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心理咨询过程中"价值中立"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提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严守“价值中立”的态度,它适应了美国文化,但它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一定的价值引导是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来信摘录     
惩罚教育体现一种责任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感到责任感,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现代人。教育应该包括表扬、批评、奖励和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引入“惩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任何行为必须要遵守规则,否则就要付出代价。“惩罚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做准备。(辽宁燕榕)写字滑坡现象令人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已流传数千年,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传统,理应在当代文学中得到继承与发展,而这一点集中表现就是当代文学的文化重构。五四“文学革命”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是五四新文化精神,它应该概括为:科学、民主、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加上一个“社会主义”呢?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在中国封建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激烈冲突中,所作的文化选择。先进的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选择的是  相似文献   

4.
曹顺庆 《思想战线》2005,31(4):56-61
跨文明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跨文明研究是一种强调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异质性的研究。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在不同文明的异质性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互补性。跨文明研究以追求一种“异中之和”或“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而区别于全球化思潮。当前可以从3个学术前沿的问题来切入和推进中国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一是“送去主义”或“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的理论问题;二是比较诗学领域中体现出来的异质文明的不可通约性和可通约性研究问题;三是跨文明研究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  相似文献   

5.
辛旗 《统一论坛》2005,(5):23-23
目前,两岸关系处在一种僵局当中。造成这种僵局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透过其政治层面上的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还应该看到在某些人的思想深处,还存在一个文化认同问题,甚至是认不认同中华民族,承认不承认是中国人。僵局的造成是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和主政者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认同中华民族,诋毁中华文化。这种情况造成岛内弥漫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人为制造的对祖国大陆仇视,弥漫着人为挑动的族群对立和省籍矛盾。祖国大陆理解台湾一部分民众特殊的历史遭遇,绝不会使一部分台湾民众长期生活在孤独的愤怒之中,势必大力采…  相似文献   

6.
雷牡丹  陈立强 《前沿》2014,(15):216-2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贯穿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和”文化映射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不同面貌形态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行为解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人较为相似的特殊集体“情结”都是“和”文化的衍生产品,如春节大团圆、父慈子孝等等。本次论文,首先解析“和”文化的构成形态,即“不崇武”和“重自省”,二者奠定了“和”文化的基石;其次,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展现了“不崇武”“重内省”的实施过程,即用“和”来解决二元对立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析,引导我们善于观察事物背后的文化涵义,以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尼采也作如是观。他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那是另一个问题,与此完全不矛盾的是,他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8.
<正> 未成年人性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性”问题在中国一直是个禁区,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性教育都是采取一种消极态度。“性”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边缘。时至今日,在未成年人中应该开展早期性教育已经基本成为共识。但是,性教育基础薄弱、方法落后、机制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成年人性行为愈演愈烈、性卫生现状堪忧、少女怀孕率增长明显这三大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9.
“鬼子”一词,在中国文化里由来已久。直到19世纪中期,“鬼子”一词才被作为一个种族文化的特定称呼固定下来。“鬼子”这一称呼,深刻地蕴涵了中国人在伴随着战争殖民的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化交流和撞击下的一种不自觉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如果是纪事,应该由世纪中叶的人来写;如果是展望,应该在上个世纪来写。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只能就世纪初一些零星迹象的记载和一些感觉的捕捉,来作一点或然性的分析。这一涅克拉索夫式的反命题,是建立在以下一些迹象和感觉的基础之上的: 一是民本意识的滥觞。也许中国自古就人口众多,人们不可回避地面临对人的基本态度问题。先贤们根据人口中“人”和“民”这两种不同的种群,分野出以孔子为代表、贵族意识浓厚的一派,和分别以老子、荀子等为代表、“亲民”色彩强烈的多派。也许是贞观年间魏征把话捅得太透(…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人们总是先盘点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然后再对这些东西进行商品化处理。云南可以出手的东西很多,引人注目的首先是自然资源。可是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其“商品化处理”过程还有各种负面效应,社会成本、经济成本相对来说也不低,正因为这样,文化如果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则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诸多共性,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的无限价值。因此,文化建设也得遵照这样一种普遍规律,即首先应该整理自己的文化内涵,其次则应使其成为一种能向另一文化群产生吸引力并有辐射作用的文化。要达到这个目的,首…  相似文献   

12.
王克婴 《前沿》2003,(9):170-173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西方引导的 ,因此 ,全球化过程也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 ,基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集聚和强化矛盾的过程。寻求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系统 ,调和和化解这一矛盾 ,是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华和合精神以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当今正值太平盛世,应该说是书画走向市场的大好时机。但是,中国文人自古崇尚“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观念,因此,对书画如何走向市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其书画市场才可繁荣,但是,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经济繁荣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对买方来说,在具有一定资金积累之后便进行文化积累,收藏已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更应该是一种文化行为,对书画艺术的投资,不仅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品位、文化修养的象征;不仅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更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和享受。对卖方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自我安慰,书画家们已经  相似文献   

14.
王渊 《思想战线》2004,30(4):117-123
在中国农村社会 ,大量的村落法在实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法以“法治”名义强行介入乡村是困难的 ,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深沉的张力 ,这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法学工作者应该放宽“法律”的视界 ,深入乡野 ,关注法运行的实然性 ,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曾经就侦探文学的问题写过一本书,我对作品中描写过的警察形象,作过一种概括:“神”、“智”、“力”。我不知道这种概括是否准确,但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如果不是落实列某一个人而作为警察的群体形象应该是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和谐社会的倡导,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理念进行重建,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怎样一种社会,表达基于事实判断层面对人类社会理想的价值诉求.在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以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为视角的研究者偏多,而以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为视角分析的则相对偏少,这虽然与和谐社会命题本身所涉及的问题阈相关,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历史学视角的不重要.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和谐因素以其独特性内在地勾连于历史发展的向度之中,这对于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治世”、“盛世”而言亦无例外.那么,“治世”、“盛世”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模式?其兴衰变迁的社会成因是什么?当前,它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又有哪些重要启示?可以说,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裘斌老师撰写的《“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一书,从历史与政治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剖解.  相似文献   

17.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领域中的思想意识,即人的政治态度;二是日常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思想问题,即人的工作态度。对人的政治态度的引导、规范,其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政治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边新文 《前进》2013,(12):16-16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文化建设中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但要看到,文化改革成果还不巩固,一些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文化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决定》着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用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从“一个中心、两个巩固、四个坚持”的高度,全面部署了未来5年乃至1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建发 《研究与交流》2005,(6):17-19,21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着交道。但人们容易把企业文化看成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有人统计过,光企业文化的定义就不下100多种,这些定义众说纷纭,给人感觉是云里雾里的“文化迷宫”,且企业文化理念又具有抽象性,因而使许多人望而怯步。太虚了,让人感觉可望不可及;太实了,让人感觉只不过是大箩筐、大杂烩,大众化的文娱活动,“不管用”。因而不少人觉得企业文化难搞、难推、难开展。这很容易对文化建设的深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