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穷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穷得光剩下钱了!"这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还表达了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有钱的和没钱的都有一种穷感。所以有钱的人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淡泊,工资在增加,贪污腐败却难以禁止……贪婪者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心穷"。  相似文献   

2.
文萃苑     
《先锋队》1994,(12)
文萃苑胡富国谈精神优势初识山西,印象中少不了一个"穷"字。虽说是山青水秀,矿物富饶,但一不靠海,二不沿边,且进出交通不便,地理上就处于劣势。有机会听省委书记胡富国一席谈,却发现我对山西的了解委实肤浅了些。胡富国说:"山西很穷,穷得着了急了。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3.
在双阳县城东南10公里有一个名叫田家的村子,过去,田家穷得十里八村都出了名。改革开放10多年来,田家村大多数人都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些穷哥们儿还在熬苦日子。  相似文献   

4.
人穷志气大     
我国的工人、贫农和下中农,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咱穷是穷,要穷得育志气。”在这话里,包含多么丰富的哲理,多么豪迈的气魄! 穷是客观事实,志气是主观能动性。缺乏志气的人,往往把暂时客观存在着的贫穷现象当作不可克服的客观规律性来看待,闹得“人穷志  相似文献   

5.
屈平 《党史纵横》2005,(1):12-14
弃教入党追求革命 1894年农历中秋,在福建长河县城外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传来婴儿嘹亮的哭声.没有人想到他日后能成为将军.他就是傅连暲,字日新.傅连暲的父母信奉基督教,所以他一出生就受了洗礼.傅连暲长到十几岁时,在当地福音医院内科医师英国人希布莱尔的接济下,考取了亚盛顿医科学校.  相似文献   

6.
伊庄乡位于铜山县东南部,距徐州50公里,总面积为86平方公里,可耕地5.64万亩,总人口34492人,是一个穷得出名的偏远乡。1992年前,年年吃财政补贴饭,多则每年80余万元,少则每年30万元。就这样,在前几年,乡机关食堂由于没有铺底资金,不能开伙,逢到大的节日买几张红纸庆贺一下,也是乡里干部自己掏钱。所以,人们一谈起穷,总是说:“穷得像伊庄”。然而,近年来,农业喜获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乡、村工业异军突起,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1994年,全乡的  相似文献   

7.
无悔的选择     
我曾经是一名守卫边疆的战士,1984年起,我开始从事个体经营,通过诚实劳动富起来了。而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是一位边远山村私立小学的创建人和负责人,做一个不拿财政工资的教师,图啥呢?想出名还是想赚钱?都不是。1980年我退伍回到家乡──务川县大坪镇瓦宅村。那里有山、有水,但没有公路、没有电灯,文化落后,生活穷得叮响,思想也穷,大多数村民不知道“人”字是一撇一捺构成的呢。面对现实,我这个共产党员的心颤抖着,难道就这样跟着大伙受穷?思来想去,我决定干个体,一头扎进经商大潮。党的好政策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8.
倒退10年时光,金山村是一个名不符实的穷山村.村民穷得叮当响,山上山下光秃秃,姑娘争着往外嫁,小伙娶妻都犯愁.人穷志短的村民走亲访友都觉得低人一头,大伙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讥讽,"都穷成这样了,还叫啥子金山村哟,干脆改叫‘精光'村算啦!"  相似文献   

9.
王江鸿 《先锋队》2011,(21):46-48
河曲县赵家口村的梁彩香,27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穷老头子。她的事迹,可歌可泣;她的行为,被人传颂。河曲县赵家口村有一位人称好人梁大姐的梁彩香,她27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穷老头子,直到为老人送了终——"人家姓秦你姓梁,非亲非故,老头子穷得叮当响,你成天端水送饭,揩屎倒尿为了啥?"面对好多人的疑问,好人梁彩香笑成了一朵花:"不为啥,就是看着老人家可怜!"就是为着这个"可怜",梁彩香付出了27年的精力和心血照顾着老人,而从中折射出的也正是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对生命的另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10.
长岭县太平山镇有个名叫任小铺屯的村子,你别看它村子小,名声可不小。十几年前,任小铺屯因为穷而出了名,现在却是因为富而远近闻名。 任小铺屯共有87户人家、540口人,全村有120垧耕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劳动力一天的工分钱只能买一盒火柴。小屯穷得是“户户缺口粮,家家有饥荒”,群众叫它“穷小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屯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屯群众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搞起了淀粉和废钢材买卖,很快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叫杜尚臣,从1996年2月开始由双江市东明镇七棵村会计接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我们村是全市闻名的7个后进村之一,村民家里穷得叮当响,村集体40多万元的外债压得人端不过气来。我上任的当天,就有债主催上门来。穷不可怕,怕就怕失去民心。面对烂摊子,我汲取前届班子的教训,加强自身建设,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两年就还清了40多万元的外债,摘掉了后进帽子。1998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党支部,1998年间月被双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经济强村。总结4年来做党支部书记的体会,我认为主要有一条,就是要有群众基础,群众…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6):18-18
“富的地方富得流油,穷的地方穷得掉毛。”为了扭转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广东近年来采取了五大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二是村里唯一的有钱人。蒙祖上传下来的大量家产,王二一家过着很好的生活,而村里剩下的人都穷得很。王二以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闻名乡里。村里的张屠户每次杀猪,一大半都被王家一家买去。村里其他的人穷,平时也舍不得吃肉,只有谁家来客人或者要办事才会买上一点肉,  相似文献   

