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长期以来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然而青少年犯罪率在整个违法犯罪的比率中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我们不否认这与青少年的年龄段特点有直接原因,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坚持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践中确有难点,本文探讨了如何看待难点并采取可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系统工程,是关系群众千家万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也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祖国未来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强少年违法犯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但是,对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相比较分析显示,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南市区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处理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36.4%;1998年1-6月,同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仅次于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而1997年处理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仅为7.5%;1998年上半年又降至5.2%。因此,加强社会闲散青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亟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仍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构成聋哑青少年失足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与健全青少年犯罪的共同方面,又有聋哑人的特殊因素。从共性来看,他们也和健全失足青少年一样,道德品质差,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损人利已等不良思想日积月累,这是构成他们违法犯罪的内在原因,而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则是构成聋哑青少年犯罪的外部诱发因素。从特殊性来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聋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是…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深切地关注。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也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他们的社会化失败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爱的养成的过程,青少年的爱的缺失促使他们违法犯罪的形成。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诸多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爱的缺失,探究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爱,预防他们的违法犯罪有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6.
设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国策。但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问题,如何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失足少年切实有效地实施帮教,如果缺乏可以操作的制度,全社会的帮教协调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并设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剖析及防治对策跟踪表”即“一卡制”,就是想通过这张表卡使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系统工作,成为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统一、结合、协调的规范操作的标准和纽带。在“跟踪表”中,我们将未成年…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非常关心。1979年党中央提出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1985年党中央又指出“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并为此向全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7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律研究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齐聚羊城,围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路径与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在对天津市某区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教育管理制度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性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缺乏适:应能力等原因,致使大量留守青少年出现。他们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体现出共同犯罪、偶发性犯罪、边缘化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特点。现有的城市教育体制存在障碍和家庭中父母的角色不健全等因素是造成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严重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消除城市学校的歧视教育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自治建设,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留守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对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看,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重大刑事犯罪严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很突出。尽管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违法犯罪关乎青少年本人的成长、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冗整、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群策群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扼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在确定转型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的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政策措施提供更有方向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先后出台多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法律,并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来自全国各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第一线的同志们与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汇聚“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论坛”,共同商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与对策,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域的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举措。在此,我向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剩余精力与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时发现,有些青少年由于其剩余精力没有得到有益的开发和利用,而消耗在无益的闲荡之中,进而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国外有些犯罪学家甚至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称之为“剩余精力游戏”。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缺乏具体分析,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青少年的确存在“剩余精力”的问题,这是人的某一生理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而“剩余精力”的发展又具有两重性,它既可能对社会产生一种破坏力量,也可能促使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从而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建设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剩余精力是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因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剩余精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致使不少青少年把剩余精力投放到招摇过市、聚众赌博、无事生非、乱搞两性关系,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省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996年河北省就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河北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整合社会力量,调动社区资源,加强组织协调,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面对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推出一系列有效载体,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同时也是容易遭受侵害的脆弱群体。新形势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既是一项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控制工作,更是一项依法维护社区青少年权益、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我们从青少年违法犯罪人群构成中发现,贫困家庭中的残疾青少年、父母双下岗的子女、违法犯罪父母的子女、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流浪儿童等“弱势群体”,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或后备军,应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预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如何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从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在德育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有助于我们的下一代更加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读教育已经历了57年的风雨历程,积累了很多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的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工读教育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无法被替代,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需要有相对完善的政策法律作保障,需要进一步建立"党政主导,职能部门负责,社会各方有序适度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协调沟通"的工作格局,需要进一步去"标签"色彩,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教育服务中心"架构体系中发挥其教育引导"问题青少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