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人民警察工作的重要法律─—写在《警察法》实施之际本刊评论员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是规范我国人民警察工作的基本法律,是完善我国人民警察制度的一项重要法律,也是新时期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相似文献   

2.
在距1991年《俄罗斯联邦民警法》颁布实施20年后,2011年俄罗斯修改制订了新的《俄罗斯联邦警察法》。俄罗斯联邦警察法修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社会巨大变化的特殊背景之下,是对警察面对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俄罗斯警察法有其历史沿革,现行俄罗斯联邦警察法,突出了权利保障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宗旨和主线,重点对警察权的内容进行合理界定,详细规定了各种警察权行使的条件和程序,此外,创新对警察权力行使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并在推动警务活动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均有细致规定。这些内容极大丰富和完善俄罗斯联邦警察法,使其成为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警察法法典。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9,(5):120-120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人民武装警察法,自8月27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对武装警察的任务、职责、义务和权利等,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和规范。法律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以及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警察法的研究仍局限于法学这一单一的视角.由于视角的局限性及偏差,现有的警察法理论不能深入分析现实中的警务及其实现要素.正是缺乏多视角的分析研究,造成警务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而现有的理论研究又不能体认实践中的现状.可以警察权、警察职权及二元警务结构为理论平台,从警务实现的现实角度出发,在保证警务即国家的社会控制得以最低限度实现的前提下,尝试建构以警务及其实现要素为基础的警察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本地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层次的会议,其各项议程、程序都是比较规范、严肃的。但有的乡镇在召开人代会时,有些方面不够规范,显得不够严肃,随意性大,主次颠倒,轻则影响会议效果,重则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警察法上的战时概念,从报纸期刊到警务实践,其外延在规范演进中有扩大化的趋势。需要从认定标准的维度,根据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对“战时”概念予以厘定和规制。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因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进入的“应急状态”取代“战时状态”,明确规定“战时”应包括特别重大疫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7.
一   上海市公安局代表团一行六人,于 2000年 10月 8日至 19日,赴日本、韩国,对两国的警务工作尤其是关于人事机构、教育培训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东京是此行的第一站。 10月 10日上午,代表团应邀访问了日本国家警察厅并进行座谈交流。   日本实行警衔制,共分 9级,由上而下分别为:警视总监、警视监、警视长、警视正、警视、警部、警部补、巡查部长、巡查。各级的人员编制必须按照警察法规定设置,不可随意增减。据介绍,哪怕增加一个编制也要由国会讨论批准。招收新警也有一定名额,一般为缺多少补多少,但…  相似文献   

8.
警察行政救济制度是国家行政救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警察法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国家行政救济,是指公民、组织因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处分,使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害,请求国家行政机关予以补救的方法,称“国家行政救济”;规定行政救济补救方法的法律规范,称“国家行政救济法”。警察行政救济是国家行政救济的一种,它是指公民、组织因警察机关的违法或不当的警察行政行为,使其合法权益遭  相似文献   

9.
警察巡逻综合执法就是警察在巡逻过程中依据《警察法》的规定,合理归并警务职能,实行警察巡逻综合执法。这种整合警察的勤务职能,实行警察职责范围内的巡逻综合执法,是十分必要的。警察巡逻综合执法是解决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是整合警务职能的合理机制,是顺应民心所向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执法成本的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0.
吴剑 《公安研究》2008,(9):11-17
重视和完善警务机制法治化建设,是当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显著特点。警务机制法治具有四个方面特点:通过立法明确警察任务、控权机制建设比较完备、勤务机制法治较为完善、保障机制建设较为全面。相比较而言,我国警察法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还存在警察法定职责任务过于宽泛、控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勤务机制法治化建设缺位、保障机制法治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主要执法部门,完善警务机制法治化建设,必须要正确界定警察任务、完善控权机制建设、加强勤务机制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保障机制法治化建设。为实现上述任务,应尽快修订完善《人民警察法》等相关法律,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警察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颁布了大量的有关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使我国警察工作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但是,就我国警察法体系的现状看,它仍然不能适应日益增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不断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我国警察法体系的理想结构,来揭示我国现实的警察法体系的缺  相似文献   

12.
拙文 《人大建设》2007,(1):20-21
监督法,是国家就人大监督工作进行专项立法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虽然在调整范围和监督内容上没有涵盖人大监督制度的全面内容,但它明确了人大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定了宪法和法律确定的监督形式、监督手段的运作程序,解决了人大监督的机制问题。这对新形势下强化和规范人大监督工作,提高监督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部法律,同宪法和其他法律关于人大监督的规定一起,已构成了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两法衔接"中的证据转化问题。在警务执法领域,由于两权共享机构的存在以及警察法的宽泛授权,导致了公安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取证主体同一,并有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中过度依赖警察行政强制措施,造成虚置刑事诉讼法、助长"不破不立"现象以及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实质辩护权等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当在警察强制措施合法性概念中引入侦查比例原则,同时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的证据核实程序。从长远来看,完善我国的警察法体系则是解决诸多警察取证问题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非常重视警察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先后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地方公务员法》、《警察法》、《警察法施行令》等法律法规,对日本警察管理相关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法律、法规明确规范警察管理,使得日本警察人事管理、警察教育、编制、经费、装备有法可依,有力地推动了警察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正在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日本警察管理法制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公安机关学习和借鉴。一、日本警察管理法制化建设概况1947年10月21日,日本颁布作为日本公务员制度统一法规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英国辅警依照《1964年警察法》、《1996年警察法》、《1965年辅警规则》等数十部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并享受津补贴、奖励等福利待遇。本文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法律数据库、英国内政部、英国辅警网的有关资料,对英国辅警的历史沿革、制度建设与日常工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国情警情,对规范我国辅警执法工作,健全辅警管理制度,提出若干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清朝法在官吏的录用条件、日常监督考核程序以及对官员保持品味义务等方面均有详实的规定和具体要求。我国台湾地区保持公职人员品味义务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为构建现代警务制度,应在参酌域外警察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警察法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公安工作对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警务保障即在维护治安、预防犯罪等警务活动中的人、财、物的投放,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涉及面广,比较复杂。其中“物”的保障问题,又可分为技术装备保障、后勤生活保障和基础设施保障。根据我国警察法第38条规定:“人民警察工作所必须的通讯、训练和交通、消防以及派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列入基本建设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现阶段我国警务用枪现状(一)警务用枪法律依据存在缺陷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警务用枪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和《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此外,警务用枪相关法律依  相似文献   

19.
论警务规范     
警务规范,是公安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组织活动中,需要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为突破当前警务改革的难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新型的警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我们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认真审视当前存在的警务规范问题,加快警务规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两项重大改革引发的深入思考1997年,是我国公安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推行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上半年的“苏州会议”,公安部决定,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改革原来派出所集“打、防、控”为一体的多功能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警察──警察权──警察法”这一逻辑过程对警察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首先是警察的概念,接着是警察权的定义、内容及其属性,最后对警察法的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警察法是对警察权进行配置,对警察权的行使进行保障和制约的综合性的法律规范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