14.
穷干和实干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我们镀漆工段几个青年工人成立了机械化、自动化青年突击队,大伙选我当队长,利用业余时间搞技术革新。当时我们只有几个电镀槽子,几只喷枪和两个烤箱,全是手工操作,“穷”得很。怎样战胜这个“穷”字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同志认为改变这个“穷”字,就要领导上给人,给设备,一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新湘评论》2013,(18):55-56
十月里因事过贵州黔南,甫坐未定,当地领导就急切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一件奇事。平塘县有一巨石落地,中裂为二,裂面处凸现“中国共产党”五字。我说,世上哪有这等巧事?对方说,凡初听者都不信,人家还讽刺我们说,莫不是穷疯了,编此奇事诓人,因此我们特请专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不是梦     
文氏家族上百号人,不知是哪朝哪代因躲兵避匪,抑或是逃荒讨饭来到云贵高原乌江北岸大山丛中这个叫大坪的地方,就以“穷”字编写着水与火、血与泪的家史。这个“穷”字写到文开阳这辈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大坪,这个词儿,若在作家的脑海里,定是一马平川的良田沃土。然而,大坪无沃土,有的是石头、坡上和山岗。“有女不嫁大坪汉,一天三顿沙沙饭;终日围着火坑转,脚杆烤起火漩漩”的民谣,唱得大坪的汉子无比心酸。 面对贫困,文开阳这位有过抗美援朝军旅生涯和几十年供销社工作经历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说:“不!” 那年那月,已经年届六旬的文开阳老人从供销社退休回到家里。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天狗啃月的夜晚,天,干冷干冷;月,惨白惨白。他独自坐在自家的土院坝里,面对茫茫荒山,朗朗星月,突然想到沿江供销社工作时,发动群众栽橙种柑的事情来。于是,他认真把大坪和沿江作了番对比:水份,两地差不多,沿江有河雾,大坪有山岚;土质,两地也差不多,都是油沙泥。但是,他还审拿不准大坪到底能不能引种桔子,便星夜给在省农学院读书的大儿子写信咨询。  相似文献   

17.
“那年生女儿时,穷得连两块钱一瓶的水果罐头都买不起,一个既当饭桌、又当菜板的大树墩便是一家人的生活轴心了。”回首那贫困的岁月,农一师八团八连女工张旭碧仍心有余悸。穷怕了的张旭碧终于沉不住气了,咱也开个小商店吧?丈夫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博物院有一幅特色藏品名为《腊梅双禽图》,画中零星腊梅点缀在青翠的柏枝之间,两只灵动的山雀站在枝头相视而鸣,神采奕奕。画作右下角有瘦金体所题的"御笔"二字,并钤有朱文葫芦印以及"天"字花押。因此,此画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宋徽宗赵佶所作。古代中国的皇帝数不胜数,但说到"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者,很多人还是能立刻想到宋徽宗赵佶。不可否认,在艺术方面赵佶有极高的天分,书画等领域颇有建树,所创的瘦金体更是凭借独特的  相似文献   

19.
闲话欲望     
人之欲望如同车之辕、鸟之羽翮,不可一时无有、一刻缺失。人一旦失去了欲望,也就失去生活的信念和生存的渴望。世人之所以喜新厌旧、朝三暮四、得陇望蜀、贪生惧死,皆为一个“欲”字使然。故古人云:“人无无欲者,即如禅寂之徒,以槁木死灰自命,然终不免槁木死灰之欲。”由此可见,人总是或多或少要有点欲望的。欲望虽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皆欲己所欲、弃己所恶。自古挥金如土、引珠弹雀者有之;爱财如命、车辙寻粟者有之;杀妻拜将、烹子邀宠者有之;闻官洗耳、焚身不仕者有之……凡喜其中一二欲者,皆谓自己所欲为天下之大欲,无不贬他欲而扬己欲、…  相似文献   

20.
谈“逼”     
说起“逼”字来,就让人想到“逼租逼债”、“逼上梁山”。逼人者的凶残本性,叫人憎恨;被逼者的悲惨处境,令人下泪,令人同情。故而这个“逼”字,通常是个“贬”义词。不过,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逼”字还有其“褒”义的一面。拿自然界来说,生物间的激烈竞争与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逼迫,是生物发展变化的外因;如果不是地球上生活环境的变化逼迫猿从树上转移到地上,再加上其他主客观条件,猿就不会直立行走,人类也就不会出现。当今世界繁衍下来的生物,都有其自然环境逼迫与为了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