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西方国家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下,东盟国家①相继采取了放开利率、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发展金融市场、取消外汇管制等金融自由化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速度过快,实施相关措施操之过急,加上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又未实施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从而导致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并最终引发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政府被迫重新进行金融管制,致使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进程严重受挫。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金融深化理论是西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五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0年代起,拉美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相对于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起步较晚,成效较为显著,曾被誉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但终因一些国家改革进程过快和政策失误而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中。从金融自由化到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一、东南亚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与措施东南亚五国金融自由化改革,是以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金融深化论"为理论基础,以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为国内背景,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成为其国际因素。战后,东南亚五国的金融发展与改革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期以后,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改革和深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的金融改革都未能取得预期成效,反而导致了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混乱,有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实施原已放弃的金融管制措施。相比之下,东盟国家的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绩颇为显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互相促进。本文拟对东盟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一、东盟国家原有金融制度的特声、东盟国家在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各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金融压抑的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国家是比较早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导致拉美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最深厚的原因在于该地区长期对经济实施干预政策,金融压抑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拉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实施金融压抑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受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盛行经济民族主义以及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主要表现为利率限制、高存款准备金率、直接信贷管制等.实施金融压抑政策初期对拉美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显露,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宏观经济动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阿根廷为美国所赞扬的金融自由化的"典型"。但这样一个被国际社会称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成功样板"的国家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一度波及拉美各国。阿根廷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都于20世纪70年代积极开展了金融改革。本文选择阿根廷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阿根廷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采取的各种自由化改革政策与措施,研究其遭遇的多次金融危机及其成因,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把握好依靠国际资本发展国内经济的尺度;构建外债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的预警与监控体系;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提高经济体系应对危机的"弹性";谨慎开放资本项目,安排好开放顺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  相似文献   

6.
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昊 《东北亚论坛》2002,(4):31-34,93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基本完成于 90年代末。通过分析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展开过程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经济运行环境的演变是推动金融制度改革及金融自由化的最强大动力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 ;金融自由化作为一种管制制度改革的过程 ,必然存在利益格局重建问题 ,所以 ,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际因素是推动经济体制变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主要观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智利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强调"把生产资源配置交给市场,把加速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交予积极性"的原则,并力图通过"价格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国企私有化"来建立起"自由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实践,智利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8.
印度银行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银行业改革赵薇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相继放开金融管制,主要表现在利率自由化,外汇自由化,金融行政管理自由化,,从而掀起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美国取消了实施达半世纪的《...  相似文献   

9.
蓝昕 《东南亚》2004,(3):22-26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充分暴露了东盟国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危机之后 ,东盟各国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 ,加速债权债务重组 ,设法清理巨额呆帐 ,完善央行的监管职能 ,以便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一、东盟各国金融改革与重组举措1 重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改革中央银行 ,加强央行的独立性。泰国央行于 2 0 0 0年 5月成立了货币政策局 ,2 0 0 1年 9月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 ,以加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印尼政府于19 99年 5月颁布了新中央银行法 ,使印尼央行…  相似文献   

10.
蓝昕 《东南亚纵横》2004,(12):32-35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充分暴露了东盟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危机之后 ,东盟各国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 ,加速债权债务重组 ,设法清理巨额呆账 ,完善央行的监管职能 ,以便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一、东盟各国金融改革与重组举措1.重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改革中央银行 ,加强央行的独立性。泰国央行于2000年5月成立了货币政策局 ,2001年9月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 ,以加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印尼政府于1999年5月颁布了新的央行法 ,使印尼央行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不少国家仍积极应对 ,趋利避害 ,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南南与南北经济合作的同时 ,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一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并深化经济改革 ,促进经济增长。自 2 0世纪 70年代起 ,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推行以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为目的的经济改革。 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一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改革过程中 ,多数发展中国家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资本账户开放是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国经济融入金融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 程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步骤。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开放资本账户, 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促进经济增长; 适应金融自由化改革需要, 推进金融深化;作为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整体目 标的实现;此外, 资本管制成本不断上升而管制成效却持续下降的压力以及来自于金融竞争强势国家和国际组织 的压力, 也是促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其资本账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宁。从英、日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东南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时有发生。金融风险种类明显增加,涉及面广,且多为突发性事件,因此危害极大。各国都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世界头号金融强国的美国,能够成功防范金融风险,安然绕过危机,其做法值得关注。 一、强化金融体制是美国保持金融稳定的主要手段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国内金融体制的健全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美国正是从建立健全国内金融体制入手,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可望成为九十年代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中最有生气的组成部分。导致东盟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高额的储蓄与投资。东盟能够动员如此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来进行国内投资,这说明东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贸易和资金在东盟地区的大规模流动,也说明该地区的金融业一直在深入发展。实际上,东盟国家普遍较高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不仅说明其“金融深化”,而且还说明了东盟金融中介的日益完善。东盟各国政府所采取的金融自由化措施不仅导致了同时兼有价格稳定的经济迅速发展,还导致了东盟金融业的加速发展。然而,东盟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似乎落后于其经济发展,特别是其货币市场,可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东盟的股票市场则活跃得多,但其中的大多数还很不完善。显然,东盟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和高额的国内储蓄定能使其股票市场具有强劲的未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资本账户开放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安全, 需要一系列相关经济条件 或配套政策措施与之适应、配合:(1)保持健康的财政及货币状况, 实行弹性的汇率机制, 保持可维 持的国际收支结构;(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国内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消 除国内金融体系的扭曲, 大力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 确保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3)对国内企业 进行系统改革与重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 70年代后半期至 90年代初这一期间 ,日本对战后金融体制进行了以利率自由化和金融业务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但这次改革并没有消除其金融体制中存在的多种结构性缺陷。进入90年代以后 ,随着日本泡沫经济走向崩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这些结构性缺陷开始充分暴露。据此可以认为 ,70年代后半期至 90年代初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即金融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前 ,拉美国家的金融制度明显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拉美有过两次引人注目的金融自由化。第一次金融自由化主要是在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南锥体国家进行的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次金融自由化始于 80年代末或 90年代初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几乎遍布整个拉美大陆 ;除在第一次金融自由化时采取的措施以外 ,还采取了对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积极引进外国银行的参与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措施。秘鲁是拉美第二次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潮头”。拉美国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压抑”,使拉美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 ,增强了金融机构为投资项目融资的能力。但在推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也加重了银行部门的脆弱性。金融自由化不是根治金融问题的“灵丹妙药”。急于求成的金融自由化与无效而乏力的政府监管结合在一起 ,会加重金融部门的脆弱性 ,加大爆发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在转轨经济中,外贸自由化的程度必须适合价格放开的程度,适合现有的税收机制,适合国内商品的金融自由化程度。对于转向国内外货币之间的经常项目可兑换,这些因素决定了是采取象智利1973年后或波兰1989年后那样的激进模式,还是象中国和越南80年代那样的渐进模式。本文讨论这两种外贸的自由化模式。第一种模式以智利为例,即在改革一开始国内市场和价格的放开即已完成,个人和企业与外商和国际市场存在商业联系。第二种模式以中国为例,即外贸自由化是在国家还实际控制国内市场和价格的时候开始的。中国建立的金融和价格控制体系区别对待国有和非…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包括日本、中国、"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东亚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这指的是除日本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分析和预测未来东亚经济发展前景时,应把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加以区分。本文以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要论述对象。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国采取了较为稳妥务实的方式,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表现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