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巴以和谈经过双方7年多的努力,在2000年进入了最后关键阶段。2000年7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戴维营峰会上就最终解决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巴以虽未能最后达成和平协议,但进一步缩小了分歧。之后,阿拉法特和巴拉克的立场都有所松动,人们对巴以在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寄予较大希望。然而,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反对党领袖沙龙不顾巴方警告,强行“访问”伊斯兰圣地引发了巴以间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巴以和谈遭到重大挫折,巴以在近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终告…  相似文献   

2.
巴拉克上台后给久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新转机.巴拉克已表示,准备在15个月内同巴、叙和黎达成和平协议.1999年9月,巴以达成“沙姆沙伊赫”协议,最终地位谈判也随之展开.叙以谈判也有望取得突破.但是要最终实现中东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还将征途坎坷.我们衷心期盼阿以早日了结百年恩怨,携手迈向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一、“中东和平年”落空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后,曾许诺在15个月内与阿拉伯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国际社会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2000年估测为“中东和平年”。然而,2000年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获实质性进展,9月底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和谈再次陷于停滞;一度被认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叙以谈判随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去世而搁浅;黎以谈判也未因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而出现转机。和平进程的脆弱性进一步显露。(一)阿以关系全面倒退,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初开局顺利。根据巴以双方上年…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14日,美国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巴以和谈正在紧张地进行。经过长达9天艰苦而曲折的谈判,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的调解努力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当地时间10月23日签署了一项巴以临时和平协议。至此,长达19个月的巴以和谈僵局终于被打破,中东和平再现曙光。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签署可谓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协议即将签署的关键时刻,由于以色列和美国在旷日持久的“波拉德事件”的处理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色列再次提出释放波拉德的要求,美方断然予以拒绝。于是,以色列拿出“…  相似文献   

5.
〕巴拉克上台后给久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新转机。巴拉克已表示,准备在15 个月内同巴、叙和黎达成和平协议。1999 年9 月,巴以达成“沙姆沙伊赫”协议,最终地位谈判也随之展开。叙以谈判也有望取得突破。但是要最终实现中东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还将征途坎坷。我们衷心期盼阿以早日了结百年恩怨,携手迈向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巴以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阿以和平谈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双边谈判首先取得历史性突破。1993年9月9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互换信函;宣布相互承认。13日,巴、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宣言规定;巴、以将就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自治进行谈判。谈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第二阶段,讨论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自治问题;第三阶段,谈判巴自治区最终地位、耶路撒冷、犹太太定居点和巴难民遣返等问题.又称“最终谈判”。…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1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耶路撒冷会晤,就以军撤出希伯伦城大部分地区后的安全安排问题正式签署协议。该协议已分别获得以内阁和巴自治政府的批准,它将对中东和平进程和中东形势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问题一向被认为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而耶路撒冷问题又关系到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成为“重中之重”。今年4月中旬,巴以和谈进入关键阶段,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亮出谈判“底线”,第一条就是“巴方决不放弃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1967年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阿拉法特还曾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决心。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则再次强调以色列“拥有整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作为阿以谈判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之一,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7月6日,以色列当选总理巴拉克正式宣誓就职。与此同时,以议会以75票赞成、29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巴提交的联合政府内阁成员名单及施政纲领。自此,以色列第28届政府正式成立。新政府将面临国内外一系列难题,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巴以第二阶段自治协议的背景与影响李莉9月2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埃及塔巴就巴第二阶段自治问题达成协议。9月28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这一协议。这是继《奥斯陆原则声明》和《开罗协议》后巴以...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半个世纪剑与火的争斗,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终于在1993年正式签署了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通称奥斯陆协议),该协议表明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并承诺以和谈的方式解决巴以争端。考虑到解决巴以冲突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奥斯陆...  相似文献   

12.
5月17日,以色列举行第15届议会选举和第二次总理直选。选举结果,工党领袖巴拉克以55.9%∶43.9%的得票率战胜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当选为新一届总理。巴出任总理属众望所归,西方国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对此表示谨慎欢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恢复中东和平进...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4日,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随后,以色列同阿拉伯有关方面的和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进展。7月1日至5日,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访问加沙——杰里科,并主持了巴临时权力机构宣誓仪式及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9月9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信件交换方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双方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于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是继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之后,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巴勒斯坦问题(巴以矛盾)是阿以矛盾的核心,这一突破将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正式重启双方中断近两年的直接谈判,巴以和谈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巴以和谈自1991年启动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时间,虽然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给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巴以和谈进程并未如人所愿,一直因分歧过大而步履维艰,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讲屠.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巴以双方在安纳波利斯举行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达成广泛的和平协议。时至2008年底,巴以非但未就最终地位问题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巴以双方在1993年签署《奥斯陆协议》时将领土、定居点、耶路撒  相似文献   

17.
《希伯伦协议》签署以来的中东和平进程陈双庆一、耶路撒冷争夺战提前揭幕按照巴以1月17日签署的《希伯伦协议》,以军应于3月开始分三个阶段撤离约旦河西岸的农村地区。各方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有关巴的最终地位谈判和恢复叙以和谈。然而,正当巴以双方就以军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8.
7月 2 5日 ,历时 1 5天的巴、以、美戴维营三方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无果而终。然而 ,在此次谈判中 ,巴以双方首脑首次面对面讨论最为关键和棘手的巴最终地位问题 ,且取得了“很大进展”。戴维营会谈将会对未来的巴以和平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今后谈判的前景仍不容乐观。一、戴维营三方会谈的背景巴以 1 999年 9月初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以来 ,以军先后两次在约旦河西岸重新部署 ,使巴方单独和联合控制的西岸土地达 4 2 .9%。此外 ,以方还开通了连接加沙地带和西岸南部希伯伦市的安全通道。 1 999年 1 1月 8日 ,巴以正式开始最终地…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政府与部落武装媾和及其对美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3月16日,巴基斯坦政府军进入瓦济里斯坦地区反恐。2006年9月2日,巴政府与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部落武装签署和平协议,巴政府军随后从该地区全部撤出,这给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平协议的签署有其复杂的原因,也对美巴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月6日,以色列提前举行总理选举。73岁的利库德集团主席阿里埃勒·沙龙以绝对优势(62.6%比37.4%)战胜工党领袖、现任总理巴拉克,并于3月7日正式就任与工党等组成的联合政府总理。作为一名有争议的传奇人物,沙龙上台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