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杭生 《党政论坛》2009,(10):26-26
胡乔木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和毛泽东在诗词方面有交往。毛泽东的不少作品都曾反复向诗家,包括胡乔木征求修改意见。对于胡乔木写的诗词,毛泽东给予热情指导、精心修改。胡乔木曾感言:凡经毛泽东修改过的诗词“实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  相似文献   

2.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2):12-13
一、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的“毛泽东学”论坛上,一批才思敏捷、思路开阔、视角新颖、锐意进取、勤于笔耕、硕果累累的青年学者陆续涌现,今年36岁的王立胜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在与人合作出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当代社会》、《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毛泽东的大行政观》等十多部著作,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出版了40多万字的专著《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现在,他又为毛泽东学界奉献了一份厚重的礼物——《重新认识毛泽东》。《重新认识毛泽东》是王立胜独立完成的第二部专著,近五十万字,去年12月由陕西人…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的法哲学思想王威宣毛泽东同志的法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理解毛泽东的法哲学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毛泽东同志的法哲学思想是他指导新中国立法工作、司法工作和...  相似文献   

5.
在韶山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较完整的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作为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生活帐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切地了解毛泽东的家政家计、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宁专家组成员沈庆林、际家新、万岗、e东海、夏传慈等鉴定,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记载时l百最早的为1952年,止于1977年:月。生活帐包括日常杂费开支表、生活费收支表、物品分类帐、粮食食品帐,以及单据和票证。从表中可看出,不管是购买针线纸笔,肥…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社会科学观的实践观丛长福毛泽东是开创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展全面地研究毛泽东的科学活动,这不仅是对伟人的缅怀和纪念,也是继承毛泽东宝...  相似文献   

7.
李子迟 《党政论坛》2012,(12):40-41
1906年,当少年毛泽东识的字足够他看…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找来《三国演义》,一有空闲,他就去读。1912年,毛泽东考取长沙市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认定毛泽东将来定成大器,必须好好栽培,当即拿出《资治通鉴》供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自此以后经常阅读此书。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接触到了《三国志》。  相似文献   

8.
六十岁生日:在京刚过完,江青又安排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花甲”大寿。党中央收到世界各国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发来的贺电、贺信,热情祝贺毛泽东六十大寿。毛泽东决定,对于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读书方式蔡宝珠,邹洪学书,伴随着毛泽东走过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确如此,毛泽东一生在书海中过去时遨游,在书与社会的结合中,创建了新中国。毛泽东的读书方式,绝非我们寻常...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毛泽东在学风问题上的贡献与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学风问题。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做出过学风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问题”的论断。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就是毛泽东领导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建国后,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基本上继续实践了这一优良学风。但是在5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在学风问题上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毛泽东背离了由他亲自倡导和培育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建…  相似文献   

11.
胡为雄 《理论视野》2013,(12):35-37
《实践论》是毛泽东1937年撰写的哲学讲义《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节。1950年毛泽东将它选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对之进行精心修改。毛泽东的修改,既有行文上的技术处理、字句的增删,更有结构上的调整和观点的完善。《实践论》修改后其结构更严谨,理论观点更完善,行文更流畅。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在1937年所达到的理论水平,也显示了毛泽东在1950年代初哲学思想成熟的程度,在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理论地位,是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2.
1974年7月18日到10月12日,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南巡武汉。毛泽东在武汉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有一个很富戏剧性的场面,这就是9月27日毛泽东接见马科斯夫人时的一个‘“瞬间”。据新华社一位参加这次会见的摄影记者回忆:那天,毛泽东站在客厅的门D迎接客人。当雍容华贵的马科斯夫人出现在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用惊喜的目光打量这位光彩照人的来客。这时,伊梅尔达文雅地将手背直伸到毛泽东胸前;毛泽东脸上随即浮现出幽默的笑容,他从容地托起这只纤手,在嘴边轻轻地吻了~下——行了个标准的“洋人”礼节。毛泽东此举深洒自如得竟像电影…  相似文献   

13.
龙云 《理论导刊》2001,(10):49-52
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又是一位诗人。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一生戎马,日理万机,为何还能创造出从内容到形式雄浑卓拔的诗词呢很多人震惊于这一现象,以致研究毛泽东诗词成为一门显学。据粗略统计,“从1957年至今,我国公开和内部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已有300多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有2200余篇,不仅如此,近几年出版的部分毛泽东诗词研究著作的印数都相当可观,多数在万册左右,甚至达到10万册,以至更多,在出版界竞争相当激烈的90年代,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的印数如此之高,委实令人欢欣鼓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领导形象、情态、行为论韩瑞琳一、领导形象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延安人民拥到机场上送别。当时,在机场上的人们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随着毛泽东那高大的身影移动。人们不知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这时,毛泽东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徐治彬 《学理论》2009,(30):240-24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20世纪世界最具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时代巨人之一。他在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敬仰和热爱的同时,也赢得了金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广泛的崇敬和爱戴。毛泽东何以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在于毛泽东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毛泽东的品格和功绩,在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壮志凌云,抱负远大;注重调研,务实求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见远识卓,功丰绩伟;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7.
李光胜 《学理论》2009,(10):5-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观、辨证法思想、知行观及社会历史观,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前毛泽东比王明、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陈云、任弼时等许多人的地位都要低。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地位平平、因屡犯“错误”而连受批判、且并不很受共产国际青睐的毛泽东,却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神奇般地崛起,并开始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毛泽东具有高深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一经信仰马克思主义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尽管在战火纷飞的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马列译著不多,但毛泽东一旦有机会得到就手不释卷,先后阅读…  相似文献   

19.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10,(12):46-49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一到中央苏区,就对有人称毛泽东为“最好领袖”很反感。为了消除毛泽东的影响,中共临时中央发动了一场“项庄舞剑”式的反“罗明路线”运动。为了使毛泽东不至于无事可做,中共临时中央让毛泽东去领导查田运动。在查田运动中毛泽东采取措施纠“左”,中共临时中央担心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复发,取消了他对查田运动的领导权,甚至提出要将他送到苏联去,只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反对才作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观比较研究张星炜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观,指他们对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主张。本文试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观作同异比较和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旨在揭示两者在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一、对毛泽东民主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