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宪法以及宪法学是西方社会的产物 ,在 1 9世纪 3 0年代前后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宪法学也在那个时期开始孕育和诞生。通过对民国时期出版、发表的宪法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的整理、分析 ,对几部代表性的宪法学作品的评述 ,以及民国时期中国宪法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的阐述 ,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宪法学诞生与成长的经验和教训 ,并可以对繁荣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法学的整体任务在于认识和调整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具体到宪法学,则是以宪法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本文认为要认识宪法现象,必须确立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国目前大体上可以说处于规范宪法学的研究阶段,林来梵先生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一书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①②。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法学的协调发展中,宪法学的发展怎样与整个法学的发展相适应,就是一个很值得重视、探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经济关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推动着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改革与变化,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要求。宪法学也应该迈开步伐,进行学科的改革,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需要。与整个法学一起,协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的法治建设将逐渐步入宪法时代,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之共识。宪法时代呼唤我们思考宪法学的定位。从宪法学的属性看,宪法学是法学;从宪法学的取向看,宪法学是人学。法学是宪法学之"形",人学是宪法学之"神",两者相辅相成,宪法学是法学与人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分析到人文综合——中国宪法学通往成熟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主义对我国宪法发展与法制现代化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因此,要使宪法学走向成熟,就必须超越科学主义机械的分析方法,实现人文化的理论综合,即宪法学对社会人文学科的大综合,宪法学对部门法学的小综合,宪法学内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论变迁中的当代中国法学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义务的核心范畴地位获得了法理学教材体系的普遍认同,但宪法学和公法学教材对它的认同度不高。近二十年来,法理学者在研究现实法律问题、甚至做全局性论述的时候,逐渐形成了放弃权利义务中心,代之以权利权力中心的选择倾向。新倾向的出现对于我国着力认识权力、合理配置权力,以及对权力的合理运用和制约监督,都有现实意义。本文作者并不赞成以权利权力作为法学的核心范畴,而是主张把反映和记录人们对权利权力共同体的认识的法权概念作为法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易出现的错误是混淆宪法现象和宪法学概念 ,将立宪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宪法矛盾和宪法学中的矛盾混为一谈 ,误解被抽象对象与抽象结果之间的关系 ,不懂得什么是抽象力以及如何获得和运用抽象力。《法学研究》2 0 0 1年第 4期上发表的周叶中等所写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一文 ,为这类典型错误提供了种种可用以剖析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继续解放思想,加强宪法学研究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浦增元我国宪法学的研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不小的成绩,但从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来扑看,还很难适应,同法学的某些分支学科相...  相似文献   

9.
韩大元 《法学家》2007,(1):35-39
一、宪法学研究基本概况 (一)重要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会议 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编辑部共同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外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发展的最新趋势;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学术对话"学术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宪法学中的民法问题与民法学中的宪法学问题;2006年12月16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公法与私法学术对话";2006年11月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宪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300多名代表集中讨论了农民的平等权、农民的宪法地位、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农"政策与宪法等问题;2006年7月25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暨蒋碧昆先生法学教育与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了"何华辉先生去世十周年暨学术思想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世纪来临,人类文明将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法学包括宪法学亦将有重大的发展,必将更加繁荣。我认为中国宪法学的研究主要可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宪法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是我们研究宪法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它,宪法学研究才有正确的方向。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全面和深人,需要结合我国新的情况和实践继续深入加以研究。邓...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学新阶梯"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国际私法原理》一书无论是在体系、形式还是理念、内容等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的区别于传统的法学教材。本文从本书所贯彻的教学理念,结构上的新特点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之处等方面着重分析评价了它的得失,为今后新法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泰峰 《法学研究》1998,(3):141-145
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吕泰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宪法学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与其他部门法学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宪法学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提出的发展民主、...  相似文献   

13.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是由我院文正邦同志主编,并邀请俞荣根、杨显光、杨海坤等校内外十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编写的一本学术著作。全书共五十多万字,分六编十四章,其理论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刑法学、劳改法学,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我国主要法学部门,并对崭露头角的“一国两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重庆出版社即将出版,系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该书得到了我国己故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先生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他逝世前不久为该书所写的序言,成为鼓励作者们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宪法”词义的界定是宪法学研究的前置性问题,是宪法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基础。宪法概念的学说史梳理,即以“八二宪法”颁行以来大陆学者对“宪法”词义的界定为分析对象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在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学者们对“宪法”词义界定的多样性、在何种程度上体现出统一性,进而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发现并描述这种统一性。故“八二宪法”颁行以来各种界定“宪法”词义的宪法学专著与教材、法学概论(法理学)教材、法律辞书以及相关学术论文就成为比较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法权中心主义要点及其法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权中心主义的研究活动在中国法学界已经开展了近20年,现在试做些总结评说。法权中心主义法学是在与权利义务法学和权利本位研究范式的对立和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前者对后者进行了间断的然而是有力度的批判,同时也承认和吸收了后者的有价值的成果。法权中心主义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具体情况,提出和初步证成了一系列基础性法学命题或理论观点。法权中心主义曾被用于尝试解决一些法学基础理论问题,但涉及面不够广泛。法权中心主义发轫于宪法学领域,在宪法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较系统的运用,它关注并且探讨了广泛的宪法学问题,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学说的学术见解,并且大体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教材和教学体系。法权中心主义还远远不够系统,面临着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宪法学,我所知甚少。不过,既然“理论无禁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愿略陈浅见。我刚刚参加了两个会,一个是珠海的全国法学理论讨论会,一个是前天刚结束的长春的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我想谈谈从这两个会上得到的宝贵认识,以及它对于宪法学研究的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州大学法学院杨海坤教授主编的《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下称《跨入》)一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于最近出版。该书是透视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窗口,它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第一,资料详尽,体系新颖。作为一本宪法学综述著作,《跨入》一书所引用的资料是极为丰富且十分可信的,它不仅涵盖了目前权威的宪法学辞典、专著及教材,而且还搜集了近千篇宪法学专题论文。凭借着这些详实的资料,《跨入》一书对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而忠实的记录。例如,关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作者即详细地罗列了学界所提出的二十余…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期间宪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宪法学在注重传统的研究领域的同时,开始对宪法学理论体系及宪政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和评价。宏观的整体性的研究视野、对人的价值实现的深刻关怀、对宪政制度运行的细致规划,标志着这一阶段宪法学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加剧的基本社会背景下,在党的十五大的召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99修宪的进一步具体刺激下,我国宪法学者解放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巨大的学术热情投入到宪法学的研究当中,虽与法学其他学科相比,宪法学研究仍相对较为沉…  相似文献   

19.
<正>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宪法》,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宪法学教科书,又是一部较集中反映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界、政治学界学术成果的学术专著。它从体系和内容上都比已有的宪法学教科书更进了一步。创立了新体系突出了教材性《中国宪法》一书在体系上比现有的宪法教科书都要新,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20.
宪法学如何因应21世纪的挑战———中青年学者笔谈宪法学的现状与前景编者前言: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构想,是我国法学界今后数十年内要直接面对的最大、最根本性的课题,对于法学工作者来说,这一课题就代表着日益逼近的新世纪的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