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的刑事法领域,严刑峻罚现象十分严重且一以贯之。在政治制度上,由于君权神授制度、宗法制度、国家本位的御民制度,使得严刑峻罚成为必然选择;严刑峻罚在政治思想上也有着各种理论根据;在历史文化上,中国历史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对严刑峻罚起了一种推助波澜的作用;在社会心理根源上,民间社会对严刑峻罚也逐渐习以为常,慢慢积淀为社会心理,积习难改。  相似文献   

2.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宁 《法制与社会》2010,(20):289-289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广泛引用世界各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但在总共31章中有21章提及中国的内容,其中有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内容,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并暴露出诸多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建构现代法治理念,对我国实现法制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川 《法制与社会》2011,(3):296-296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而不断趋于成熟的,也成了封建统治的工具,其形成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它附属于封建制度,而且维护了封建制度,但同时也束缚着男女两性的发展和妨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封建皇权和中国古代的监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刚 《法学杂志》2000,(3):57-59
我国封建时代的监察监督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伴始终 ,其最大特点 ,莫过于监察监督乃封建皇帝绝对控制的监察监督 ,不但谈不上对最高权力的约束和牵制 ,反而成了封建皇帝个人的耳目工具。  相似文献   

7.
郑宏 《法制与社会》2010,(28):291-291
霍布斯是近代西方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政治科学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其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在生前即遭非议与四面攻击,死后一度也不被推崇。回顾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发现,其思想中专制与自由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霍布斯主义不是专制主义也不是自由主义,它就是对国家安全和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人民的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6-6
自从古代封建国家官僚机构出现那天起,就存在着官员的俸禄问题,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和秩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翟俊 《法制与社会》2011,(6):227-228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始萌发,此时反专制思想开始产生并逐步开始发展,如思考和探索的相关思想和学说应运而生。而身处这个时代的唐甄勇于直陈时弊,猛烈抨击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及传统礼数,增添了特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鲜气息,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革新政治、整顿吏治、重用贤才、富民为先等改革措施,从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潮达到了明末清初的高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身处同时代的博丹与唐甄而言,跨越时空也割不断二者千言万语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中国诞生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帝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宪政发展的新时代。 三十年前,中国历经艰辛,走出了文革浩劫,痛定思痛,集国人智慧与共识,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二宪法,标志着中国宪政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纪念这两个重要的历史大事件,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了新时代的新蓝图,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达此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私法是法治的真正基础,私法精神的缺失是我国目前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瓶颈。为什么我国会长期缺失私法精神呢?本文将从法律文化角度探讨其缺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剖析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李沫潼 《政府法制》2014,(26):14-14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皇帝似乎永远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他们手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臣民和官吏只能逆来顺受地任其摆布,稍有忤逆便会遭家破人亡之祸.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封建历史真的是“没有真正法律”的绝对专制吗?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国传统法律中尚未出现“预防犯罪”这样明确的概念表述,但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来控制和防止犯罪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社会早已受到关注。研究中国传统预防犯罪思想,首先遇到的就是起源问题。本文认为,早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的唐尧虞舜时代,中国古代预防犯罪思想已奠始基。  相似文献   

17.
张晋藩 《中国法学》2022,(5):122-142
从夏、商、秦、隋四朝的兴亡史中可以看出,“得民则昌,失民者亡”是一条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律。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实际出发,总结出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兴国安邦,在得民心;以农为本,改善民生;宽以养民,改善民生;爱民富民,民安国强;富则教之,移风易俗;矜恤弱者,重视人命。民本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段性和局限性,但依然为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8.
德礼为本、政刑为用,讲究运用政权、法律、文化、道德等手段综合治国,是中国古代的治理创造,史实证明这是有效的治国方略,对于现实的治国理政也具有可资借鉴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官吏的法制思想徐臻孙刚法制思想,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制度、法律现象的思考、意识、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是社会思想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法律制度虽不尽完善,但某些成文法律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理性化。法制思想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受到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存留养亲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法律制度,其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本文以此为基点,分析存留养亲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着重进行分析,同时,以现代人的视角加入法律价值选择和法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使其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更加全面.正是这些正当性基础促使存留养亲制度能够不断的发挥促进作用,并深深扎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长达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