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霞  李刚 《理论探索》2006,(6):83-85
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事实,是我国现阶段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民间金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风险,有助于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村资金的形成并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在正确认识民间金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借贷是与"正式金融"相对应的一种民间资本流转形式,既包括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之间的相互借贷,也包括企业或其他非金融组织相互之间的借贷。我国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体系不健全、制度缺失,所以本研究对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健全、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金融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力量,其政策取向关系着民闻金融能否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向更高形态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间金融的变迁路径.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的演化进程及演化规律表明,在开放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进程中,政府应当通过两种制度化模式将其纳入法治框架、实施分类监管,并通过法律制度引导民间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陈蓉 《理论导刊》2008,(1):35-38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民间金融活跃的现实以及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民间金融的重要性在政府的政策法规下始终没有得到主流金融的认可.其经营行为仍处于"地下"、"非法"状态.事实上,政府应当引导民间金融合法化,允许其在给定条件下合法经营,并将其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中,降低其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法律应对民间金融采取消极自由和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对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民间金融组织予以立法规制,达到民间金融秩序法制化。民间金融本质是财产自由和金融民主,应引导民间金融良性发展,强化民间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培育民间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吴英案以最激烈的形式展现了国内各界关于民间金融的焦虑。其实,从建国以来,农村借贷或农村金融的存续与发展一直是争议极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争议的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间借贷利息是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7.
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探求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历史借鉴意义.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由于温州独特的入文地理环境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变迁做一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发挥过一定积极的作用,以其快速、便捷的优点,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融资难问题,但近几年,民间借贷被面目狰狞的食利者们发展得面目全非,简直就是"高利贷"的代名词,跑路者纷纷出现,一些玩民间借贷有影响力的人物因涉嫌犯罪锒铛入狱,引发大面积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建议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让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现"疏"与"堵"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中放贷人放开已是大势所趋,它是克服金融抑制现象、打破正规金融垄断,提升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外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实行开放性市场经济,确立了民法自治原则,成功推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已具备了放贷人全部放开的相应条件.国家对放贷人实行放开政策,应区别民事与商事放贷人,对于民事放贷人宜采自由放贷原则,对于商事放贷人宜采审批设立制度,同时应规定放贷人必须是资金所有者,还要增加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使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学理论》2010,(22):104-107
民间信贷是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金融运行机制,在中国以地缘文化为特点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民间投资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业务,使民间借贷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对正规金融产生较大影响,且滋生地下钱庄、高利贷、暴力收贷等,成为违法犯罪的源发地。针对近年来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所发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形成一定认识,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展示了改革以来以内源融资为主的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却面临着金融困境。本文重点就体制因素,以科尔内的“软预算约束”理论作为切入点,以银行体系作为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内生出民间金融,而只有民间金融才能根本消除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指出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且在悄然成长。并选取了民间金融较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泰隆信用社为例进行说明。最后,本文指出发展民间金融将对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16)
我国民间金融其实一直存在,而且近20多年来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受到严格限制,长期以来一直以“地下金融”的状态生存和发展,没有合法地位,也缺乏足够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5,(4):80-85
民间智库本来属于公民社会范畴,然而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各种体制性问题障碍,当前我国民间智库的地位与角色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因而赋予民间智库基本的合法性地位和合理性角色成为我国目前建立中国新型特色智库战略的重要前提。本文试图从技术规范路径,建立一套参照国际智库特质标准又符合我国本土实际的指数体系,对我国民间智库进行公民社会含义范畴的评估分类。通过分析,找到问题障碍的原因和发展可以遵循的基本规律,从而督促和引导我国民间智库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间金融已成为我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当前活跃于我国城乡经济生活中的民间金融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5.
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其合法化,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但现阶段民间金融合法化有一个路径或模式选择问题,民营银行、合作银行和参股地方性商业银行三条合法化路径各存缺陷,而只贷银行这一新型银行组织形式,具有作为民间金融合法化突破口的优势和可行性。只贷银行是现阶段民间金融合法化的一种更为合适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林 《学理论》2010,(27):142-145
金融危机凸显民间借贷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即个人间和个人与企业间的民间借贷有效、而企业间民间借贷无效显然弊大于利;国家也在试图打破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模式,探讨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方式和途径,但效果并不理想;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严重困难,而启动民间资本、放松金融管制成为克服这一困难的关键;如此,将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调整为民间借贷完全合法的一元化认定并辅以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监控制度的建设就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应利用这一契机比较彻底的解决民间借贷二元化法律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娟 《青年研究》2003,(4):25-28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司法和国家政治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拟在总结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实践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民间法律援助机构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内的工作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6)
"安顺地戏"案被誉为"中国非物质遗产第一案"而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源于电影《千里走单骑》本身,更多的是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反思。该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存在一定问题,并影响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发扬。从"安顺地戏"案中可以看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存在差异,这使得对其的法律保护陷入了困境。因此,应当从国内外法律保护现状出发,探寻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殊法律保护方式,从而有效促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村资金瓶颈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曾一度繁荣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采取了不当的政策,使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导致农村金融组织一度萎缩,农民融资困难。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和被政府清盘的制度原因,对构建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建设,避免今后民间金融的发展惨遭农村合作基金会类似命运的再次发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小惠 《学理论》2012,(32):149-1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内容和形式日益繁荣和多样,范畴也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贷款,相应地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加强对民间借贷的重新的深刻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解决对策的研究,加强对民间借贷全方位而有重点的规制,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