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明  张虹 《先锋队》2010,(5):43-43
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常住户籍地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我们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平、公正、公开地把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户确定为低保对象,  相似文献   

2.
<正>"对贵州来讲,农村低保是天大的事。"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在一次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如是说。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村低保以来,贵州累计下达农村低保资金46.5亿元,在保障323万多名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初,贵州省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没有冻死人、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7,(10):5-5
问:农村低保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答:农村低保标准主要根据当地维持农村低保对象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燃料等费用,并适度考虑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费用确定。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析山西农村低保目标人群的数量分布及处境特点切入,剖析了实行农村低保中存在的对象确认、低保的标准和形式、筹资机制以及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快立法步伐,促进农村低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落实各级政府在实行农村低保政策中的责任、抓好农村低保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农村低保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认识问题;低保标准的科学制定问题;低保对象的识别确认问题;资金的筹措、配套、落实问题;地区平衡与制度衔接问题;相关法规的建立与管理规范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正义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菲 《求实》2013,(1):90-93
公平正义是农村低保制度的首要伦理价值,农村低保制度是促进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但在农村低保制度实际运行中,存在背离公平正义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运用关系网络选择低保对象和基层政府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暗箱操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矫治不公,以促进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但由于难以精确核算家庭收入等原因,全国其他地方在确定低保对象过程中,几乎都出现了很大矛盾,受到群众质疑,上访不断。  相似文献   

8.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4,(3):50-50
我省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至345元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水平,省民政厅日前报请省委、省政府继续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纳入为民办实事计划,2014年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提高15%,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自2007年建制后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低保资金供需缺口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点。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低保制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政府应该在农村低保制度的供给中承担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从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低保标准、缩小地区差异、扩大覆盖面等方面化解目前该项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某村5名村干部(都是党员)在初审本村低保对象过程中,每人分别为自己的父母或岳父母中的一人填写低保申请材料,并在审批表上填上了村委会初审“同意”的意见,向镇政府申报。这5名村干部的亲属都享受到了每月10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010年12月经县民政局认定:该5名村干部的亲属在申请低保时隐瞒了家庭收入及子女赡养等情况,故均不符合申请条件,不应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相似文献   

11.
贵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针对目前贵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贵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落实贫困人口核查机制;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的配套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8):9
为切实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今年起贵州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增长幅度均超过10%。民政部门日前公布的城乡低保标准显示,贵州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从2011年底的278元/月提高到现在的310元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已达到23个,低保对象已达150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41.6亿元。多年来,中国坚持不懈地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农村存在丧失劳动能力、疾病缠身和自然灾害等致贫原因,开发式扶贫难以在一些困难农户身上奏效,并难以杜绝一些返贫现象,导致近年来中国农村减贫难度逐步加大,速度趋缓。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推行的一项福利政策,农村低保要实现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救助。然而,在现实中,低保政策经历了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以户为单位到以人为单位的扭曲和变通,以至低保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基层政权的一种治理手段,从而背离了政策的本意。事实上,低保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既是监管力度不够及制度建设不到位所导致,更与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的治理困境密切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的治理状况既是保障低保政策能否顺畅执行的根本,也是一个现代国家基本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贺大姣 《求实》2008,(2):92-94
农村低保制度已在我国31个省区市建立.但各地在操作过程中,在低保标准确定、低保对象界定、低保资金筹措和管理、组织机构和办公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尽快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操作程序及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村支书,读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09年6月号“党风与廉政”专栏登载的《广西三起农村低保金腐败事件追踪》一文,让我深有感触。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旨在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分享发展成果。落实好这一关乎农村困难群体利益的民生政策,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村干部责任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7.
低保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有机体系的一部分,有着为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的功能要求。低保资源的稀缺性与对象的特定性要求建立一定的对象筛选与甄别机制,即精准识别扶助对象,这是形成低保资源分配效果的关键。农村家庭收入的非正式性与流动性为低保对象瞄准增加了难度。鄂西Y村通过将小组长吸纳到低保领导小组,赋予他们正式身份以及在村庄低保评定大会将他们作为低保对象信息的重要提供者,乡土力量在低保评定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对小组长低保评定权力的监督通过乡土社会的舆论与面子进行硬约束。乡土力量之所以能够在低保对象瞄准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依托于村民小组内生的全息信息网络,这些乡土力量处于关键节点,确保了对低保对象信息的全面真实掌握。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的乡土化机制对于政策部门完善低保制度有着一定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仍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资金难以落实到位、缺乏法制化的制度框架及管理工作处于粗放化状态等一系列问题。无论从历史的视角,还是基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视角,为城乡贫困人口提供救助都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因此,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要的前提是明确政府在该项制度建构中的责任,并在此前提下寻求目前政府责任如何定位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8,(3):40-41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自1993年起,党和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农村"低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的责任;要依法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