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合理应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面临的挑战,不断调适中国劳动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和强化劳动保障型、收入分配型、能力培养型和公共服务型政策工具,通过四种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农民工就业质量和市民化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农民工城市就业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研究了就业质量对其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优于老生代农民工,且不同规模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较高,落户意愿较弱,超大特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远强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就业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迁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落户意愿的影响效果大于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各就业因子中,对新生代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就业保护因子,对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宏观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确保统筹城乡工作快速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富到民富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的主导发展趋势。这不仅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趋向成熟化和中国政府治理的重大转型,也是为了满足和顺应民众权利的诉求。在此背景下,民富的实现亟需政府权力转型,只有实现权力运行的人治化到法治化、权力角色的管制型到服务型、权力发展的政府式向社会式等方面的转型,才能为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谢慧 《工会论坛》2009,15(1):6-7
在我国目前社会中,农民工的边缘性和弱势性使其在就业中遭受歧视的问题积弊重重。从权利视角下分析这一问题,其归根结底是农民工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业权是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翟春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88-189,192
青年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从个体来看,青年就业是青年实现职业理想的唯一选择;从社会来看,青年就业是青年享受社会福祉、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青年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影响中国青年就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试图对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切入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年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青年失业和就业不足成为引发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也影响了公众的教育投资信心。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政府在需求政策上应采取提供更多的青年就业岗位、鼓励青年创业等措施;在供给政策上应促进青年改变就业观念,大力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就业稳,则大局稳,这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持续,青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青年就业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近年来,青年失业现象严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造成人才浪费。青年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职贫困现象时常发生,针对青年的就业歧视较为普遍,存在工作强度大、稳定性差等权益保护问题。政策部门应担负起宏观调控的责任,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保障,专门出台有利于青年就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就业专场式服务,加强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职业培训,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以促进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 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部分沿海中、小型企业不得不暂时歇业停产,造成了不稳定的就业环境,导致返乡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政府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其关键在于缺乏对返乡农民工群体就业现实需求的反馈和回应。回应性治理强调与民众的交流与沟通,提倡互动决策,可以为破解返乡农民工就业保障难题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启发我们:通过外力作用来提升农民工社会资本,可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从根本上说,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就业权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是实现劳动权的基础。农民工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就业权,但事实上农民工没有资格成为城镇国有企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正式职工,许多城市在劳动就业方面对农民工设置了许多制度性门槛,城市农民工有限的劳动就业权亦受到诸多侵害。应从实现平等机会权、同工同酬权、工资支付保障权等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农民工劳动就业权。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工不仅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诉求,而且其群体特征也为城市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增权理论的视阚下,对青年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干预和帮助,挖掘其潜能,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参与层面增强青年农民工对权力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无权感、无助感,实现全面增权,才能使青年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成为新市民。  相似文献   

16.
下岗女青工的素质改善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岗女青工的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思想道德观念传统、心理素质脆弱、能力素质单一等。下岗女青工的素质需要改善,以利于她们的再就业。改善的基本途径是调整心态、确定目标、加强学习、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主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他们所滋生的违法犯罪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引发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必要的深层次的心理剖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消减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整个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逐步加快趋势。从2002年至今,每年拥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大约1亿人。随之而来,中国出现了一个游离于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十分突出,此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使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他们的享受需要逐渐增多,情感需要日益迫切,发展需要逐渐突出。基于马克思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现状,应该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刺激发展需要,创造条件满足发展需求,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造成农民工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不良的居住环境及由此所引发的其他问题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因而为实现预防和减少农民工子女犯罪的目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