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现代社会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高扬造成了体育在生活中的失落,同时,体育的独立、体育的职业化也意味着与生活世界的剥离,导致现行生活和现代体育渐行渐远。体育原本就产生于生活,随着社会大发展,体育必然服务于生活,只有使体育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生活化意义,从而使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体现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可能是全民的和终身的。回归生活的体育,把体育过程还原于人的生活过程,体育中的人与生活中的人始终统一,然仍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人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是在锻炼身体、提高技能,而是在充盈、完善他当下的生活。人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壮、知识的丰富以及行为的改善,而是获得了生活的智慧与精神,获得了全面的生活的力量。人学会的并不只是表层的生活行为模式与准则,而是学会了完整的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呼唤低碳生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仅有技术的支撑还不够,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澄清各种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误区。践行“低碳生活”,就要戒除各种不良的消费嗜好;践行“低碳生活”还要有制度作保障。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3.
延安生活方式是延安精神在生活层面的表现,那种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乐观、进取的生活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活动,启示我们在衣食住行奔小康的同时谨防奢华无度,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警惕精神的空虚,在推进民主的进程中严防特权思想和作风。倡导并身体力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对延安精神最好的继承和弘扬,也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建设的根基,是党的作风的直接外在表现,不仅是一个生活原则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素质提升,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珍爱生命。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生命是开端,生存是方法,生活是过程。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开展“三生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生产发展,才能生活宽裕,也才谈得上生活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尤其显得重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生产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云南正以特有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吸引着那些长途奔波寻找绿色之梦的游客,乡村旅游成了云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社区的、以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传统文化等资源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其中,自然风光是基础,乡村生活是重点,地方文化是核心。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乡村旅游可以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学习、购物和参与体验等活动为一体。对于游客来说,它是一种休闲、度假和修身养性的综合体验;对于当地社区群众来说,既是一种农业生产的补充、替代,也是展示乡村生活、乡村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罗帅家风     
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陨落的帅星,是唯一一个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唯一一个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生活中的罗荣桓性格内向,爱读书,喜书法,不抽烟喝酒,不题词,不爱照相,生活严谨,宽厚待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分别称赞他厚道人、老实人、家风严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促进了伦理道德研究的“生活”面向,“道德生活”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新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具有特殊意义。各民族道德生活是我国各族人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为了促进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深入研究,我们邀请了部分从事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学者开展专题笔谈研讨。  相似文献   

10.
划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与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荆门市委党校王景新副教授撰文认为,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层面繁多的综合概念,要想确定一个简捷明了、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困难的。只有从概念入手,在廓清其层次和类别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划清文明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1.
“俭约”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价值标准。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开始,伴随着成长,生活工作,一直都受到“俭约”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多数人都具有俭约精神和俭约行为,但也有一些人,丧失俭约精神、缺乏俭约行为。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俭约精神有所淡化,奢华之风渐渐蔓延,有必要大力倡导俭约精神、鼓励俭约行为。  相似文献   

12.
北大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相似文献   

13.
生活的真谛     
生活是火,不乏激情;生活是酒,需要理智。 生活是水,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是盐,需要加些佐料调剂,才会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村庄公共生活的历史变迁内在地折射着乡村社会人与人社会关联的性质与方式变迁。在传统历史记忆中,建国前夏村公共生活主要是受传统仪式影响,集体化时期则表征为国家控制下的公共生活。而改革后的集体化时期,夏村公共生活出现短暂传统复兴而后趋于衰落,表现在政治性公共生活的冷漠、家族性公共生活的兴与衰、基督宗教信仰生活的兴起和日常生活的交往“圈子化”与休闲“私性化”。本文分析了国家与市场两个主要的外在变量是如何影响夏村公共生活的历史变迁,以及变迁背后村落社会中人与人的社会关联性质与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为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表现在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强调个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丰盈充沛;社会层面,倡导社会精神财富的共创共享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国家层面,力求焕发出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鲜明彰显。新时代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促进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提质增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国民休闲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贫困的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财力,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和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21世纪的人类正陆续全面地进入休闲社会。国民休闲是人的本真自我和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并且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目的和手段。正确地认识国民休闲的意义和价值,加快休闲设施和休闲文化建设,这无论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发展水平,还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民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民生活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的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根据人民生活方式的演变规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全面生活质量提高和人民自身全面发展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提倡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因此,研究和探讨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实践,会使我们在关注生命的价值,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追寻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等方面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犯罪嫌疑人潜逃行为是由于其作案后本能的防卫心理所引起的。犯罪嫌疑人的潜逃行为,就其总的趋势、选择路线及潜逃地点等进行心理分析,是其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关系的必然反应,即表现出其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关系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