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别山的11月末,已经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了。但是,率领千军万马进入大别山的刘伯承司令员,身边只有一床棉被、一条褥子,很难御寒。警卫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因为初到大别山,我军是远离后方作战,去哪里能领一床棉被?到哪能买到一条毛毯?恰好,警卫部队参加当地群众打土豪斗争,分得了一条毛毯,警卫员们高兴得顾不上跟首长商量,就把这条毛毯铺在了刘伯承床上。刘伯承回来休息  相似文献   

2.
谁都知道刘伯承是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但也许很多人不知晓,刘伯承在率部挺进大别山时,还曾当过全军的“裁缝”师傅呢。 那是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进入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这时,部队一方面要对付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和军事围剿,一方面还要在贫瘠的新区开展群众工作,以解决自身的物质保障问题。 一天,警卫员康理给刘伯承司令员领来六块银元,作为生活补贴。刘伯承见后,严肃地对他说:“这钱你替我保管着,但是有一条,不得轻  相似文献   

4.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中央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中原,以大别山为依托,开展反对蒋介石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大别山人民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一根打狗棍 刘伯承是野司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体质较差,眼睛高度近视,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艰苦,行路有些困难。进入大别  相似文献   

5.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四个纵队12万人马,一路斩关夺隘,千里挺进大别山。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必将走向全国的胜利。” 蒋介石如是说:“大别山决战,是根绝赤祸,振兴党国之根本大计。” 大别山又一次成为国共双方你争我夺的焦点,刘邓大军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6.
刘伯承、邓小平在1947年秋宁志一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出击外线,揭开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一页,随后又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8月7日,按照毛泽东“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时值纪念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50周年之际,邓小平政委在大别山最艰苦时期的音容笑貌及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47年8月,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相似文献   

8.
1947年6月30日,为了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被动局面,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抢渡沙河,勇战汝河,徒步淮河,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军领下,强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千里挺进大别山。沿途如风卷残云,很快完成了建立、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慌。同年11月底,由国防部长白崇禧调集14个师共33个旅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区进行全面围攻。 为避实就虚,保存实力,12月,刘邓大军指挥部分前、后方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带领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离开大别山,于21日来到安徽临泉县韩老家等地,  相似文献   

9.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五)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时,在河南新县水口村发生了一重大事件,战斗英雄野战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被就地枪决.这次由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公审大会,震惊刘邓大军全军.  相似文献   

12.
刘小花 《前线》2012,(7):133-134
刘伯承,这位中国军事史上被誉为战神的元帅,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是一位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卓越军事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他戎马倥偬、富于传奇的一生,可能更为人熟知的是他“胸怀关公刮骨疗伤之气魄,不施麻醉摘除受伤右眼”,“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肝胆相照,歃血为盟”,“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相比之下,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的一些故事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在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中,刘伯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人俊 《湘潮》2010,(3):22-25
<正>1948年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党中央战略反攻的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浩浩荡荡强渡黄河,进军大别山。不久,战场凯歌高奏,喜讯不断,一座座城市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回到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说:“我们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下决心不走了。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前卫兵团到达大别山。28日,刘邓大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五十三团一部包围经扶县(今新县)县城———新集,敌民团武装千余人依仗地形负隅顽抗。刘邓大军利用密集炮火猛攻,下午4时攻入城内。29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经扶县八里畈宋畈村。刘伯承、邓小平指示:一、二纵队在大别山北面地区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三、六纵队向山南出击。9月2日,野战军司令部机关在经扶县八里畈小姜湾村宿营,刘伯承、邓小平在村前草坪上召开了整顿纪…  相似文献   

15.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带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1947年岁末,一场围攻与反围攻的殊死决战,在大别山激烈地进行着.12月1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行走了70里山路,于夜晚10时许进至湖北、河南交界处何小寨宿营,一场战争史上罕见的、惊心动魄的险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天险,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成为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  相似文献   

18.
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野战军主力(通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陈粟大军和陈谢集团密切有力地配合下,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对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70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纪念与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一、跃进大别山是扭转战局的英明决策1947年6月,全国解…  相似文献   

19.
刘志青 《湘潮》2014,(11):41-43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别从两翼配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1947年6月30日晚,天气格外晴朗,水中波光粼粼,浪花跳跃,岸边微风习习,清纱起伏。在这静谧的夜晚,一场惊天动地的标志着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发生了。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